小米SU7再爆燃,設計問題引質疑.....

京港台:2025-10-13 19:19| 來源:經濟觀察網 | 評論( 19 )  | 我來說幾句

小米SU7再爆燃,設計問題引質疑.....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封圖:視覺中國

  這起事故並非孤立事件。此前,小米SU7系列車型因多起安全事故引發安全性質疑,包括電池碰撞起火、輔助駕駛預警不足及車門鎖死等設計問題。

  據都市快報等媒體發布視頻,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時16分左右,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壽視高段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一輛疑似小米SU7 Ultra的車輛在行駛中發生碰撞後起火燃燒。

  現場多人參與救援,有4人合力試圖打開車門但未成功,最終駕駛員生死未卜。這一事件再次將小米SU7車型的安全問題推上風口浪尖,快速衝上熱搜。

  01、「救援無門」堵生路?

  據報道,事發時,天府大道路面車流較少,涉事車輛以較快速度超越前方一輛時速為104km/h的視頻車后不久,即發生事故並燃起明火。

  根據多名目擊者的行車記錄儀顯示,一輛小米SU7在行駛中先是搖擺不定,有網友稱一起等紅綠燈時,還聽到該車駕駛員在大聲吼叫。

  隨後,車輛超速失控,先與綠化帶發生碰撞,隨後翻滾至對向車道並起火。駕駛位有人員被困,多名路人主動參與救援,徒手或用工具猛砸車窗,還有人拿來了滅火器,但因車門無法打開且火勢迅猛,救援失敗。

  消防人員到場后,先用水槍壓制火勢,隨後用工具切割車身救援,現場方才逐步得到控制,但駕駛員已不幸遇難。從後續現場圖片可見,涉事車輛車身主體已嚴重焚毀,初步判斷其疑似為售價52.99萬元、主打高性能的小米SU7 Ultra量產車型。

  截至目前,小米汽車方面尚未就此次事故作出回應。多個媒體記者後續從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七分局獲悉,該事故由第六分局負責處理;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六分局事故大隊工作人員則表示,事故目前還在處理中,具體事故原因及人員傷亡情況不便透露。

  此外,成都消防向記者回應稱,暫不便接受採訪,關於此次車禍的後續情況,預計會發布相關通報,「輿情中心也在同步處理此事」。

  02、或將徹底告別隱藏式門把手

  近年來,隱藏式門把手帶來的隱患層出不窮。據第一財經報道,2024年,山西運城一輛問界M7車輛高速追尾后,隱藏式門把手無法打開;今年4月,安徽銅陵高速上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中,隱藏式門把手未被打開致使3名女大學生死亡也成為外界的關注點之一。

  這起成都事故中,車輛起火致駕駛員遇難,再一次暴露緊急逃生機制的問題,「救援無門」的困境直指SU7的隱藏式門把手等逃生設計問題。儘管小米宣稱具備碰撞自動解鎖功能,但這次事故與安徽事故如出一轍,燒毀的車輛車門仍緊閉。

  此前,特斯拉因隱藏式門把手延誤逃生遭起訴,如今小米「重蹈覆轍」。小米汽車客服此前表示,若遇到車輛斷電車門鎖死的情況,可嘗試在車輛下方找到應急解鎖,「車輛配備了機械把手,在斷電的情況下也可以打開。」但現實中,緊急情況下能否快速找到並操作應急裝置仍是未知數。

  據官方統計,2024年因車門把手故障導致的交通事故同比增長47%,其中隱藏式門把手佔比高達82%。安全投訴和監管壓力直接推動了汽車設計層面的行業大整改。國內監管部門也早已看到了「難用門把手」現象。今年5月,工信部首次公開徵集《汽車車門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意見,擬對電動式、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布置、標誌、安全功能、結構強度等方面作出規定。

  9月24日,汽車門把手強制性國標徵求意見稿發布。根據《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為應對電動隱藏式門把手新技術和新安全需求,進一步規範和提升車門把手安全性,築牢汽車安全底線,組織開展了門把手標準的制定工作。其中,徵求意見稿特別說明,針對汽車車門外把手的事故后功能、布置位置及手部操作空間,新增了相關要求,從而提升救援的便利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如果徵求意見稿通過,其中的要求不變,全隱藏式車門外把手將被禁止,這對全球設計都是個挑戰。

  03、該車型曾涉多起事故

  這起事故並非孤立事件。此前,小米SU7系列車型因多起安全事故引發安全性質疑,包括電池碰撞起火、輔助駕駛預警不足及車門鎖死等設計問題。

  據媒體報道,2024年9月,南京南站事故中,因路面濕滑撞向隔離花壇,一輛小米SU7電池底部受石塊撞擊即短路起火;2025年1月,一輛小米SU7在吉林遼源側翻起火,公眾質疑安全氣囊未彈出;3月,安徽銅陵高速上,一輛小米SU7在NOA模式下以116km/h行駛,遇施工路障僅給2秒接管時間,碰撞后3秒爆燃,車門鎖死致3名女大學生遇難;4月,廣東湛江,一輛小米SU7與對向電動自行車發生劇烈碰撞起火燃燒,造成2人死亡。

  小米汽車於今年9月召回了116887輛SU7標準版電動汽車。召回原因是車輛在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啟的某些情況下,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可能不足,若駕駛員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增加碰撞風險。此次召回涉及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生產的部分車型。

  業內專家指出,小米SU7自燃事故暴露了智能汽車安全設計的多重問題。雖然車輛採用了高性能塑料等阻燃材料,但在碰撞后火勢迅猛,車門鎖死現象更是加劇了逃生難度。這要求車企在材料、結構、系統和應急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安全體系構建。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04: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