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最後一批躺賺博主,也被Al擠兌失業了

京港台:2025-10-12 09:38| 來源:新周刊 | 我來說幾句

全網最後一批躺賺博主,也被Al擠兌失業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在AI製造的虛幻場景中尋求安慰,當然只是治標不治本。當視頻播放完畢,現實中的困境還在那裡,我們消耗了時間,卻並未獲得真正的休息,反而感到更加疲憊。

  但「解壓」的剛需依然存在。與面對真實的焦慮相比,投入虛擬世界似乎又是一個「逃避可恥但有用」的高性價比之選,「反正工作已經亂成一鍋粥了,不如看條短視頻助助興吧」。

  「十一」假期回來后,比起調休上班,一個更加傷感的消息是,2025年的公共假期已經全部過完了。

  在「金九銀十」的時間節點上,學生們陸續開學,打工人也即將迎來Q4季度的考核和驗收,似乎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會感受到一些微妙的壓力——它不是驚天動地的創傷,而是由無數瑣碎、持續的無力感匯聚而成:工作中應接不暇的Deadline、社交媒體的信息轟炸、人際關係的微小摩擦和無力,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為了逃離這種瀰漫性的壓力源,人們或主動、或被動地遁入虛擬的幻境中。

  早在前幾年,各類ASMR解壓視頻就已經風靡網際網路,而隨著AI時代的到來,各類ASMR視頻已經進化到了堪稱魔幻的程度——比如,用菜刀切割玻璃、鑽石,算得上是早年間「手切肥皂」的升級版。

  

  若不是有平台自帶的AI生成提示,誰看了不想買一把同款寶刀。(圖/視頻片段)

  AI生成視頻能魔幻到什麼程度?有的視頻把星球做成冰凍的水晶造型,再切割融化成果醬一樣塗抹在麵包上,甚至「生吃岩漿」的另類AI吃播,讓人在眉頭緊皺和長舒一口氣之間來回跳躍,帶來一種大腦皮層被拉開伸展的詭異爽感。

  

  無情鐵嘴,在線「吃火」。(圖/視頻片段)

  當然,其中也有主題相對舒緩的AI解壓視頻。比如和MBTI或者星座結合的「心理測試」類視頻,主題包括「你想睡在哪張床上」或是「你想擁有怎樣的房間」。視頻通過AI生成雲朵、羽毛、黃金製造的房間,並且方便觀眾對號入座。

  

  「你想睡在雲朵做成的床上嗎?」(圖/視頻截圖)

  身在異國讀書的曉蘭,最近沉迷一種由AI生成的白噪音視頻,視頻里大多數背景都是AI製作的居家陳設背景,主題各有不同,比如1980年代的老小區、暴風雪中的篝火小木屋、農村老家的雨天。據她介紹,戴上耳機聽這些沉浸式視頻,想象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假是假了點,但是虛假有時是為了讓自己去更好地面對現實」。

  

  ASMR視頻,逃避現實的魔法?

  或許,當代生活的困境在於,宏觀的理想與微觀的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裂隙。

  網路解壓視頻,似乎可以短暫地將對現實的焦慮以及無力感隔絕。實際上,現如今大家都在有意無意地把解壓的工作「外包」給一些解壓視頻。比如,在看別人擠痘痘和清潔黑頭、給驢修蹄子的過程中,我們能從中獲得一種巨大的「爽」感。而ASMR視頻更側重於通過聽覺來引起人們的愉悅感。

  

  早期ASMR視頻,創作者使用棉簽等工具摩擦話筒,達到「精神振奮」的效果。(圖/視頻截圖)

  這類ASMR視頻最早起源於海外視頻網站YouTube。視頻博主通過立體錄音設備,錄製長時間的白噪音,來觸發人們的這種舒適感。這些視頻內容非常純粹:可能是長時間的、專註地翻書頁的聲音,可能是用畫筆在畫布上塗抹的沙沙聲,或是竊竊私語,後來逐漸有了一個固定的名稱,即「ASMR(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

  然而,當這種「擬真」依然不能夠脫離現實時,更極致、更超現實的體驗便被催生出來。AI生成的切割視頻,正是將這種「脫離現實」推向了新的高度。它不再模擬現實,而是創造現實中不存在的、完美的「魔法幻境」。

  

  把各種名貴寶石融掉、磨碎,再重新塑造成任意的、奇特造型的AI解壓視頻。(圖/視頻片段)

  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如今的AI技術更是把人帶離現實更「遠」一步,來模擬那些人們無法實現的場景。

  比如曉蘭最近迷上AI生成的ASMR,也有現實的因素。因為剛剛來國外讀書,她住的地方很糟心,「老房子隔音差,室友之間的關係也有點緊張,總會為誰晚上回來得晚、誰沒打掃好衛生之類的瑣事產生摩擦」。而AI生成的老房子,給身在異國的她製造了一場「中式夢核」,回歸到熟悉的環境中,讓她由此找回安全感。

  由AI生成的視頻,雖然看著假,但確實能夠帶來一種治癒感。其底層邏輯是一種現實強有力的修復、安全感,比如,視頻中嚴絲合縫的切割視頻,可謂是「強迫症狂喜」——一切都是程序設定的結果,比真人手切更加精準無誤,不用擔心資源浪費或者因擔心博主切到手而產生新的焦慮。

  

  在早期「手切肥皂」類實錄解壓視頻中,總有觀眾會產生新的焦慮。(圖/視頻截圖)

  再比如,曉蘭提到的「完美房間」白噪音視頻,視頻中的房間往往光線柔和、陳設極簡且一塵不染,窗外是永恆的黃昏或靜謐的星空。AI生成的雨聲、篝火聲、圖書館背景音完美嵌入,沒有任何突兀的雜音。這滿足了人們對「絕對安全形落」的想象:一個無須打掃、無須維護、完全屬於自我且永不被打擾的烏托邦。

  這些視頻的共同點,是剔除了所有現實的不確定性。沒有失誤、沒有意外,只有純粹的、可預測的秩序和結果。或許,當個體常常感到對自身生活軌跡的掌控力在減弱,這種「現實無力感」催生了對「秩序感」和「掌控感」的極致渴望——既然無法整理混亂的人生,那麼至少可以觀看一個井然有序的視頻,來擺脫這種失控感。

  

  當代人的微型焦慮,

  全外包給AI了

  不管是與AI談一場零風險的戀愛、把生活中難以抉擇的小事交由演演算法分析,我們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解壓方式」變遷——解壓正在變得更加自定義和開放式,你可以自己尋找緩解焦慮的「藥方」。

  在此背景下,AI生成的切割(Slicing)ASMR視頻的爆火,絕非偶然。它精準地踩在了社會情緒與商業邏輯的交會點上,其形式完美契合了短視頻時代的消費邏輯,以「短平快」的方式,為人們帶來了充足的情緒價值。

  

  AI生成的各類萌寵治癒視頻。(圖/視頻軟體截圖)

  要使用AI製作一條ASMR視頻,其實並不困難。傳統的優質ASMR視頻製作需要昂貴的道具、高精度錄音設備、精心布置的場景、富有表現力的表演者,以及漫長的嚴絲合縫的後期剪輯,才能完成一條視頻的發布。

  而如今,在視頻網站隨手一搜,就能獲得無數「3分鐘學會AI切玻璃」的教程。

  如今,主流的AI解壓視頻創作者使用的是谷歌於今年發布的第三代視頻生成模型Veo 3,解鎖高級使用許可權需要每個月124.99美元,但可以免費使用一個月。

  

  谷歌Veo 3界面。(圖/官方截圖)

  至於各類生成口令,也早有行業大佬們將它整理成文檔與網友共享,創作者只需替換關鍵詞,將自己想要呈現的材料、質感、聲音、氛圍輸入進去,AI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生成各種方案。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的兩大短視頻平台,也分別升級了自己的AI生成軟體。而隨著大廠下場,各類視頻創作者也立刻跟上,急著趕上這波「AI致富」的風口,只需中文的口令就能在幾分鐘之內,生成一條自帶音效的ASMR視頻。

  

  嘗試使用國產AI軟體,記者在幾分鐘內便獲得了一條簡單AI切割視頻。(圖/AI製圖)

  在這種極致的短平快之下,人們甚至可以原諒AI的「不完美」。雖然在演演算法的精心設計和優化下,這類視頻的每個細節都能被精準實現,但有時也會出現「穿模」的效果。

  當一條AI切割視頻中,物體材質違背物理定律,以一種不符合常理的姿態落下,這種極端不真實的景象,非但沒有引起人們的反感,反而成了觀眾與視頻創作者互動「玩梗」的素材。這種「不完美的完美」降低了內容的嚴肅性,不僅增加了娛樂性和話題度,也形成了獨特的社區文化。

  

  「這才是AI該乾的事」之類的梗,在這類解壓視頻下十分常見。(圖/軟體截圖)

  

  解壓視頻本身,

  是否會成為新的壓力源

  從商業視角看,AI製作視頻形成了一條高效的價值鏈——平台通過分發這類低成本、高吸引力的內容,極大地提升了用戶停留時長和黏性;創作者能以極小的投入快速試錯,博取流量和收益;廣告商則找到了一個聚集了高專註度、尋求放鬆的用戶的精準投放場景。

  這種低成本促成了內容的海量爆發和快速迭代,能夠迅速響應和製造新的流行趨勢,滿足人們永不滿足的獵奇心理。然而,一個關鍵的悖論在於:這種由AI提供的、極致的「爽感」,是否等同於真正意義上的「解壓」?

  首先,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版權問題。目前,包括AI生成在內、在視頻網站上流行的各類ASMR,大多是搬運自海外的博主視頻,其本身所包含的版權問題就已經相當模糊。此外,由生成式AI生產的虛擬產物,其著作權到底應當如何劃分,則是一個更加複雜的問題。

  其次,這種極致的「爽感」似乎也讓現實中的使用者產生了程度不同的戒斷反應。當我們的感官被持續「轟炸」,習慣了由演演算法不斷喂來更刺激、更奇幻的內容之後,快樂的閾值也隨之水漲船高。當看遍AI切割寶石和宇宙后,再回頭看現實中的切蛋糕,可能會覺得索然無味,我們在簡單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獲取快樂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

  

  由AI製作的真·塗果醬視頻。(圖/視頻片段)

  歸根結底,在虛幻中尋求安慰,從來只是治標不治本。當視頻播放完畢,現實中待寫的報告、待處理的矛盾依然原封不動地待在那裡,短平快的解壓視頻也進一步消耗我們的專註力,最終,我們消耗了時間,卻並未獲得真正的休息,反而感到更加疲憊。

  但「解壓」的剛需依然存在。與面對真實的焦慮相比,投入虛擬世界似乎又是一個「逃避可恥但有用」的高性價比之選,「反正工作已經亂成一鍋粥了,不如看條短視頻助助興吧」。

  或許,我們如此沉迷於這些解壓視頻,正是看著AI在各種bug頻出中找到一絲慰藉,小小地安慰自己一下:至少,「糟糕」的我們,距離真正被取代那一天,看起來似乎還挺遙遠的。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04: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