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亞洲已成為全球貿易戰的最大贏家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勒科爾努政府的突然垮台令法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漩渦。在這場嚴重的政治危機中,法國總統的孤立境地日益凸顯,昔日內閣成員接連倒戈,紛紛發難;馬克龍被迫孤軍奮戰,獨自面對危機,曾許下「承擔責任「承諾的法國總統將在周三晚間,為尋求解決國家政治危機方案設定的最後期限截止之後,發表講話。這是8日出版的絕大多數法國日報頭版共同聚焦的新聞話題。此外,多份日報刊出與中國話題相關的報道,主要內容有:中國與亞洲已在全球貿易戰中成為最大贏家;歐盟效仿特朗普,準備將鋼鐵進口關稅提高至50%,以遏制中國產品傾銷;美國總統特朗普努力推動美國加速開採關鍵金屬,以「挖礦戰略」對抗中國的資源影響力。
中國與亞洲是全球貿易戰的最大贏家
全球貿易在關稅壁壘與地緣緊張中搖擺不定,世界經濟格局在中美對抗中悄然重塑,中國與亞洲新興經濟體則正在成為這場貿易重組的最大受益者。
《費加羅報》報道指出:根據世貿組織的最新報告,儘管特朗普屢次威脅並實施高額關稅,2025年全球貿易表現仍好於預期,預計增長2.4%,幾乎是年中預測的三倍。不過預計2026年,全球貿易增速將放緩至0.5%。
世貿組織數據顯示,「南南貿易」(新興國家間貿易)在2025年上半年增長8%,高於全球平均增速(6%),涉及中國以外夥伴的南南貿易增長更快,增幅達9%。尤其是亞洲,貢獻了2025年全球貿易增長的主要份額,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動力。亞洲和「全球南方」國家藉助產業轉移和市場重構,迎來了罕見的發展機遇。
作為美國總統發動貿易戰的主要目標,中國展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中國企業迅速調整出口方向,通過向亞洲、歐洲和「全球南方」地區拓展,彌補了其在美國市場80%的損失。僅在4月至7月間,中國對非洲出口同比增長34%,遠高於對東盟(+17%)和歐洲(+7%)的增幅。與巴西的農產品貿易也顯著擴大,推動中國整體貿易順差有望在年底突破1.2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這場「去美國化」的貿易重組,使中國不僅穩住了外貿規模,還在「全球南方」地區贏得了更多影響力。與此同時,北美貿易陷入萎縮,歐洲增長趨緩。
歐盟效仿特朗普,準備將鋼鐵進口關稅提高至50%
《費加羅報》在另外一篇報道中,披露歐盟計劃對進口鋼鐵關稅提高至50%的打算,旨在遏制北京的傾銷。
面對中國鋼鐵產能過剩、補貼和低價出口導致歐洲鋼鐵業大幅虧損,以及就業流失的局面,歐盟委員會宣布:將鋼鐵進口關稅從目前的25%提高到50%,並將進口配額削減至市場總量的10%,以防止廉價鋼鐵衝擊歐洲市場。相關措施使歐盟與特朗普政府和加拿大的政策保持一致。
歐盟首次公開表明其貿易政策出現「理論轉變「:從自由競爭轉向保護本土產業。儘管這將導致消費品價格小幅上升,但歐盟方面強調:這是」保護社會與產業的必要代價「。
歐盟計劃在公共採購中強制推行「綠色「鋼鐵,以刺激需求。同時準備調整邊境碳稅法規,以防止鋼鐵、水泥和其他進口產品繞過碳稅規定。
鋼鐵:歐洲必須有能力回應中國
面對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價格低廉、產品升級,導致歐洲工業受壓的現實,《回聲報》引述專家觀點強調:歐洲必須擺脫被動與分裂,制定系統性產業戰略並強化經濟手段,以應對中國鋼鐵過剩與競爭帶來的結構性挑戰。
法國經濟形勢研究所(Rexecode)的經濟學家安東尼-莫爾萊-拉維達利(Anthony Morlet-Lavidalie)向《回聲報》解讀了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的鋼鐵政策。
拉維達利認為,歐盟委員會必須在鋼鐵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可信的經濟武器」,因為中國在這一領域對歐洲構成了「重大產業性挑戰」。
首先,由於產能嚴重過剩,中國向全球傾銷其產品;其次,這些產品的價格極具競爭力,主要得益於政府補貼、高生產率以及規模經濟優勢。
再有,就是中國正在產業升級,如今已與歐洲曾經佔據優勢的高端產品直接競爭。而歐盟在包括關稅、配額等在內的措施卻不夠強,且行動緩慢、缺乏統一應對能力,容易遭到中國的報復性措施。在當今的經濟對抗時代,多邊主義已經名存實亡。
專家表示:面對中國,沒有簡單或神奇的解決辦法。歐盟各成員國之間應努力建立共識,必須具備應對北京的手段,需主動防禦。
另外,歐盟雖有良好的願景,卻缺乏實現條件。以「綠色鋼鐵」為例,歐洲要求生產端去碳化,卻忽視了市場需求。
因此,歐盟需要一個全面的市場戰略視野,以避免作出影響整個產業鏈的決策。歐盟必須認清現實,改變思維方式,建立可信的經濟武器。
這名專家最後提出戰略建議:呼籲歐洲制定系統性、全鏈條的產業戰略,區分戰略性與非戰略性行業;設立本地成分要求;另外,通過投資復興工業基礎,否則將無法避免競爭力繼續下滑的風險。
關鍵金屬:「挖吧,寶貝,挖吧」-特朗普對抗中國的新口號
此外,《回聲報》還載文,揭示了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國家安全」和「經濟獨立」為名,推動美國加速開採關鍵金屬,試圖以「挖礦戰略」對抗中國的資源影響力。
自今年1月重返白宮后,特朗普似乎更關注金屬領域,最近數周來,美國總統對石油的執念逐漸轉向對關鍵金屬(稀土、銅、鈷等)的痴迷。礦業部門成為他在橢圓形辦公室簽署的大量行政令的焦點。
該報指出: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加劇、北京對稀土和鍺等關鍵防務金屬實施反制,特朗普政府的「採礦衝動」進一步升級。最近數周,政府加速在該領域的直接投資。並以「挖吧,寶貝,挖吧(Dig, baby, dig!)」為口號,旨在減少美國對中國金屬供應的依賴。重建美國在全球資源鏈中的主導地位。
本周一,特朗普宣布以3560萬美元收購加拿大礦業公司Trilogy Metals 10%的股份。該公司正在阿拉斯加開發一個礦業與能源項目。
這項美國政府投資旨在確保基礎設施融資,以便開發阿拉斯加的安布勒公路(Ambler Road)地區蘊藏的大量銅、鈷、鎵和鍺資源。
這一項目曾在拜登政府期間因威脅生物多樣性(尤其是馴鹿棲息地)而被內政部叫停。
此外,聯邦政府最近還入股美洲鋰業公司(Lithium Americas)(在內華達州Thacker Pass開發鋰礦),並於7月通過國防部向美國最大稀土礦開採企業(MP Materials)投資4億美元,支持其在加州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的稀土礦以及永久磁體工廠建設-這些磁體是戰鬥機製造的關鍵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