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格曼:金價飆升是否在向我們傳遞重要信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本文作者是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
有兩句話我原本從沒想過自己會寫:
肯·格里芬可能是對的。
金價可能在向我們發出重要信號。
對於不了解肯·格里芬的人來說,他是對沖基金億萬富豪,在上屆大選中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
也就是說,他屬於那種超級富有的特朗普支持者,對於特朗普是煽動叛亂者、被定罪的罪犯、愛潑斯坦的密友、詐騙犯、屢次破產者、明顯具有獨裁傾向這一切根本不在乎。他們只關心「減稅!」,「放鬆監管!」
你會發現,很多富人和權貴就是這樣,活在金色泡沫里,看不見眼前的現實。
不過幾周前,肯·格里芬公開表示,他感到「震驚」地發現,特朗普其實並不是自由企業的捍衛者,而是在建立一種裙帶資本主義體系,在這個體系裡,商業成功取決於政治關係。
這種事我早就能預見。事實上,我當時就說過。
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肯·格里芬願意公開表達如今對特朗普的擔憂,而不是加入那些令人作嘔的「偉大領袖」吹捧合唱團,這點值得肯定。所以我覺得很有意思,他把金價飆升看作是一個經濟警告信號,說明特朗普正在讓全世界對美國失去信心。
這是過去一年裡的金價走勢圖。目前黃金價格為每金衡盎司4037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在過去兩個月中大幅上漲。自2024年11月中旬以來,金價已上漲超過54%。
我通常對金價不怎麼關注,但這一次我覺得肯·格里芬說得有道理。
關於黃金:總體上,我是傾向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觀點,他稱對黃金的執迷是一種「野蠻遺物」。你不能用黃金付款(除了偶爾賄賂):試試拿金條去買房子。
有些人相信如果社會崩潰,黃金能提供避難所,但說真的,如果你身處類似《輻射》的末日景象,金條真能幫你生存下來嗎?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持有大量黃金——價值約27萬億美元。這個規模是所有加密貨幣總市值的6倍多,儘管比特幣最近上漲不少。
用《輻射》中的露西·麥克萊恩的話來說,「好吧,那就這樣吧。」
那麼,是哪些因素推動金價?金價的變化又說明了什麼?
有些人認為,金價反映了市場對未來通脹的預期。在奧巴馬執政初期,這種說法很流行。保守派堅稱奧巴馬的政策會導致通脹,他們拿金價上漲來做證。
確實,黃金的實際價格——也就是金價除以整體消費者價格水平——在奧巴馬上任初期顯著上升。
這些言論當時促使我寫了一篇學術性博客文章,基本上是一篇短文,但希望是通俗易懂的。我主要論證,持有黃金不是貨幣的替代,而是債券的替代——債券可以支付利息,而黃金不會。
2008年金融危機后金價上漲的原因,是實際利率急劇下跌。所謂實際利率,就是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脹率。這一變化,是因為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實際利率的變化,因為美國財政部發行TIPS(通脹保值國債)——這類債券的未來回報與消費者價格指數掛鉤。TIPS的利率基本上就是實際利率,而TIPS與普通國債利率之間的利差,反映了市場對未來通脹的預期。
2008年金融危機后,TIPS利率大幅下降,解釋了為何即便當時通脹並不高,金價卻仍在上漲。
這裡還有個讓我擔心的次要問題:TIPS是與官方消費者價格指數掛鉤的。但由於政府停擺,美國勞工統計局不會發布新數據,這意味著原定10月15日發布的下一份CPI數據極可能無法如期發布,甚至可能根本無法發布。
沒人能說清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新的數據。財政部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從更大的角度看,如果特朗普政府成功將勞工統計局政治化,那TIPS就不再是對抗真實通脹的工具,而只是對抗特朗普政府願意承認的「通脹」。
投資者有沒有認真考慮過這種可能?
回到主題。正如肯·格里芬所說,金價近期飆升。但從我展示的第二張圖可以看出,實際利率正在上升,而不是下降。那麼是什麼推動了實際利率上升?可能是龐大的財政赤字(被那部「大美麗法案」進一步推高),人工智慧熱潮,以及人們擔心特朗普會幹預美聯儲,引發持續通脹。
但按照理論,這樣的實際利率本應拉低金價,而不是推高。
那究竟發生了什麼?最可能的解釋——這與肯·格里芬的說法一致——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尤其是外國央行,開始買入黃金,因為他們不再把美國國債視為安全資產。
現在很難具體說出投資者到底在害怕什麼,可能他們自己也說不清。但考慮到特朗普政府的激進路線,許多原本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卻顯得真實可疑:比如通過操控官方數據來掩蓋失控通脹?沒收特朗普討厭國家的外匯儲備?強制把外國資產轉換成100年期債券?考慮到這屆政府的記錄,你能有多大信心認為這些事絕不會發生?
正如我在文章開頭說的,我通常不關注黃金,因為它在現代經濟中並不起決定性作用。但這一次,我認為金價的飆升確實在傳遞一個信號:全世界正在對美國失去信心。
也許,肯·格里芬的警告同樣在傳達另一種信號——連那些超級富有的對沖基金巨頭,現在也開始擔心他們親手製造出的那個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