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化學: 難民男孩成阿拉伯之光 不愛上課愛實驗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2025諾貝爾化學獎得主8日揭曉,由日本學者北川進、英裔澳洲學者羅伯森、約旦裔美國學者亞基獲得表彰,3人先後研究化學材料架構MOF(金屬有機骨架),為能源、環保、材料等廣泛應用開啟革新篇章。3人之中最年輕的亞基(Omar Yaghi)是出身難民營的巴勒斯坦人,高中畢業前自隻身赴美,英文欠佳,邊打工邊念大學,念到博士畢業,在美國任教從事研究,人稱「網格化學之父」,諾貝爾學術桂冠加身,阿拉伯世界歡欣鼓舞。
綜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聞稿、印度《經濟時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海灣時報》報導,今年60歲的亞基是出身社會赤貧底層的難民之子,現居美國加州柏克萊,不僅成為美國公民,還是馳名全球的化學家。他獲獎第一時間受訪透露,揭曉時他正準備登機,被人從登機門口拉回來受訪,聞訊大吃一驚。他認為科學是讓世界平等的最大力量,各地都有聰明的孩子,值得投注資源引導發揮天賦。他自稱「致力創造美好事物,解決智力難題」,「挖得愈深就愈能發現事物構造之美」。
貧民窟男孩偶遇化學之美
亞基1965年2月9日生於約旦首都安曼,雙親是來自巴勒斯坦的難民且教育程度不高,父親在安曼養牛兼營肉品店。一家人住在貧民窟,兄弟姊妹多人擠同一個房間,過著沒有電、沒有自來水的低文明生活,學校是他逃避日常難關的庇護所,但真正上課時間並不多。10歲那年,他熘進平時上鎖的學校圖書室,從書架隨意拿起一本書打開,難以理解又引人入勝的化學分子結構圖對他產生莫大吸引力。這是他與化學的第一次接觸,從此沉醉。
亞基15歲那年,父親要求他必須赴美求學。高中畢業前一年他拿到美國簽證,獨自前往美國紐約州首府阿爾巴尼(Albany)附近的特洛伊鎮(Troy)落腳。他英語欠佳,先在社區大學修習英語、數學、科學,當時已深受設計新式材料的領域吸引。亞基自述「一開始就愛上了化學」,1983年轉學到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立刻投入研究,同時跟著3位教授從事物理有機化學、生物物理化學、化學理論的研究,「我不愛教室課程,但熱愛實驗室」。
亞基課餘在超市打包生鮮雜貨、在商店拖地賺取工資,1985年以優異成績拿到化學學士學位,1990年赴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攻讀博士,後來又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亞基進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擔任研究組組長,成功把不同化學成分像樂高積木一樣連接成更大的晶體。
從沙漠空氣萃取水分
1999年他赴密西根大學任教,這年他發表了MOF-5,加熱到攝氏300度也不會坍塌,為MOF發展樹立里程碑,MOF-5充滿細小孔洞,內部空間奇大,僅僅幾公克,面積加總堪比足球場,可吸附大量氣體。2002、2003年的研究為MOF奠定最後基石,發表於《科學》、《自然》兩大期刊的論文證明,經過合理修改與變更材料,MOF能具備不同的特性。研究團隊從亞利桑那州沙漠的空氣蒐集水份,MOF在夜間捕捉水蒸氣,日出后陽光加熱材料,水蒸氣化為水滴。實驗室這個單位後來成立公司販賣水分收集器,乾旱環境每天可經由空氣收集5公斤的水。
2007年亞基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執教。2012年他到任加大柏克萊分校化學系,也在「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分子實驗室擔任主任,直至2013年。柏克萊全球科學學院(Berkeley Global Science Institute)創立時也由他主持。他在MOF與「共價有機骨架」(COF)的成就還包括收集與分離氫氣、甲烷、二氧化碳的結構,可用於超級電容器、電池、汽車工業等領域。他致力於合成複雜的分子,把研究領域稱為「網格化學」(Reticular Chemistry),發表300多篇研究論文,引用逾25萬次。
8日成為諾貝爾獎得主之前,亞基已多次獲得各界肯定,包括2019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頭銜、2024唐獎永續發展獎。阿聯杜拜去年才授予亞基「阿拉伯天才獎」(Arab Geniuses Award)自然科學領域獎項,如今他再獲諾貝爾化學獎,阿聯副總統兼杜拜邦邦長穆罕穆德親王聞訊表達祝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