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放緩 主要原因是美國和中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法新社周二(10月7日)消息稱,由於美國和中國政策變化,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正在放緩,導致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提升三倍的目標難以實現。這一目標是在2023年迪拜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上達成的最終協議中提出的。
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最新年度報告中指出,到2030年,全球太陽能、風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的總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2022年水平的2.6倍。這一預測比去年的預期低了5%,反映了自2024年10月以來,全球政策、監管和市場環境的變化。
該機構指出,導致增長預期下調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美國計劃提前取消聯邦可再生能源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其他監管方面的調整,使得IEA將對美國市場的增長預期下調近50%;二是中國將可再生能源電力採購從固定上網電價轉向競價機制,影響了項目的盈利能力,進而降低了對中國市場的增長預期。
IEA目前預計,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將增加約4600吉瓦(GW),相當於當前中國、歐盟和日本的總發電能力。相比之下,該機構在一年前的預測中認為2024至2030年之間可新增裝機容量將超過5500吉瓦,實現「近三倍增長」。不過,IEA強調,這一調整在一定程度上被其他地區的積極發展所抵消,尤其是在印度、歐洲以及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這些地區的增長前景被上調。
從地域分佈來看,中國仍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領軍者,但印度「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可再生能源增長市場」,其裝機容量預計將在五年內增長2.5倍。在歐盟,受德國、西班牙、義大利和波蘭等國帶動,可再生能源的增長預測也略有上調。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預期也被上調了25%。
IEA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中,光伏太陽能將佔到約80%,其次是風能、水電、生物能和地熱能。地熱能在美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等關鍵市場的發展有望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水電由於具備「抽水蓄能」等平衡電網的能力,也將獲得更多關注。儘管供應鏈問題、成本上升以及審批延遲等因素仍然存在,IEA預計,到2030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將實現近乎翻倍的增長。但海上風電的增長前景則出現回落,主要受美國等主要市場政策變化的影響。不過,IEA也提醒,必須增強電網的靈活性,以便更好地整合具有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預計到2030年,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約30%的電力供應,是當前水平的兩倍。
IEA指出,目前部分國家出現的電力「限發」情況以及電價轉為負值(供大於求)等現象,表明電力系統缺乏足夠的靈活性。對此,IEA建議加快部署智能電動車充電技術、靈活調配機制以及儲能設施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