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熱帖:她讓世界刮目相看,特朗普意見很大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現在的她,真讓世界刮目相看。
誰?
此前的「環保少女」格蕾塔·通貝里。
我知道,不少朋友對她不以為然,認為她很善於作秀,不過是西方推出的一個典型。
她的過去,確實很多槽點,我不作點評;但她最近的加沙之行,雖有作秀之嫌,還是讓人肅然起敬。
我看到,10月6日,在被以軍釋放回到希臘后,被夾道歡迎的通貝里,發表了一通即席演講,可以說火力全開,對以色列沒有一點客氣,對西方也沒有絲毫留情。
她說:「我們目睹著一場種族滅絕,一場現場直播的種族滅絕,沒有人有權利說我們沒有看到,未來也沒有人能說我們不知道。」
她痛斥,我們的政府總是談論人權,但現在重要的是讓加沙獲得人道援助……(我們)這次行動本不應該發生,這是一種恥辱。我們的領導人,所謂的領導人,他們什麼都沒有做。
她說,「我永遠無法理解,人類怎麼會如此邪惡,竟然故意讓數百萬生活在非法圍困之下的人們挨餓,以此作為數十年窒息、壓迫、種族隔離和佔領的延續。」
她還說:「關於我們在獄中遭受的虐待和虐待,我可以說上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相信我,但這不是(我今天想說的)事情,以色列正在升級種族滅絕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意圖在我們眼前消滅整個巴勒斯坦人。」
既痛斥以色列的殘忍,更痛斥西方的虛偽,同時感嘆這是全世界的恥辱。
難道不是嗎?
這應該也是很多西方人共同的感覺。
所以,才有一大批西方誌願者,跟通貝里一起,組成了「全球蘇穆德船隊」(GSF,又譯為「全球堅韌船隊」或「全球堅定船隊」)。
40多條漁船、遊艇,載著加沙急需的藥品、糧食等緊急物資,浩浩蕩蕩駛向加沙海域,試圖突破以色列的海上封鎖。
可笑的是,義大利等西方國家,一開始宣稱,派軍艦對船隊進行護航。但接近以軍封鎖線時,義大利慫了。
護航軍艦離開,任由以軍士兵登船,對這些志願者進行逮捕,然後將他們關入監獄。
「全球堅韌船隊」就痛批,「義大利政府屈服於以色列的傲慢和無法無天」。
我相信,這些志願者中,肯定有作秀者,但他們更清楚,以軍槍炮是不長眼睛的,他們面臨著不可預測的兇險。
畢竟,2010年,就在加沙外圍的國際水域,以軍襲擊了一支援助船隊,10人被打死。
但勇敢者還是出發了,因為他們實在看不下去。在加沙,已經有7萬人被打死,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婦女和孩子。
儘管他們知道,他們肯定會被以軍逮捕,他們實際最想要的,就是讓全世界看到,他們僅僅因為向加沙運送援助物資,在國際水域被以軍逮捕了。
而按照志願者的說法,他們這次還遭到以色列的羞辱和虐待。
即便是通貝里,按照被逮捕人士的披露,「他們揪著小格蕾塔(通貝里)的頭髮毆打她,逼她爬行、親吻以色列國旗」;「通貝里遭公開羞辱,被迫裹上以色列國旗,像獎盃一樣展示」……
當然,以色列方面強烈否認,認為所謂以軍虐待,完全是「無恥謊言」,所有拘留者合法權益,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最終,應該也是考慮到強大的國際社會壓力,通貝里等100多人,很快被以色列驅逐出境。
但受這一事件影響,歐洲連日來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抗議以色列的殺戮,呼籲給予巴勒斯坦自由。
義大利更是全國大罷工,因為義大利人很憤怒,英國、法國等國家紛紛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時候,義大利還拒絕承認,義大利軍艦更為全世界恥笑。
最後,怎麼看?
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以色列徹底輸掉了這場輿論戰。
坦率地說,在以往,以色列是輿論戰的高手。反正以巴之間,以色列一直在國際宣傳中佔據上風,巴勒斯坦只有撿鞋的份。
但現在,因為通貝里的舉動,以色列更站到了國際道義的對立面,徹底輸掉了這場輿論戰。
這裡面,有通貝里善於引導輿論的能力,她知道怎麼製造事件,怎麼激發人們的憤怒,怎麼渲染自己的悲情。
國際輿論鬥爭,議題設置很重要。
所以,也有人對她也不以為然。
比如,我看到,特朗普就痛批:「她就是一個麻煩製造者,她有憤怒管理問題。我覺得她應該去看醫生。如果你觀察過她,就會發現,作為一個年輕人,她怒氣沖沖,簡直瘋了……」
通貝里沒有瘋,但她領導的「全球堅韌船隊」,更讓世界看到了以色列的蠻橫,看到了加沙的慘劇,讓西方再也無法漠視這一點。
我看到,在西方社交媒體上,不少人也感慨:謝謝你,通貝里,在鍵盤後面戰鬥很容易,但直面邪惡需要真正的勇氣,感謝你挺身而出,對抗這些暴行,並選擇人性……
一個人最勇敢的行為,往往是在全世界都背過身去時,依然選擇直面真相。
第二,戳穿了西方可恥的虛偽和雙標。
正如通貝里質問的,我們眼睜睜看著慘劇在發生,西方做了什麼?
什麼都沒有做!
西方國家既沒有給予以色列足夠的壓力,而且還在輸送幫助以色列殺人的武器。
你們平時高呼的自由人權,到底去了哪裡?你們還有什麼臉面,在世界批評這個批評那個?
自由若是只存在於口號中,那便是最精緻的虛偽;人權若是只適用於選擇的對象,那便是最徹底的背叛。
西方的道德高塔,正轟然倒塌。
所以,歐洲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在不斷舉行遊行示威,抗議政府的虛偽,無所作為。
當口號與現實背道而馳,再華麗的話語也掩蓋不了道義的坍塌。
第三,悲劇還將持續,這是最讓人悲哀的。
特朗普提出20條后,哈馬斯也有積極回應,種種跡象表明,這場持續兩年的血腥戰爭,已經到了該結束的時候。
但請原諒,我還是很悲觀,現在的悲劇可以結束,但新的悲劇肯定會上演。
我一直說過,哈馬斯對以色列平民大開殺戒,國際社會不可能接受,以色列最初也值得同情。
但報復總有限度,冤有頭債有主,7萬巴勒斯坦人被殺了,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這種報復有道理嗎?
在以色列和美國合圍下,哈馬斯可能會失敗。但更要看到,哈馬斯是軍事組織不假,但更是一種意識形態。
加沙的問題,巴勒斯坦的問題,並不僅僅在於哈馬斯。
問題更在於佔領和壓迫,是屈辱和沒有希望。
要看到,與其他被佔領土地一樣,巴勒斯坦人曾以多種意識形態過進行戰鬥。
即便在今天的巴勒斯坦,有世俗民族主義的法塔赫,有受進步思想影響的巴勒斯坦人陣,還有就是哈馬斯等激進宗教組織。
即便哈馬斯最終交出武器或消失,巴勒斯坦人會接受屈辱的命運嗎?
肯定會出現新的哈馬斯,出現新的抵抗組織,他們將在新的旗幟下繼續戰鬥。
沒有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以色列不會安生,巴勒斯坦人將繼續遭受苦難。
以暴制暴,只會讓仇恨的種子在血泊中生根發芽;冤冤相報,只能在痛苦的輪迴中埋葬未來的可能。
但我們也從年輕的通貝里身上,看到一個人的巨大轉變。
她肯定不完美,說不準以後還會被反噬,特朗普對她就意見很大。
但她作為一個女性,路見不平,挺身而出,不懼風險,又讓多少西方人、阿拉伯人感到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