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 印度在4個方面已經領先於中國

京港台:2025-10-5 12:42| 來源:末世財經 | 評論( 49 )  | 我來說幾句

事實證明 印度在4個方面已經領先於中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4.187萬億美元,領先於日本的4.186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那麼,印度會超過中國嗎?如果深入分析印度的實力,就會發現這個南亞國家其實已經至少在四個方面領先於中國了。

  印度最明顯的優勢就在於其國內年輕化的人口結構。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印度目前的平均年齡不到29歲,而中國則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平均年齡已經接近39歲。

  這意味著印度在未來幾十年內將擁有持續增長的勞動力資源,能夠為其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但是,人口是資源,同時也是包袱。

  關鍵要看國家有沒有這個能力去把年輕籌碼變成發展紅利。就目前來看,印度還在摸索當中,距離爆發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潛力確實存在。

  從經濟增長率來看,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增速保持在6-7%之間,超過了中國同期的增長水平。這樣持續的高速增長讓印度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得到提升。

  雖然印度2025年的GDP總量大概是4.2萬億美元,與中國同期的19萬億美元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已經與中國2008年4.6萬億美元的規模相差不差了。

  這也意味著從增長曲線上來看,印度正處在經濟起飛的關鍵時期。

  然而,印度還需要在供應鏈、製造業和投資效率上進一步提升,才能真正地縮小與中國的差距。

  現在的印度,服務業是主角,尤其是IT外包和金融服務,增長快、利潤高、看上去很現代。班加羅爾被稱為亞洲矽谷,外包業務全球第一。

  在網際網路經濟領域,印度的統一支付介面發展迅速,用戶已超10億,雖然整體的生態體系還是不如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完善,但增長速度也非常可觀。

  目前,印度在基礎研究、核心技術和資金投入上仍落後於中國。不過,在IT服務和軟體出口領域,印度確實已經建立起了全球競爭力。

  此外,印度的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最近這幾年的風頭尤其猛,GDP衝上了全球第五,人口成了世界第一,外交上動作頻頻,連美歐都頻頻示好。

  印度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不過,因為有人指出,印度冒頭確實是挺快,但是基建卻有點跟不上。

  但是不得不承認,印度目前的確處於一個相對有利的位置。

  那印度的前途就全是利好嗎?不,印度面臨的難題還不少。

  基礎設施不足就是制約印度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

  今天的印度,電力供應還是不穩定,高速公路密度遠低於中國當年水平,製造業想擴產,也先得問問斷電什麼時候來。

  製造業佔比低則是另一個突出問題。現在的印度,製造業只佔GDP的15%左右,連20都不到。而2008年的中國,早就是世界工廠了,製造業佔GDP比重接近30%。

  

  此外,印度科研投入不足也限制了其長期的競爭力。2025年的印度,科研佔GDP比重不到1%,而中國2008年已超過1.4%,如今更是突破了2.6%。

  從綜合實力角度來分析,2025年的印度就大約相當於中國2008年的水平。

  經濟規模相近,但是軍事稍弱,類似中國的2005-2010年,科技也略滯后,類似中國的2010年。

  圖| 英國首相斯塔默會見到訪的印度總理莫迪

  其實印度也已經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因此開始向中國學習發展經驗。

  印度智庫國家轉型委員會近日發布了一份報告,分析了中國相關計劃在引領技術創新和突破方面取得的成功,並列舉了可供印度借鑒的六大戰略經驗。

  其中包括了規劃戰略重點行業的商業發展路線、大幅增強研發投入、整合創新生態系統、相關計劃的落實和評測、政策的連續性和長遠性以及嚴格的問責制度。

  該報告總結道,中國的相關計劃在打造大型工業部門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並且成功創造了反向依賴,即讓世界依賴中國的生產。

  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要說的是,這次的對比並不是為了分出高下,而是要讓我們看清楚目前的局勢,而且一個國家的崛起不是靠一兩個亮點,而且要靠一整套的系統。

  至於印度能不能像中國一樣,在未來十年內完成質的改變,還是得看它接下來怎麼補課了。

  參考資料:

  1.《印度國家轉型委:中國六大戰略經驗值得學》2025-09-24 06:49 | 來源:環球網

  2.《美簽證新規顛覆印度IT行業?莫迪:對外國依賴是印度「最大的敵人」》2025-09-24 07:18 | 來源:中國青年網

  3.《印度官方稱已超日本成第四大經濟體,果真?》2025-05-27 11:42 | 來源:觀察者網

  4.《美媒:印度晶元製造前路漫漫》2025-09-26 17:10 | 來源:參考消息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8 00: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