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哥上海花$45買菜 評論區吵成世界大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最近,美國小哥 Eric Hovagim 在 X(推特)上曬出一條視頻:「45刀在中國能買到啥」,結果一夜爆火。
根據資料,Hovagim 曾在鳳凰城和紐約生活過,現在定居上海。他還特別補充說,自己這 45 美元的消費里,包括了送貨上門的費用(1.1 美元)。
帖子一出,評論區瞬間炸鍋。Hovagim 總結道,「美國人留言『太便宜了!』中國網友留言『太貴了!』有人質疑是不是在剝削勞工?還有人陰陽怪氣,說這是『模仿塔克·卡爾森跑去俄羅斯拍片那一套』。總之,評論區熱鬧得很。」
美國網友破防了
看到小哥的購物小票,不少美國網友忍不住曬出了自己在美國買菜的賬單,瞬間「破防」:
--前幾天我買了 2 磅咖啡:19 美元 2 磅麵包:10 美元 一隻 costco 烤雞:6 美元 總計 35 美元
--在加利福尼亞州我要花將近 200 美元。
--在科羅拉多州的 Costco 那裡,這個價格是 160 美元。
--101刀就買了這些
--如果我不打折買的話,我覺得在加州最便宜的商店裡,一件這樣的商品也要45美元。加州是第三世界國家嗎?
--在 Whole Foods 超市,大約四分之一的售價為 45 美元。
--加拿大:136美元
--在美國隨隨便便就要120刀
--在舊金山,這個價格是 1500 美元
--在紐約,買這麼多要花費$150-$200
--在法國,買這麼多東西起碼要超過100歐元
--真不算貴啊,你買了差不多40樣東西,總共才花這點錢。在洛杉磯的話,可能得80美元起步,甚至更多。
--哥們兒,別光盯著菜價看,還得看看學費啊。比如在中國,頂尖大學一年學費也就一兩千美金,從來沒聽說過什麼學生貸款,更想不到在美國要花幾十年還學貸。就算在歐洲,學費也便宜得多。 再看看醫療賬單吧,哈哈。
更有人直接開懟:「美國 endless wars(沒完沒了的戰爭)+企業貪婪,把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直接推到離譜,自己人都快活不起了。」
甚至還有人對比基礎設施:「我剛剛在上海坐了 75 分鐘地鐵,才花了 1.8 澳元。乾淨、明亮、舒適、安全,每隔幾分鐘一班。」
中國網友:笑而不語
中國網友的態度則更「實誠」,很多人覺得這哥們兒明顯「當了冤大頭」:
--兄弟,你這個超市太貴了,在我這兒不到 200 塊人民幣。
--這絕對是北京、上海的物價,在三線城市的盒馬買這些,30–35 美元就夠了。
--你付的錢太多了!
--去本地市場肯定更便宜。
--菜市場討價還價,價格能砍到八分之一。
--大概率你是去了那種貴超市。蔬菜水果在菜市場買,品牌包裝貨在超市買,起碼省一半。
理智派聲音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提醒,不能光拿一張購物小票來比較兩國生活成本:
--45 美元相當於 380 人民幣,很少有人一天能賺到這麼多。
--其實挺貴的,畢竟占收入的比例比在美國要高。
--問題是:最低工資是多少?要干多少小時才能掙到 45 美元?在中國,一個普通打工人能負擔得起 45 美元的日用品嗎?
--如果不結合當地平均工資和購買力來看,單說 45 美元沒什麼意義。
一張 45 美元的小票,讓中美乃至全球網友都吵成了一鍋粥。
有人說小哥買貴了,有人說美國離譜,還有人直接扯到學費、醫療。看完網友們的留言,你覺得,到底哪裡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