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中國無緣前十

京港台:2025-10-4 03:27| 來源:環球旅訊 | 評論( 9 )  | 我來說幾句

大洗牌,中國無緣前十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全球領先旅遊數據平台 OAG 近日發布《2025年全球航空樞紐連通度報告》(Megahubs 2025)。中國內地最強的是上海浦東機場,但只排到全球第19名,比上年還下滑了2個名次;香港機場最新排名22。

  今年是 Megahubs 報告發布的十周年,報告通過對各機場可達目的地數量及航班銜接能力的分析,為全球互聯互通程度最高的機場提供權威排名。

  十年沉浮,全球航空版圖的新格局究竟如何呢?

  倫敦希思羅機場穩居榜首

  英國倫敦的希思羅(LHR)機場連續三年蟬聯全球最大超級樞紐。

  在 2015 年 Megahubs 報告首次發布時,它亦是國際互聯互通程度最高的機場。

  在過去十年裡,希思羅機場服務的國際目的地數量增長了 24%,突顯了其作為全球旅客首選樞紐的地位。

  在2025年8月1日這個全年最繁忙的日子,倫敦希思羅機場向旅客提供了超過 59,000 種潛在航班銜接,通達 226 個目的地。

  這不僅讓它繼續蟬聯「全球最具連通性機場」,也坐實了它作為歐洲最大航空門戶的地位。

  相比之下,其他機場的排名都發生了變化。可以說,希思羅是前十名中唯一「不動如山」的存在。

  

  

  然而,它已不再是孤獨的王者。伊斯坦布爾、阿姆斯特丹、吉隆坡、法蘭克福等新老力量的更迭,描繪出一幅更複雜的航空版圖。

  伊斯坦布爾和亞洲樞紐的崛起

  伊斯坦布爾機場(IST) 是今年的最大黑馬,從第8名一躍升至全球第2。憑藉航線網路的快速擴張,它的潛在航班銜接量增長25%,其中 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s)佔比高達 79%。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AMS) 上升至第3位,使歐洲機場包攬前三甲。

  吉隆坡機場(KUL) 與 法蘭克福機場(FRA) 並列第4,吉隆坡機場(KUL)是亞洲排名最高的機場,同時也是低成本航空互聯樞紐的領頭羊,亞航(AirAsia)的航班佔比達到36%。

  

  東京羽田機場(HND) 從第3位跌至第9位,其潛在航班鏈接量下降 10%。

  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傑克遜機場(ATL) 從第11位升至第8位,新增8個目的地,潛在銜接量增長14%。

  芝加哥奧黑爾機場(ORD) 上升兩位至第7位,潛在銜接增長 17%,新增15個目的地。

  這些變化顯示,全球航空網路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傳統歐洲樞紐穩健,但土耳其、亞洲等新興樞紐正在快速崛起。

  低成本航空推動亞太樞紐崛起

  如果說國際樞紐的競爭還是傳統航空巨頭的舞台,那麼低成本航空(LCC)的戰場則幾乎完全被亞太主導。

  

  吉隆坡機場(KUL) 連續保持全球LCC樞紐榜首。

  仁川機場(ICN) 從第3升至第2,取代馬尼拉(MNL)位列第3。

  香港機場(HKG) 跨越20位至第4,潛在LCC航班幾乎翻三倍,主要由 香港快運推動,其中近一半航班通往日本,其餘連通中國大陸、越南和馬來西亞。

  迪拜國際機場(DXB) 位列第5,潛在LCC鏈接量同比增長4%,其中 FlyDubai占運營航班 28%。

  悉尼機場(SYD) 從第20升至第6,潛在LCC連接量接近7,000。

  東京成田機場(NRT) 從第19升至第7,LCC航班佔比 46%,顯示出低成本航空在亞洲的重要地位。

  在全球前25名LCC超級樞紐中,亞太佔據 16個席位,已經成為低成本航空的主導區域。

  美國國內市場 奧黑爾與亞特蘭大引領

  在美國國內航線網路中,前十名機場與去年相同,但排名略有調整:

  

  芝加哥奧黑爾機場(ORD) 重新奪回第一位,提供 214 個國內目的地,潛在銜接量領先美國其他機場。

  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傑克遜機場(ATL) 排名第二,達拉斯沃斯堡(DFW)穩居第三。

  丹佛機場(DEN) 上升至第四,超越夏洛特(CLT)降至第五。

  奧黑爾和亞特蘭大憑藉航線拓展能力,繼續在北美及全球旅客網路中發揮核心作用。

  十年對比 航空業的大洗牌

  過去十年,全球航空網路格局發生顯著變化:

  

  希思羅依舊穩固,但巴黎和法蘭克福的排名都下滑了。

  伊斯坦布爾、吉隆坡、仁川等「新興樞紐」一路高歌。

  亞特蘭大和奧黑爾依舊堅挺,但在全球排名中的相對位置有所下滑。

  這說明,全球航空樞紐的格局正在被重新定義:從傳統的歐美雙極,逐漸走向歐美 + 亞太 + 中東三極格局。

  下一個十年看向哪裡?

  從數據上看,超級樞紐的變化不僅僅是機場的競爭,更是全球航空市場供需關係的映射。

  歐洲:老牌樞紐依然強大,但面臨鐵路分流和環保壓力。

  中東和土耳其:憑藉地理優勢,正在把自己打造成「全球中轉站」。

  亞太:LCC的爆髮式增長,將讓更多城市進入全球連通性版圖。

  未來十年,誰會是新的超級樞紐?也許答案就在亞洲與中東。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8 09: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