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中共五號人物蔡奇涉嫌參與英國間諜案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據信接收情報者為蔡奇,其為習近平的實際幕僚長。
英國衛報10月2日刊文稱,據《衛報》獲悉,英國檢方曾懷疑中國第五號高官在備受爭議且現已撤銷的間諜案中接收來自英國議會的情報。
英國皇家檢察院(CPS)於2024年4月表示,一名「中國共產黨高級成員兼政治局常委」曾從兩名被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英國研究人員處獲取「政治敏感信息」。
據悉,該人物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該委員會作為中共最高決策機構,由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領導。
蔡奇,作為習近平的親信,在七人常委中位列第五,這使其成為中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這位前北京市委書記同時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實質上是習近平的幕僚長。
上月英國皇家檢察院以證據不足為由撤銷了對克里斯托弗·貝里(Christopher Berry)和克里斯托弗·卡什(Christopher Cash)的指控。
了解英國議會質疑
但蔡奇在該案中的身份認定,正是這場持續兩年半風波的核心所在。部分議員聲稱此事暴露了中國情報活動滲透英國議會的風險,而中國問題專家則指出,這恰恰暴露了英國機構對中國政治的認知不足。
英國皇家檢察院指控稱,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一名中國情報人員」委託旅居中國的英國研究員貝里撰寫了至少34份報告。
這些報告包含來自貝里熟人卡什的情報。卡什當時在英國議會為「中國研究小組」工作,該小組由對北京持懷疑論的保守黨議員組成。英國皇家檢察署認為這些情報被轉交給了蔡奇——其間蔡某長期擔任24人組成的政治局委員,並於2022年10月晉陞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卡什與貝里始終堅稱自己清白。在兩人首次被捕逾兩年後的9月15日,英國皇家檢察院最終撤銷了對他們的指控。
在致影子內政大臣克里斯·菲爾普(Chris Philp)的信函中,英國皇家檢察署院長斯蒂芬·帕金森(Stephen Parkinson)表示,相關證據「已無法滿足定罪所需的證據標準」——該標準要求存在現實的定罪可能性。帕金森先生指出,當初作出起訴決定時證據確鑿充分。皇家檢察院否認曾受到任何政治壓力。
工黨與保守黨議員及唐寧街對撤案決定均表示憤慨與失望。下議院議長林賽·霍伊爾(Lindsay Hoyle)表示對此決定「極為不滿」,正考慮對卡什和貝里提起私人訴訟。
本周一,內政事務委員會和司法委員會主席聯名致函帕金森,要求其就撤銷指控原因提供進一步說明。他們指出,迄今所作解釋「遠未達到此類重大案件應有的詳細程度」。
但中國政治專家對蔡奇級別官員從兩名無政府接觸許可權的年輕研究員處獲取所謂非機密議會八卦的指控表示懷疑。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劉氏中國研究所所長(the Lau China Institute)凱瑞·布朗(Kerry Brown)教授指出,蔡奇級別官員與外國人建立聯絡渠道——即便涉及情報收集——也「非常、非常、非常不可能」。
布朗指出,政治局委員「確實難以接觸」,「尤其在習近平領導下,他們根本沒有自由去搞什麼創新性行動」。
凱瑞·布朗認為此案「引發了對英國安全部門如何評估中國境內情報的質疑」。
英國政府已將對華認知不足視為對國家安全及經濟增長計劃的挑戰。今年6月,時任外交大臣戴維·拉米(David Lammy)表示,政府對華關係的「中國審計」顯示,英國政府「對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嚴重缺乏信心」。
貝里的律師約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表示:「貝里先生不承認自己曾會見過檢方所暗示的如此高級別人士。」
阿姆斯特朗稱,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貝里曾接觸過「中共內部具有顯著地位的人物」,指控其的案件「純屬臆測」,「本不該提起訴訟」。
他表示,貝里曾為中國某商業客戶撰寫報告,且所有材料均不涉及機密。凱什的律師未回應置評請求。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所所長曾銳生(Steve Tsang)教授表示:人們或許會期待、希望並祈禱,(中共)政治局常委們有比聽中國研究小組的報告更重要的事要做。他補充說,在中國,政治局委員與情報人員接觸的情況並不典型。
曾教授認為,英國當局若起訴任何被認為與政治局存在聯繫的人士,實屬「愚不可及」,情報部門本應設法將其策反。
英國皇家檢察署發言人表示:「本案證據始終處於持續審查中,現已認定所指控罪行的證據標準不再成立。」
負責處理中國政府媒體諮詢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未回應置評衛報的請求。中國駐英使館稱相關指控系「完全捏造的惡意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