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20噸載荷重型戰略運輸機方案曝光?

京港台:2025-10-3 00:35| 來源:大伊萬頻道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120噸載荷重型戰略運輸機方案曝光?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就在前段時間,中美兩國同時爆出的新一代戰略運輸機研發計劃在網上引發熱議,其中,美國方面是一家叫做「Radia」的初創企業,雄心勃勃地準備研發一款代號「風行者」的超級戰略運輸機。Radia公司為「風行者」(WindRunner)準備了極為誇張的機體外形和基本外形尺寸,據說其貨艙體積達到了目前美國空軍空運司令部最大的戰略運輸機C-5M「銀河」戰略運輸機的7倍。

  而咱們這邊爆出的消息,則來自於一份網路上流傳出來的論文,裡邊提到了未來戰略運輸機的某個CAD構型,同時還提到了該機的設計使用空重和MTOW(最大起飛重量)等關鍵的技術數據——看起來,作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一級強國,中國和美國在軍事航空工業上的競爭,從第六代戰鬥機蔓延到戰略轟炸機上之後,現在已經蔓延到了運輸機這一領域了。

  

  中美兩國都開始研製自己的新一代戰略運輸機了?這個消息大伊萬想說好幾天了,但是現在想想,怎麼說呢,只能說四個字:證據不足。

  美國的項目

  先說美國的這個「WindRunner」運輸機,該項目來自於美國的一個初創公司Radia,該公司從基本架構和組成人員來看的話,怎麼看怎麼像是一個賣大力丸的。

  

  其創始人馬克·倫德斯特羅姆是個搞所謂的清潔能源的,創辦的公司居然還有搞生物醫藥技術的,而這個「WindRunner」項目按照倫德斯特羅姆的說法,本來就是打算用來運輸他準備建造的超級風電設備,敢情這是為了風電這麼一碟醋包了盤餃子。

  

  而該公司負責飛機研發業務的副總裁克里斯汀·門多薩·布洛赫在航空工業領域,擔任過的最高職務、從事過的最大項目是巴航工業負責運營的高管,部分參與過C-390型中型運輸機的製造工藝研發,跟飛機設計研發並不沾邊,而且一直到2025年5月才被Radia招徠過來擔任「飛機開發副總裁」。

  總而言之,最起碼從Radia公司的領導層架構來看,這公司極其像是一個草台班子,初創階段主打一個打著「清潔能源」的旗號騙民主黨的補貼。等到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後,開始打擊依附於民主黨的諸多利益集團,Radia才著急忙慌地準備「戰略轉型」,瞄準了特朗普政府扶持軍事領域「獨角獸」企業的商機,拋出來一個雄心勃勃的建造超級運輸機的計劃準備繼續騙補,大概就是這麼個事。

  所以,都草台班子了,也就別指望這公司研發什麼超級戰略運輸機了,你一個搞清潔能源的公司,你有那研發實力和研發人員來搞戰略運輸機嗎?你有風洞來給戰略運輸機吹風嗎?你的結構設計能力能滿足超級戰略運輸機的強度設計要求嗎?你的製造能力能滿足製造戰略運輸機的需要嗎?相關的工藝條件能滿足嗎?你看當年蘇聯為了製造諸如安-124、安-225和圖-160這種空中怪獸,在製造工藝上付出了多大代價,花了多少錢才搞定這些飛機的製造工藝,這根本就不是你一個初創公司該考慮的事。

  話說美國現在出於和中國的戰略競爭要求,這種所謂的初創公司到處都是,而且還形成了軍事領域初創公司「三大新貴」,也就是所謂的安督里爾、Space-X和帕蘭蒂爾。有這三家的成功經驗,其它初創公司都在仿效這三家,主打一個宣傳當先,大搞噱頭,講好故事。一方面服務於股價和合伙人利益,另一方面也急於找大財團接手,一旦接手馬上就套現離場,這樣就邏輯閉環了。

  現在看起來Radia就是這些初創公司中的典型,這從它「風行者」計劃的一些性能數據就能看出來。現在爆出的「風行者」性能數據都對不上,該機的機體尺寸公開的極為唬人,長度108米,翼展80米,高24米,貨艙容積高達6800立方米,作為對比蘇聯最強大的安-225運輸機長度84米,翼展88米,高度18.2米,貨艙容積1210.88立方米,從這可以看出「風行者」的體積有多龐大。

  

  但是,在這麼龐大的機體尺寸和貨艙體積下,該機公開的載重量居然只有72.57噸,同類對比,安-225載重量250噸,而美國的C-5M戰略運輸機載重量130噸,安-124載重量150噸,很明顯「風行者」要麼是貨艙地板的強度有問題。空有一個巨大的體積卻裝不了什麼重型裝備,要麼是一開始瞄準的就是裝運倫德斯特羅姆想搞的那些風電設備,這些設備單個重量就是70多噸,結果設計指標就定了這麼多,要麼就是整個研發團隊都沒有經驗,所有的指標都是根據經驗值瞎估測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麼大的運輸機,72噸的載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飛機連一台M1A2SEPV3主戰坦克都運不了,從這也可以看出研發團隊一開始根本沒有對標美軍需求來搞研發。

  同時,該機在宣傳中主打的、所謂戰時可以裝運大量物資人員,直接向第一、第二島鏈前沿基地實施戰略投送,也是典型的一廂情願。這麼大的運輸機,起降性能必然不會很好,考慮到安-225在使用了各種增升設備的情況下,還必須使用4F級飛行區才能運作,「風行者」戰時對飛行區的要求不會低於安-225。可想而知第一、第二島鏈能運作這架飛機的機場少之又少,一旦打起來必然會成為重點關照對象,到時候這麼蠢笨的大玩意兒落下去連裝卸都沒那麼容易,很容易就會成為各種導彈對著打的活靶子。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這個所謂的「風行者」運輸機,大概率是Radia公司拿來騙補的東西,在鬧鬧騰騰一通后,一切重新回歸沉寂,公司的合伙人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套現離場就是最後的結局。

  中國的項目

  美國的「風行者」運輸機不靠譜,我們自己在論文中提到的呢?

  

  這個,強調一個常識啊,我們所有的、關於軍工領域的論文,凡是涉及到具體設計方案,草圖,技術戰術數據的內容,在公開發表的時候都是要經過脫密處理的。最典型的比如改變設計方案和草圖的內容,改變外觀樣式,故意調整各種數據參數等。同時,在一些總體設計論文上,還需要考慮這個項目到底是已經立項的項目,還是預研項目,甚至僅僅只是一個很粗糙的概念研究——所以,但凡提到軍工領域的論文,在項目總體上,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大概只有咱們「有」或者「有可能要搞」某個項目。

  

  在具體應用的技術上,我們能夠確定的只有我們「可能要運用」某種關鍵技術。而在技戰術數據上,你要相信論文裡邊的數據那能把年給過錯,只能結合論文,進行擬真之後才能得出一個比較接近的結論,當然對幾乎所有軍事觀察者來說都沒有這個能力。這等於是你把論文里的設計思路和詳細設計全部復現一遍,不是相關從業人員、且具有相應的硬體設施等完全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咱們軍工領域的論文,大伊萬看了從來都是圖一樂,並不會當真,這回這個戰略運輸機也不例外。咱只能說,我們「有可能」要搞這個項目了,但是,你要說論文裡邊的就是最後的機型設計外形,相關數據就是我們的設計數據,那隻能說這位小可愛你未免也太天真了一點。

  

  我們在戰略運輸機上,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機體設計,畢竟我們有200噸級的運-20運輸機的研發經驗,後續研發的C929民用寬體客機MTOW(最大起飛重量)大約250噸,這個數據和波音787-9,A350-800相當,在這基礎上我們搞400噸級的戰略運輸機,在機體結構設計上沒有太大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航空發動機。

  

  C-5M戰略運輸機使用的是通用電氣的CF-6-80C2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225千牛,安-124使用彼爾姆的D-18T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230千牛,這意味著要搞400噸級的重型戰略運輸機,突破25噸級渦輪風扇發動機研發技術是必備的條件。這一推力級別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我們現在還是空白,也是我們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最後一顆明珠」,即使現在在搞的話,2035年能出現成果,2040年之前能夠裝機使用已經算是比較順利的估計了。所以,在航空發動機沒有著落的情況下,我們要搞400噸級的戰略運輸機暫時也沒那個條件,可以放一放了。

  

  不過,從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的運輸機機隊建設來看,基本上都已經將所有資源集中在了200噸級運輸機上,比如我們的運-20和美國的C-17A,這些運輸機裝載構型靈活,起降性能好,可以滿足准跨洲際投送的需求。所以,我們現在運輸機隊建設的重點還是強化運-20機隊,至於400噸級的超級運輸機,可能離我們還是有點遙遠。

        更多軍事動態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8 09: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