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制裁印度 同樣的事情中國能做,印度不準

京港台:2025-10-2 01:04| 來源:上觀新聞 | 評論( 6 )  | 我來說幾句

特朗普再制裁印度 同樣的事情中國能做,印度不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據《印度防務之翼》9月30日報道,美國正式撤銷對印度參與伊朗查巴哈爾港項目的豁免,並宣布將對相關印度國有企業實施制裁。

  根據美方說法,印度港口全球公司(IPGL)必須在45天內終止所有與查巴哈爾港相關的投資、運營與合作,否則將面臨凍結資產和限制交易的懲罰。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決定並非針對伊朗港口整體,也未擴展至其他在伊朗周邊展開港口建設的國家,尤其是與查巴哈爾港僅相隔200公里、由中國主導建設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至今從未被美國制裁。

  同樣是深度參與基礎設施布局,一個是中巴聯合開發的港口項目,另一個是印度投資、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獲得豁免的戰略通道,如今只有印度被下狠手,而中國卻安然無恙。

  這種選擇性制裁的做法,再次說明,美國只會挑軟柿子捏,以及誰是軟柿子。

  查巴哈爾港與瓜達爾港的基本情況高度相似,這兩個項目,都坐落在伊朗與巴基斯坦的邊境區域,臨近阿拉伯海出入口、霍爾木茲海峽咽喉地帶,是天然的地緣戰略要地。

  它們的核心訴求也高度一致:查巴哈爾是印度繞過巴基斯坦通道、打通阿富汗與中亞的出海口;瓜達爾則是中國繞過馬六甲通道、直連中東和非洲的西向通道。

  從設計結構上看,兩個項目都配套規劃了自由貿易區、工業園區、高速公路與鐵路接駁系統,以形成港口、走廊、經濟帶的閉環式樞紐。

  同樣都是國有主導、戰略性投資,只是背後各自主權擴張與戰略影響力投射的意圖不同。

  而且這兩個港口距離非常近,僅相隔200公里左右,一左一右站在阿拉伯海的門口,互為鏡像。

  所以美國在面對這兩個幾乎完全對稱的港口時,卻只制裁了其中一個,顯得格外刻意。

  

  兩個港口緊挨著

  在發展節奏上,查巴哈爾和瓜達爾也存在一種前後關係。

  查巴哈爾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1970年代,由伊朗國王提出,曾在美伊關係良好時期獲得過技術與資金支持。

  但該項目由於長期政局動蕩、伊朗經濟制裁等因素擱置多年。

  真正將其重新激活的,是印度與伊朗在2003年簽署的港口開發協議,之後又因美國制裁重啟受阻,直到2016年,查巴哈爾才獲得現代化改造資金與政治推動力,並與阿富汗簽訂三邊運輸通道協議。

  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的時間線大致相同,中國自2002年起協助建設該港,2007年試運營,2013年正式接管運營權,並在2015年將其納入中巴經濟走廊(CPEC)框架內,成為「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

  從結果來看,瓜達爾先建成、先運行,查巴哈爾後來者加速追趕,雙方在港口定位、經濟模型與區域通道設計上幾乎一一對應。

  印度這不是在模仿,而是直接抄襲,想用查巴哈爾對抗瓜達爾。

  結果瓜達爾發展的更好,印度反而遭到了制裁。

  

  印度國旗和中國國旗

  過去十年,印度在美國構建的「印太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也因此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獲得了豁免權。

  但是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後,與印度關係急轉直下,印度就成了叛逆的代名詞。

  至於為什麼區別對待中印,因為美國對中國無能為力。

  這就是美國對待所謂朋友和敵人的邏輯,敵人打不過,就當做無事發生,但朋友好欺負,就要欺負到底,歐盟對這個就很熟,印度顯然也變成了美國的另一個吸血對象。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8 09: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