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卷到天上, 工資卻退到十年前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如果用一句話形容當下的就業環境,那就是,工資倒退十年,學歷卻卷到天上。
物價年年漲,工資卻一路向下。前兩天黑龍江那場大型招聘會,11萬人擠在一起,從會場排到地鐵口,場面比春運還壯觀。
985、211的本科生、碩士博士,個個身披光環,最後卻站成了一片「別人家孩子」的海洋。父母口中遙不可及的天之驕子,在現實的招聘現場,彷彿白菜一樣隨處可見。
這就是殘酷的現狀。小企業一句「你不幹有的是人干」,底氣十足。因為他們真的知道,現在行情就是這樣,月薪3000,隨便甩出去一份招聘,就能招到一大把本科生。
甚至有些企業點名只要985、211,可工資呢?一樣低得可憐。學歷光環成了廉價的「入場券」。
一個高中畢業的朋友跟我吐槽:她居然在跟985、211的畢業生搶3000塊的崗位。聽上去像笑話,但笑不出來。
另一位前同事失業半年,最後在老家小縣城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個月工資2800,加上全勤獎200,到手還不到3000,單休,還要托關係才拿到這個機會。
她跟我說,自己一開始也想找個五險一金、雙休、工資高的工作,結果現實狠狠打了她的臉。縣城除了事業單位,根本沒有這種崗位。就連事業單位的合同工,工資也就兩千出頭,還要靠姐夫介紹。
更諷刺的是,她一說要離職,立馬有人補位。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這樣的「鐵飯碗」,已經稀缺到要靠關係。
可問題是,大城市又好到哪去?你在北上廣拿個七八千,房租水電扣完,生活費算上,一個月剩不了幾千。老家工資雖然低,但不用租房,也算「能活」。
換句話說,我們很多人只是換了個地方焦慮。
為什麼會這樣?核心原因是大環境不好。企業訂單減少、利潤下滑,能活下來都已經不容易了。於是,降薪裁員成了常態,招聘門檻抬高是必然。大學生遍地,企業自然挑肥揀瘦,工資壓得死死的。
所以,現在最該認清的現實是: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穩定的。今天還在寫方案,明天公司可能就解散。今天剛簽完合同,明天就可能接到裁員通知。
穩定從來不是一張工資單,而是你能不斷掙錢的能力。
很多人沒意識到,工作里80%的技能是無用的。能真正讓你多賺點的,往往是那些硬技能,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帶來實際價值的東西。
抱怨沒用,躺平更沒用。因為崗位在減少,求職者卻在增加,你消極一點,就會被別人輕鬆替代。
現實是殘酷的,但也不是沒有希望。現在的月薪3000,也許就是一道坎。過了,格局就不一樣了。
關鍵是不要被「消費主義」洗腦,別輕易負債,守住錢包。空餘時間,盡量學點真本事,不管是編程、設計、數據分析,還是任何能變現的技能,總比刷劇、躺平有用得多。
時代會變,現在不好,不代表永遠不好。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低谷期咬牙堅持,在迷茫時別忘了自我提升。能穩住心態,能積累硬實力的人,總會等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