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能讓東北人當翻譯?根本壓不住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語言是思想的載體,為溝通架起橋樑,也是一片土地凝結出的精粹,養育著無數野生藝術工作者。 他們從未停止對表達本身的挖掘,以高超業務能力擊穿客觀障礙,完全拿捏交流的關竅。
當一位詩人丟掉偽裝,真情不自主流淌,難免忍不住向你傾訴衷腸。
跨時代的文學盛宴就在身邊,只等一雙慧眼。
如果想在生活中得到後現代文學的滋養,往往需要足夠廣闊的視野,而這些藏在各種劇集里的殿堂級翻譯家,早已把靈感均衡播撒給每一位觀眾。
信息傳遞速度固然重要,可乾柴烈火哪抵得過水乳交融,情到深處更要講究一個境隨心轉。
顯然他們已經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隨時能以行動重新解構文化隔閡,嚴謹且靈動,復古又先鋒。
不同語言中蘊含不同的生活氣息,但在真正的高手面前,本地化工作從來不是難題,方法有很多,全看人選擇,格局打開了,那就萬物皆備於我。
畢竟《寂靜嶺》和《啞巴屯》之間,最多也就隔了一個山海關。
民間文學向來充滿生命力,它沒有那些刻意營造的氛圍,而是從根源出發,為人送上最明確的文化風貌。
直抒胸臆的同時放大遐想空間,全方位消弭物理距離,大師出手沒有意外,幾個字即可完整描繪一段家長里短。
傳說經過了這樣的加工,任何東西都會被賦予極強指向性,看得越多,就越容易陷入溫存的漩渦,劇情被親切感淹沒。
有人透露自己曾因此突破時空限制,剎那間便與原作者完成神交,那種震撼足以穿透心靈直搗炕頭,化作秋水共長天一色。
「感覺盧平跟鑽了一晚上苞米地一樣」
從那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等到你有機會跟他們頂峰相見,也就為觀影生涯開啟了新篇章,普通作品從此難入法眼。
思路是開放的,表達是自然的,一旦語言之間的空隙被誠意填滿,那麼再遙遠的認知邊界都能輕鬆跨越。
這大概就是返璞歸真。
這事確實邪乎,哈利波特都給嚇夠嗆
「對於一段翻譯來說,最重要的是快速準確讓觀眾理解原文,而他們似乎已經超脫於這個標準,在信達雅之外找到了另一條高速公路。」
「記得小學語文考試,我寫作文用了『出溜』這個詞,老師說用詞不當,我還跟老師爭論來著,《哈利波特》里就這麼寫的。」
也許正是得益於黑土地上原生的務實品質,又經過大量先驅者深入探索,他們才把身臨其境當成翻譯工作的首要追求。
文字的畫面感再次延展,滲透速率達到峰值,在他們手中,別管什麼角色,也得先隔著屏幕跟你嘮嘮嗑。
樸素的創作總是飽含深情,不同於標準化對白,他們翻譯的每句台詞都像是角色親口跟你說的。
你可以將其看作一種精神層面的邀請函,帶著某種使命感,邀請你把語境翻轉,就差直接拉你進屏幕裡面現場看。
只要代入一次,估計就很難回去了。
看著不像綠皮書,像開往關內的綠皮火車
類似把翻譯這件事玩成了演出的感覺,話雖不多,但一片真心全在明處,懶得拐彎。
達到這種程度的高手,技術水平已臻化境,要是再加入自己對世界的感悟,作品內外也就徹底融會貫通。
其中那些更進一步的宗師人物,擅長多角度尋找盲點,就是為了給一切生命體驗提供合適的嫁接方案。
從實際效果上看,可以說是大道至簡。
他們知道無論多高深的橋段也離不開柴米油鹽,好比就算是殺手也有小學同學,世間真相盡在人民生活中從未走遠,那是起點也是終點。
與其說藝術源於生活,不如說生活本身就是藝術,有時候都猝不及防。
坦誠的創作理念與飽滿的精神世界組合出無限可能性,他們的注意力並未停留在表面,而是向著更深層的需求挺進,屬於正經鄉土浪漫主義。
一直有人認為裡面包含傳統智慧的結晶,還藏著一些生物學上的奇迹,讓人通過眼睛就能感知到環繞立體聲,感覺下一秒遼北第一狠人就要出來了。
可以說文字的可塑性在此刻凸顯,沒有他們翻譯不了的話,只要用心,再平淡的故事都將得到升華。
畢竟單一個「整」字,即可大殺四方,替代所有動詞。
「有一回帶我奶奶一塊看劇,她看得比我還起勁,說這外國電視劇也挺實在的,演的跟鄉村愛情差不多。」
「不過有一段看得她犯嘀咕,問我裡邊那人怎麼跟你爺似的。」
「我覺得《百年孤獨》這類名著用東北翻譯也挺好,估計易讀性會增加不少,直接變成《百年熱鬧》,開場就是包餃子。」
「別說看劇了,我聽歌都能遇到東北歌詞,相當洗腦。」
或者說千萬別小看了佈道者送出關懷的力度,他們早就從各個方面帶來風味加持,深耕於生活的細枝末節。
你很難預料會在什麼地方偶遇這樣的洗禮,甚至可能是在教材里。
遊戲里也有
「東北話傳染性太強了,現實中我根本沒有東北朋友,只通過網上看,就被傳染了一些改不掉的東北話,因為就是很言簡意賅,比如『好使』。」
「以至於我現在看到這種翻譯,反而還覺得挺貼合情景的。」
有位朋友講,翻譯界不能失去東北人,就像吃糖蒜不能沒有涮肉。
他說建國后第一部譯製片就來自長春電影製片廠,那時東北擁有大量影視人才,完成了很多電影翻譯工作,也通過熒幕把東北話送到了全國各地。
在他看來這不是簡單的詞句轉化,某種意義上說,還代表著更具特色的剖析與交流,透露出一些古典美感,並且目前仍在發展中。
初看時迷惑,復看時難綳,轉過頭來再一想,嘴角根本壓不住,如今已經出現專門找東北漢化組作品來看的行家。
「擋害,就是妨礙、礙事、擋路的意思,我是結合英語原字幕,學會了這句東北話」
「不光東北,細心的話,能發現很多地方的翻譯者都有自己的玩法,基本上是百花齊放。」
「但我認為能和東北老鐵相媲美的本地化專家,大概就只有河南老鄉了。」
其實粵語也是張力十足
熱情高漲,一視同仁,深入淺出,見字如面,看著像從平行宇宙寄來的一封家書。
我曾問過一位東北朋友,即便大部分時候都是義務勞動,也無法阻擋這種難以壓抑的分享精神嗎。
他說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