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為何「跑贏」美股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民生宏觀陶川團隊認為,下半年以來,A股(上證指數)跑贏美股(標普500),相對美國超額收益已超15%,創2015年以來新高。此現象主要由來於估值提升驅動,並與國內政策寬鬆等相關。展望未來,在國內政策仍有空間、美股面臨通脹壓力背景下,A股跑贏行情有望持續至明年兩會前後。
在美股有些「恐高」的當下,A股還在試圖「突破自我」。在跑贏了GDP之後,下半年以來A股(上證指數)也跑贏了曾經的市場「寵兒」美股(標普500),按照我們的標準(滾動12個月累計收益),相對美國的超額收益已經超過15%,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高。有趣的是,在當前的宏觀敘事下,人們談美股,往往談的是「政策」,是「風險」,而論及A股,關鍵詞更多的是空間,是規劃……股市成為今年中美「攻守之勢異也」最直接和集中的體現。那麼未來,我們如何看待這一行情的持續性,以及要繼續需要關注什麼?
首先,什麼情況下更容易出現A股跑贏美股?整體而言,A股(上證指數,下同)的穩定性略遜於美股(標普500,下同),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A股跑贏美股的月份佔比約為41%。其中,A股單方面上漲(A股上漲,美國下跌)的場景佔比約為18.5%。
A股、美股共贏的條件下,A股跑贏的概率更大。如圖2所示,剔除「A股下跌、美股上漲」的情景,A股和美股同漲同跌的情況「平分秋色」,其中在同漲情況下,A股跑贏概率約為54%;同跌情況下,這一概率則只有約28%。
為了更好、更平穩地衡量A股相對美股的歷史表現,我們使用兩個維度的度量方式:一是過去12個月上證綜指相對標普500指數的累計「超額」收益率;二是使用擴散指數來衡量過去12個月A股「跑贏」美股的情況(大於0說明過去12個月中A股跑贏的月數更多)。我們把上述超額收益率大於0且在上漲,擴散指數處於上升狀態的階段定義為A股「跑贏」美股的階段。
按上述標準,從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比較典型A股跑贏美股的階段主要有10段(包含今年,持續時間不小於3個月)。從歷史上看,剔除掉1991年和1994年這些早期噪音較大的階段,平均來看,「跑贏」行情的7個階段的持續時間為10個月左右,上證指數相對標普500的滾動12月累計「超額」收益率最高達到58%左右,其中,「超額」收益率最高時對應的上證指數滾動12月累計收益率為60%。
其次,跑贏區間,股市變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估值盈利貢獻上,我們將A股收益率拆分為PE和EPS,從過去經驗來看,估值變動在A股漲跌中的貢獻相對更大,起到主導作用。
這與我們在此前《「股市跑贏GDP」:分析框架和中外鏡鑒》中提到的基本一致:與國外股市相比,A股在跑贏GDP過程中,估值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行業上,首先主動跑贏行情中,整體普漲是大概率事件。此外,我們對2000年以來A股各個跑贏區間內行業進行漲幅排序(使用申萬行業分類),總體來看,機械、金融、軍工、計算機等行業更容易跑出較好表現。但具體到各個階段有所差異,2000年、2006年、2009年受益於經濟的改善,有色、煤炭、建築建材、石油石化等周期性行業表現更為出色,2014年、2022年更多是流動性推動,科技行業以及小盤股漲幅更加顯著。
第三, 「跑贏」:如何開始?如何結束?每一輪A股跑贏的經驗都有所不同,都有不同的背景和觸發事件。從經濟周期來看,A股跑贏主要還是發生在中國經濟周期性向上的階段。但這裡會有兩個問題:第一,經濟下行階段一定跑不贏嗎?當然不是,只要美國也處於經濟放緩時期、或者市場泡沫破裂時期(美國科網泡沫破裂時期的經濟和市場比較特殊),A股仍有機會跑贏。第二,跑贏階段如果經濟轉向,相對行情會結束嗎?也不一定,如果美國經濟「懂事」地也向下,跑贏行情仍能持續。
從政策角度,廣義的寬鬆可能更重要。這包含貨幣政策本身的寬鬆以及美元的強弱。一般而言,在主動跑贏的階段,美元往往是偏弱導致全球廣義流動性趨向寬鬆;當然如果美聯儲緊縮、美元偏強的情況下,國內逆勢寬鬆也能帶來階段性跑贏行情,但是後續會帶來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反而會導致資產價格波動加大。
被動跑贏的例外往往源於美國自身的「麻煩」,其中2022年、2002年更多A股跑贏美股更多是源於美股的劇烈回調,其中前者主因美聯儲史上少見的激進加息;而後者則是受到2001年年底以來「安然事件」、「泰科公司醜聞」、安達信解體等事件的接連爆發,引發市場風險偏好明顯回調,美股重新回到下跌通道。
而跑贏行情結束或來自於A股漲幅的走弱(可能原因包括中國國內政策效應的退坡或流動性收緊等),或來自於風險偏好修復下美股的反彈,從而導致A股相對美股的超額收益有所減弱。
最後,後續會如何演繹?按照我們的標準,本輪A股跑贏美國起始於2025年6月,中美元首通話使得中美關係上升到新的階段,但是值得注意是此時我們的「跑贏」擴散指數仍為負;直到8月,這一指數才上升至0(過去12個月中A股僅6個月跑贏A股)。這意味著A股跑贏美國更多是依靠個別月份A股大漲或者美股大跌,也意味著A股跑贏行情觸碰到了關鍵的關口:2015年之後,除了2022年美股大跌帶來的被動行情外,A股「跑贏擴散指數」沒有站上過0,接下來的9月和第四季度十分重要。如果能維持相對收益,那麼根據歷史規律,本輪跑贏行情可能至少能持續至明年兩會前後。
我們傾向於認為本輪A股的上漲以及「跑贏」行情並沒有結束。一方面,政治局會議明確表示要「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吸引力背後相對收益和穩定性很重要;此外,國內政策仍有空間,經過過去幾年的「磨礪」,高層對政策節奏的把控會更加嫻熟;另一方面,川普「既要又要」的政策矛盾沒有找到具有說服力的答案,市場會來回在「寬鬆」和「通脹」之間反覆搖擺。
接下來跑贏的持續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共同進入降溫或調整,但美股調整的幅度更大;二是繼續高歌猛進。目前看前一種情形概率更大。9月國內閱兵、美聯儲降息落定后,「慢牛」訴求下行情很可能進入盤整階段。我們傾向於認為,美國的問題是在降息之後,而第四季度關稅對於通脹的傳導會進一步加劇,從目前來看,美股對於這一點明顯是更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