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強逼選邊站 印度難題考驗的不僅印度

京港台:2025-7-19 05:56| 來源:聯合早報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川普強逼選邊站 印度難題考驗的不僅印度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印度經濟的迅速崛起,連同它毫不掩飾地擴大地區影響力的動作,加上在「不結盟」旗子下左右逢源套取實惠,不僅引發特別在意是否吃虧的川普的關注,也刺激美國對押注印度的擔憂,惟恐養虎為患。

  7月15日在中國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交部長理事會會議,印度外長蘇傑生不僅到會,還同期訪華,連同上個月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參加上合組織防長會議,印度內閣兩個重要成員同時實現五年內的首次訪華。

  不過,這只是一個方面。辛格在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於眾目睽睽之下拒絕簽署其他國家代表都同意的聯合聲明。這跟以色列同伊朗的「12日戰爭」開戰後,印度旋即表態沒參與上合組織譴責以色列侵略行為的聯合聲明一樣,重點不在撇清關係,而在對中國、俄羅斯主導的上合組織「說不」!在早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決意推動「去美元化」等舉措時,印度也另有算計,多少使上合、金磚等組織的團結形象失色。此番在趕赴天津之前的一個多月,蘇傑生在接受印度國家電視台採訪時,還特別對包括中國的鄰國提出警告:「與印度合作將帶來益處,而不與印度合作是有代價的。」與中、俄拉開距離的樣子是做足了。

  這倒不是說印度在中美俄等大國競爭中選邊到美國,如果真是那樣,印度就不成其為印度了。比如去年10月,中印圍繞爭執不斷的邊境巡邏問題,就在俄羅斯喀山達成協議,兩國領導人時隔五年也終於會面,並對穩定兩國關係表達共識。至於與俄羅斯的關係更為印度看重,不會「一頭倒」的意味也蠻濃。在另一邊廂,川普2.0時代,美國對印度也失卻耐心,並無太多客氣,不僅加稅、懲罰,還不停警告它遠離中俄。美國總統川普對待印度的態度,大體上也如蘇傑生對鄰國提出的要求:與美國合作將帶來益處,而不與美國合作是有代價的。

  印度是很有個性的國家。當年靠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硬是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從英國人手中獨立。近年來則在更多人未有預期的背景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經濟總量甚至超過以往的宗主國英國。在對外關係上,印度自獨立以來,這個被譽為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就一直在「戰略自主」的鋼絲上謹防失足,憑藉「不結盟」的大旗,在群雄爭鬥的世界,始終避免把自己綁在哪一個國家或聯盟的戰車上。即使美國奧巴馬政府和川普1.0期間推進重回亞洲印太戰略時,印度雖然在對中國關係方面時而發出刺耳的聲音,但總體上還是小心翼翼避免進入中美俄角逐的雷區,努力在西方、俄羅斯與中國之間尋找微妙平衡。這顯然是印度在大國關係處理上表現出的「一會兒一個樣」的原因。

  這自然讓印度獲益不少,也構成印度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所以,就算美國等國家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對印度主動籠絡,包括企圖通過「美日印澳四方對話」讓印度「入伙」,印度的熱情基本上也是停留於口頭上。

  可惜此一時彼一時。進入川普2.0時期,內外矛盾尤其是36萬億美元債務壓力,已使美國政府難以有更多的戰略耐心。印度經濟迅速崛起,連同它毫不掩飾地擴大地區影響力的動作,加上在「不結盟」旗子下左右逢源套取實惠,比如在俄烏戰爭中低價採購俄羅斯石油,轉手賣給歐洲國家,用盧布結算繞開美元的做法,不僅引發特別在意是否吃虧的川普的關注,也刺激美國對押注印度的擔憂,惟恐養虎為患。

  川普本人曾多次抨擊印度的高關稅政策,把印度稱為「關稅之王」。2025年6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印美戰略夥伴關係論壇上,就公開指責印度加入金磚國家是「不支持美元霸權」,稱「這不是在和美國交朋友和施加影響力的正確方式」,並直接要求印度不可再購買俄羅斯武器,應轉向美國購買軍火。

  美國的印度問題權威專家、在奧巴馬政府擔任過南亞事務高級主管的泰利斯,在美國《外交事務》上更是以《美國對印度的糟糕投注》為題,稱過去美國對印度的期望過高,現在應該重新評估與印度的關係,指出印度是一個潛在的兩面派,不能當成美國的可靠盟友。對這樣的兩面派,美國隨即啟動針對印度的「對等關稅」:威脅關鍵商品徵收高達26%的懲罰性關稅。這無疑是刺向印度經濟命脈的利刃,尤其是對印度很難讓步的農產品來說。印度現在為了保護國內幾億農民人口的生存和利益,已經對美國農產品徵收高額入口關稅,表明在農產品問題上讓步的迴旋餘地很小。而面對這樣的「兩面派」,美國隨即啟動針對印度的對等關稅。顯然,川普政府的關稅威脅,不僅印度很難接受,而且早已超越貿易與經濟的範圍,是經濟議題的政治化。

  

  7月14日,印度外長蘇傑生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 (新華社)

  現在看來,川普政府以貿易為武器,強逼印度選邊站,事實上已經不僅是印度的難題。近年來,多數國家對於同類問題心知肚明,絕不選邊站也成為多數國家,尤其是中小國家的選擇。幻想美國的鬆口或改變主意,大概率是不可能的,無論化解美國尖銳的國內矛盾,還是竭力阻擋中國的崛起。解題的方案只能來自面對選邊站難題的國家,可惜世間的選擇性難題,基本上難在「選哪邊」或「選什麼」上,而今天的難題,從選擇伊始的「選不選」就讓多數國家陷入兩難。

  印度對避免選邊站一直有自己的解釋。6月30日,蘇傑生在紐約接受美國《新聞周刊》的採訪,在回應「印美關係在多大程度上由對華立場決定」的提問時,稱將印美關係簡化為「反映對華立場」的觀點是「嚴重過度簡化」,且「具有誤導性」。他稱在激烈競爭的中美關係背景下,印度既要穩定對華關係,也要深化與美國的戰略合作,即「不選邊站」。因為印度必須清醒地「審視如何才能增進自身利益」,以求在多極世界中佔據最佳位置。這位曾擔任印度駐美、俄、中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外交使節的外交官,多少說出不希望選邊站的多數國家的心聲。

  怎麼「才能增進自身利益」,在多極世界中佔據最佳位置呢?印度面臨著考驗,其他國家也很難倖免。世界的大國對此很難感同身受,但它們真的應當嘗試換位思考。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00: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