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意與美國談判,但仍可能堅持強硬立場

京港台:2025-5-8 22:17| 來源:紐約時報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同意與美國談判,但仍可能堅持強硬立場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通過同意與特朗普政府會面討論貿易問題,中國正尋求在一場激烈的超級大國競爭中把自己塑造成負責任的一方。這場競爭擾亂了全球金融體系,引發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幾周以來,中國一直公開表示不會在脅迫下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不跪,」拒絕向「霸凌」低頭。該國堅稱談判的條件是華盛頓首先放棄對中國徵收的令人瞠目的關稅。

  本周三,北京表示它終究會坐到談判桌前,稱其最高貿易官員何立峰將於本周在瑞士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會面。即便如此,中國仍堅持強硬立場,警告華盛頓不要「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

  中國政府表示,它是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做出這一決定的,並表示它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更大的利益。

  史汀生中心中國問題分析師孫韻說:「中國正試圖把自己塑造成負責任的一方,但它的語氣仍然相當強硬:你最好在這些談判中表現好一點。」

  但在經濟數據顯示貿易邊緣政策正對兩國經濟造成損害之際,此舉仍是中國立場的一種軟化。

  最近幾周,特朗普政府決定將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提高145%,而中國的回應是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提高到125%,實際上等於凍結了兩國之間的所有貿易。

  中國工廠的生產活動出現了一年多來最嚴重的放緩,中國對美國的商品出貨量大幅下降,促使美國零售商紛紛發出貨物短缺的警告。美國經濟在今年前三個月出現萎縮,企業紛紛下調增長預期。

  美國和中國似乎都有意降低關稅,但都不願做出最初的讓步。目前還不清楚兩國是否會達成某種協議,或者以多快的速度達成協議,也不清楚協議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貝森特周二晚間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表示,他預計與中國官員在瑞士的會晤將側重於緩和緊張局勢,而不是達成任何重大協議。

  「我們必須首先緩和局勢,然後才能向前推進,」貝森特說。

  中國方面希望表明,儘管美國沒有像北京要求的那樣首先取消關稅,但中國將以強勢的姿態參加談判。最近幾天,中國一再表示,是美國官員主動提出談判,中國正在考慮這一要求。

  「中方努力避免給人留下中國急於談判的印象,」孫韻說。

  中國官員可能會將這次貿易談判視為一項探明真相的任務。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學副教授王向偉說,「中國人想知道唐納德·特朗普到底想幹什麼,這一點只有通過直接對話才能實現。」

  例如,到目前為止,北京還不完全清楚特朗普的哪些官員將負責未來與中國的談判,王向偉說。

  在貿易問題上與特朗普政府打交道,部分挑戰在於,政策方向似乎隨著發言者的不同而變化。白宮高級貿易顧問、特朗普的許多貿易計劃的設計師彼得·納瓦羅為關稅辯護,稱其為必要的,而貝森特則表示,美國願意與各國談判。

  儘管特朗普政府似乎更願意為解決貿易僵局找到出口,但關於政府在會談中將採取何種基調,仍存在一些疑問。貝森特在福克斯新聞上表示,會談將於周六和周日舉行。

  中國表示,何立峰將於周五至周一在日內瓦與瑞士領導人會晤,在此期間,他將會見貝森特。特朗普政府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也將出席會議,不過中國在有關會談的聲明中沒有提到格里爾。

  弄清楚特朗普想從中國那裡得到什麼,以及他願意在談判中做出什麼讓步,將對北京在考慮對策時有所幫助。特朗普政府試圖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它們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或與中國製造業脫鉤,從而孤立中國,中國則一直在努力說服這些國家不要屈從這樣的壓力。

  對北京來說,面對特朗普的關稅,既巧妙地降溫,同時又不顯得軟弱,可能有助於中國振興經濟的努力。中國官員在國內一直承受著壓力,一方面是多年來的房地產危機導致許多家庭的積蓄蒸發,另一方面是與美國以外國家的貿易緊張局勢。

  中國央行及其金融監管機構周三採取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政策措施,以保護經濟免受貿易戰的影響,它採取一攬子措施,使銀行更容易放貸,促進消費,從而提振經濟。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青在與高層官員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嚴重衝擊國際經貿秩序,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也給國內資本市場帶來很大壓力」。

  中方知道,面對美國政府債券市場的大幅拋售和更廣泛的金融市場動蕩,特朗普總統已經退縮,這也讓中方在會談中更有底氣。如果消費者價格因商品短缺而上漲,美國中期選舉可能會給特朗普總統造成一定壓力,要求他降低或削減關稅。

  中國「仍然佔上風,但他們的經濟正在放緩」,華盛頓研究機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顧問斯科特·肯尼迪說。「如果他們拒絕與特朗普政府接觸,最終可能會被視為導致全球經濟停滯的同謀。」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9 01: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