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 拿不下三大盟友 特朗普將「崩盤」(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特朗普在中國方向踢了鋼板,他的團隊與其他國家談判進展得怎麼樣了呢?
美國面臨與七十多個國家談判,於是把各個擊破戰略的起點放在了日本,美日談判因此成了「最優先事項」。日本經濟體量大,對美貿易順差也高達630億美元,又是政治上對華盛頓最軟弱的盟國,拿下日本,征服其他亞洲國家就樹立了樣本。但意想不到的是,如今日本國內對美國的批評形成輿論的主流。日本議員小熊慎司將美國的做法比作「不良少年敲詐別人」,呼籲日本予以抵制,這個態度非常典型。小熊慎司表示,日本對「不可能達成的談判和交易要求做出讓步,那將是一個壞榜樣。」
▲當地時間4月16日,赤澤亮正與特朗普在白宮會面。(圖片來源:特朗普社交媒體賬號)
特朗普在16日的日美談判前親自接見日本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後者受寵若驚,公開表達「我地位低之又低,卻得到特朗普接見,對此由衷感謝」,他的這種過度謙卑在日本網際網路上引起反感。但是從雙方透出的信息看,赤澤並未做重大讓步,與石破茂之前「不做重大讓步」的表態基本相符。日方在談判中表示,因為日本國內大米短缺,日本一直在提高大米的進口量,所以日本考慮將增加進口美國大豆和大米作為讓步。在汽車問題上,日方則要求美國取消25%的關稅,因為日本一直對進口車實行零關稅政策。
特朗普方面咄咄逼人,將駐日美軍的防衛開支當成談判關稅問題的籌碼。美方認為,駐日美軍完全是在保護日本,但日方長期另有看法。日方雖然非常重視日美同盟,但認為日本也因此做了美國在西太平洋利益的前哨,日方為此「付出了許多」,並非單方面受益。因此美國希望日本承擔更多駐日美軍費用,甚至倒貼一些保護費才好,這「很傷日本人的感情」。
▲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4月17日表示,「基於日美政府間的共識,駐日美軍經費得到合理分擔,當前沒有改變的理由。」(圖片來源網路)
其實日本社會對美國的情緒向來十分複雜,反美有很深的民族感情基礎,只是長期被壓抑著。美國的關稅政策對日本六親不認,會攪動起那些情緒,使它們暗流涌動。
《讀賣新聞》認為,特朗普的談判策略是打出任何能撼動對手的牌,這讓日本感到謹慎。而東京想傳遞的信息是安全問題和關稅問題應該分開來看。
亞太地區美國的另一個關鍵盟友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五眼聯盟成員,但也是盎薩中地位最低的之一。它在安全上絕對靠美國,而且加入了AUKUS,但澳大利亞對美國的經濟依賴可沒那麼高。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絕對第一大貿易夥伴,而且澳大利亞是對華順差國,它每年向中國出口包括礦石、煤炭、牛肉、葡萄酒等1337億美元的貨物,而美國只是澳大利亞的第五大出口市場,僅為300多億美元,是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零頭。美國這輪關稅戰沒有給澳大利亞任何優惠,鋼鋁25%關稅澳大利亞也在其中,令澳大利亞忿忿不平。
▲悉尼一家超市展示的澳大利亞牛肉產品。特朗普對澳大利亞這樣的親密盟友徵收貿易關稅。(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中美激烈對峙,其實這提升了澳大利亞在美國面前的行市。澳大利亞媒體ABC寫道,堪培拉外交官們陷入迷茫之中,他們最近經常討論:「如果世界最終由兩個相互競爭的貿易集團組成,澳大利亞將處於什麼位置:跟美國還是與中國?」其實這種話更多是說給華盛頓聽的,澳大利亞人經常公開拋這樣的選擇題,一方面是想讓中國「理解」澳大利亞事事給美國當打手的「難處」,一方面是給華盛頓上眼藥:你們得對澳大利亞好一點,別逼我們太甚。
澳大利亞和美國還沒有開始談判,但是澳總理阿爾巴尼斯16日說,捍衛國家利益十分重要,澳方不會向美國妥協。澳大利亞5月3日將舉行聯邦選舉,阿爾巴尼斯表達強硬態度,這反映了澳大利亞國內的民意。澳反對黨起初抨擊阿爾巴尼斯政府缺乏與華盛頓的直接接觸,但是隨著公眾出現對美國的憤怒,為了爭取民意,反對黨一改之前態度,反而指責政府不夠強硬,甚至提出將與美國國防工業合作作為談判籌碼,採取更強硬姿態。澳大利亞執政黨和反對黨對貿易戰的態度變得很接近,除了討好民意,他們也都知道中美關係越緊張,華盛頓越有求於他們這個「盎薩中的二等公民」,現在恰恰是他們可以向華盛頓要價的時候。所以拿下澳大利亞,對特朗普同樣是難啃的硬骨頭。
歐盟註定是特朗普團隊最難翻越的一座高山。歐盟塊頭大,而且打貿易戰是老油條,過去就經常對美國來橫的。他們已經通過了對美國部分產品徵收25%關稅,但只是在特朗普宣布暫緩90天「對等關稅」后,他們也將該報復關稅推遲生效90天。
歐盟中現在有一個國家與特朗普政府「情投意合」,它就是極右翼政黨選舉上台的義大利。義大利女總理梅洛尼17日單獨與特朗普進行了談判,歐盟很怕梅洛尼把歐洲賣了。不過各種報道中的梅洛尼並沒有向特朗普下跪,《華爾街日報》認為,「梅洛尼比她的幾乎任何一位同行都更有能力說服特朗普對歐洲採取寬容的態度」。她看來除了想給義大利多爭取些好處,也在對特朗普進行「勸說」。但報道說,特朗普對梅洛尼講了一大堆「美國優先」的大道理,歐盟如何在貿易問題上佔了美國的便宜,等等。
之前德法及歐盟領導人都對特朗普關稅做了嚴厲批評,並且形成了歐盟「談不成就報復」的基本立場。如果連梅洛尼的重點都是「勸說」特朗普,而不是向特朗普服軟,獻投名狀,那麼可以肯定的說,特朗普想拿下歐盟,現在「八字還沒一撇」。所以他也只能對梅洛尼說,他「不急於」與歐盟達成任何貿易協議,因為收關稅對美國來說挺好的。
▲梅洛尼本周在羅馬錶示,歐洲正處於「艱難時刻」,並補充道:「我很清楚我代表什麼,我在捍衛什麼。」(圖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基督科學箴言報》評論說,首輪歐美貿易談判毫無成果,貿易代表認為他們根本理解不了特朗普的要求。該報引用巴黎政治學院國際事務學院院長、西班牙前外交部長阿蘭查·岡薩雷斯的話說,「(關稅)有很多動機:有時是為了收入;有時是為了再工業化和就業,或者是為了中國……我們不知道這些相互矛盾的目標中(對特朗普來說)哪一個更重要。」
無論日本還是澳大利亞,更不要說歐盟,都是特朗普團隊難以邁過的沼澤地和高山。特朗普想用打中國來震懾其他「給他打電話」的國家,想讓那些國家認為,與中國有區別就是他們得到的恩惠。然而各國都看出,遭到中國斷然反擊的特朗普很焦躁,而中期選舉並不遙遠,他比每一個與他談判的國家都更急於達成協議,所以反而倒拿他一把。那些國家有的釋放強硬信號,有的對特朗普團隊搞軟磨硬泡。各國都明白,特朗普團隊在玩砸這場完全不合情理的貿易戰,他們已經色厲內荏,所以各國只有傻瓜才會撲通跪倒在白宮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