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1家4口偷渡美國 -38℃極寒下遭活活凍死

京港台:2024-11-18 05:36| 來源:多倫多城市新聞 | 評論( 12 )  | 我來說幾句

加拿大1家4口偷渡美國 -38℃極寒下遭活活凍死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下周一(11月18日),美國明尼蘇達州弗格斯福爾斯的聯邦法院將會開庭審理一起震驚加拿大和美國的偷渡案——加拿大一名印度人帶著妻子和兩名幼兒在穿越美加邊境時被凍死。

  這起案件不僅揭示了偷渡的複雜性及致命代價,也反映出經濟不平等和移民制度低效的根源性問題。

  在生命的最後一晚

  2022年1月的一晚,賈格迪什·帕特爾(Jagdish Patel)、他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試圖穿過一段幾乎無人守衛的美加邊境,進入美國。

  那晚,風寒指數降至零下36華氏度(零下38攝氏度)。帕特爾一家從加拿大出發,徒步穿過廣袤的農田和厚厚的雪堆,在幾乎沒有月光的夜色中摸黑前行,目標是與等候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北部的一輛麵包車匯合。

  司機向他的老闆發消息說:「請確保所有人都穿好適合暴風雪氣候的衣物。」

  根據聯邦檢察官的說法,協調加拿大一側行動的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偷渡者哈什庫馬·帕特爾(Harshkumar Patel),外號「骯髒哈里」(Dirty Harry)。而在美國一側,負責接應的是史蒂夫·尚德(Steve Shand),一名據稱最近被帕特爾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家賭場招募的司機。

  兩人被控參與了一個複雜的偷渡網路,該網路主要服務於在美國非法居住的印度人口。目前兩人均否認有罪。

  根據檢察官提交的文件,在合作的五個星期內,兩人頻繁談及寒冷天氣,在此期間通過這一邊境成功偷渡了五批印度人。

  「16度(華氏)冷得要命,」尚德在一次早前的偷渡中發消息說,「他們能活著到這邊嗎?」

  最後一次偷渡發生在2022年1月19日。當時尚德本應接應包括帕特爾一家在內的11名印度移民,但是最後只有7人倖存。

  當天早晨,加拿大政府發現帕特爾一家已被凍死。賈格迪什·帕特爾冰冷的懷裡抱著3歲的兒子達米克(Dharmik)的遺體,孩子被裹在一條毯子里。

  離開印度的夢想

  帕特爾一家的致命旅程始於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丁古查(Dingucha)村。

  在這座安靜的村莊,狹窄的街道上到處張貼著移民廣告。

  「實現你出國夢!」一張海報上寫著,並列出三個令人嚮往的目的地:「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

  39歲的賈格迪什·帕特爾在丁古查長大,他和妻子瓦沙利本(Vaishaliben,30多歲)住在他的父母家中,撫養11歲的女兒維杭吉(Vihangi)和3歲的兒子達米克。根據媒體報道,兩人是當地的教師。

  他們家境在當地標準來看算是不錯的,住在一棟整潔的兩層樓房裡,前院有露台,房屋寬敞。

  「生活並不奢華,」當地記者維巴夫·賈(Vaibhav Jha)說,「但還算寬裕,也沒有絕望。」

  非法移民從印度出走的原因很多,包括政治壓迫和美國移民系統的低效,合法手續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辦成。

  但更多時候,這些是經濟因素在作祟。在西方國家,即使是低薪的工作,也足以點燃印度人對更好生活的希望。

  這種希望改變了丁古查。

  如今,村裡許多居民都已移居海外,無論是合法還是非法,留下了大片空置房屋。留下的人們在社交媒體上頻繁分享那些已經移民的鄰居的豪宅和汽車照片。

  這些都進一步激勵了人們出走。

  「村裡人都承受著巨大壓力,因為從小就嚮往更好的生活,」賈說。

  偷渡網路的擴張

  偷渡網路抓住了這種渴望,收費高達每人9萬美元。據賈介紹,丁古查的許多家庭通過出售農田來支付費用。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移民律師薩特維爾·喬德哈里(Satveer Chaudhary)表示,偷渡者利用古吉拉特商界的聯繫,建立了一個地下網路,將願意從事低薪甚至無薪工作的人帶到美國。

  「他們自己的社區在剝削他們,」喬德哈里說。

  從印度到美國的非法移民通道存在已久,但近年來美加邊境的案例顯著增加。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一年中,美國邊境巡邏隊在美加邊境逮捕了超過14,000名印度人,占所有逮捕人數的60%,是兩年前的十倍多。

  皮尤研究中心估計,截至2022年,美國非法居住的印度人數超過72.5萬,僅次於墨西哥人和薩爾瓦多人。

  在印度,調查此案的官員迪利普·塔科爾(Dilip Thakor)說,媒體關注導致帕特爾案中三人被捕,但成百上千類似案件卻沒有進入法庭。

  面對眾多試圖移居美國的印度人,偷渡網路從不勸阻顧客。

  「他們告訴人們進入美國很容易,但從不說危險有多大,」塔科爾說。

  美國檢方指控帕特爾和尚德是一個龐大偷渡網路的一部分,該網路負責從印度招攬客戶、獲取加拿大學生簽證、安排交通工具並通過華盛頓州或明尼蘇達州將移民偷渡入境美國。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18 09: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