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有事」時美國「如何管事」

京港台:2024-9-26 10:34| 來源:RFI 華語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台海有事」時美國「如何管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由美台商業協會(USTBC)主辦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今年於9月22-24日在費城舉行,與會人士包括美台政府官員、美國在台協會代表、學者專家、台灣各政黨代表及雙方軍工業界人士。

  據中央社報道,今年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將討論的五大主題包括:形成區域與全球聯盟應對台灣面臨的威脅、台美政府與產業合作反制台海的灰色地帶情勢、為增強台灣防禦和威嚇力提供適當資源、台灣如何應對封鎖或隔離等脅迫手段、及美國大選對台美關係,特別是軍售、台美共同生產武器與軍售交付延宕等議題的影響。

  本周一9月23日,台灣國防部副部長徐衍璞發表以《關鍵的台灣需要關鍵的武力》為題的主旨演說。據台灣國防部提供媒體的講稿來看,徐衍璞指出,隨著中共軍事擴張,不斷在東中國海、台海及南中國海掀起衝突,台灣位居第一島鏈關鍵位置,已成為扼制中共威權主義向外擴張的重要堡壘。

  台灣副防長表示,中共積極運籌台海、東中國海及南中國海的「三海連動」海上軍事戰鬥準備,機艦頻繁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擴增對台各種複合式威脅;對外軍則屢次危險逼近自由航行台海的外軍機艦,並藉由外交打壓、經濟脅迫、網路攻擊、散布假信息破壞印太地區和平穩定,「凸顯中共為區域安全之麻煩製造者。」

  徐衍璞續稱,從台灣的民主、戰略位置及在半導體製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都讓台灣值得全球盟友的支持與重視,台灣自己也在建立關鍵性國防武力,以應對中共脅迫威懾式軍演及日益嚴重的灰色地帶行動等新型態威脅,包括提高國防預算,較前一年增加7.7%,達到6,470億美元新高。

  針對美方及盟友能給予的協助部分,徐衍璞說,台灣一方面要強化自己的關鍵性武力,但從俄烏戰爭的經驗中,美台雙方都清楚認知到台灣的島嶼環境,除了加速建構防衛能力及武器交付期程外,維持國防供應鏈的韌性也至關重要,因此他呼籲美國能對台灣軍工產能給予更多協助,包括將台灣納入美國的國防供應鏈,與美國公、私部門進行雙邊國防工業合作。

  徐衍璞也呼籲美方能考慮分散生產的風險,就各國現有產能進行檢討,讓台灣能比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共同或授權生產,也讓台灣能得到授權生產相關品項,例如擴大輸出F-16戰機的維修與零附件,以及無人機的產能。

  美國將提供台灣規模更大的安全援助

  外界注意到,在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召開前夕,據防務新聞(Defense News)上周六21日援引美國國會助理和官員透露,美國向台灣提供價值5.67億美元的安全援助計劃已經獲得五角大樓的批准,目前正在等待美國總統拜登的最終簽字,而拜登可能會在9月底本財政年度結束前批准該計劃。

  這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筆此類援助,從去年3.45億美元一攬子援助計劃大幅擴增64%。

  該報道稱,美國政府將使用其現有最快捷的工具來提供援助:直接運送自己的庫存。這是美國政府在支持烏克蘭自衛方面經常使用的方式。

  據一位美國官員向防務新聞表示,該安全援助將為培訓、庫存儲備、反裝甲武器、防空和多域態勢感知(multi-domain awareness)提供資金。援助項目也將包括無人機,它是美國和台灣應對中國軍事威脅的「不對稱」戰略的關鍵。

  不過,五角大樓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都不願對此事發表評論,僅重申美國根據其長期政策,有權支持台灣的自衛。

  專家分析「台海有事」時美國「如何管事」

  另據台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宗鼎的分析稱,若想了解美國在「台海有事」時將「如何管事」的立場與思維,首先需要知道,當年台美《共同防禦條約》第七條所觸及的美軍駐留權(right to dispose such United States land, air and sea forces),並不等同於嚴格定義的駐軍權(firm base rights)。駐留權屬於一臨時安排,包含「軍事顧問團協議」,乃至於當代流行的《相互准入協議》(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或《部隊訪問協議》(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皆為規範駐留權的法律文件,相對地,《基地使用協議》和《駐軍地位協議》所規範者,則為長效型的駐軍權。據此,倘若台美雙方將派兵協防作為一個實質選項,那就應該儘早就美軍對台駐留權或駐軍權草簽相關法律文件,以便「台海有事」即行生效適用。

  據黃宗鼎表示,早年美國為收斂蔣介石的軍事行動,曾對台灣的大型軍事活動行使相當程度之審議權,其審議之範圍,甚至觸及部署在台灣的「美台共同軍事資源」,故此種基於台海安全考慮的審議權,亦有可能回過頭來局限台灣的「固有自衛權」。如果未來台灣在有事階段需要對中共解放軍進行先制或源頭打擊,美國對此即便不反對,但也有可能要花費時間來研議。所以說,為減少台美之間的溝通成本,台灣或可早早就相關特定軍力運用方案,先行照會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黃宗鼎解析,儘管蔣介石對於將台美聯合作戰體系交由美方指揮曾表示支持,但至少在1950年代,美國既無意建立一個混編了台美指揮官及參謀的單一總部,也不擬尋求台灣部隊的指揮權,而是基於「武器來源國」(the「parent」country)的立場,意欲建構一個得有效掌控台灣海空軍力量的美台緊密協調關係。這樣的理念,與當前美軍藉由美製武器與友盟實施「相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演練或發展「擊殺鏈」(kill chain)等作為,可謂異曲同工。

  最後,依黃宗鼎之見,緊密協調關係或許仍是未來台美聯合作戰的合理圖像。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4 19: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