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爆中南海重大政治事件! 2、有中共正國級高層背景?於朦朧墜亡疑點重重 3、查理科克的勇氣、信仰,將激勵著人們追尋真理與自由

[複製鏈接]

1953

主題

206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2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IreneLambert878 於 2025-9-16 09:33 編輯




爆中南海重大政治事件!(圖)

2025-09-15         作者:王篤若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9月11日爆料,原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中央軍委主席辦公室主任、國防大學政委鍾紹軍已徹底退出現役,並未像此前傳言那樣出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而是完全退出軍政系統,提前退休。這意味著身為二十大最年輕的中央委員之一的鐘紹軍仕途戛然而止,成為外界高度關注的政治事件。

蔡慎坤的說法,與他在8月22日的另一則爆料形成鮮明反差。當時他還稱鍾紹軍可能接掌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躋身軍委委員行列,並憑藉年齡優勢輔佐習近平執掌軍權十年之久。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當時就提出不同解讀,質疑鍾紹軍被貶后, 如果沒有巨變, 不太可能升到軍委。王篤然直言:「我對鍾紹軍能否重返軍委存疑,中南海如今亂成一鍋粥,各派都在放風。」如今,果不其然,但不到一個月,風向急轉,變成仕途「提前終結」。

鍾紹軍的特殊性,在於他與習近平的深厚淵源。早在浙江任職時,鍾紹軍便擔任習近平的秘書,是唯一一個從浙江跟隨到上海、再進中央的「浙江幫」成員。習近平上台後,鍾雖從未當過一天兵,卻被空降為軍委辦公廳主任,成為習在軍中的「眼睛和耳朵」。他曾與前軍委政治部主任苗華一道,把控軍中人事,從大校到上將的提拔方案幾乎都要經鍾把關后再上呈習近平。軍改、主席負責制等重大方針,亦由鍾直接傳達落實。在軍中流傳的說法是:「得罪鍾紹軍,就等於捅了習的馬蜂窩。」

然而,二十大后鍾紹軍的仕途急轉直下。先是被秘密調離軍委辦公廳,秘密沒有宣布就改任國防大學政委;如今更是可能徹底出局,既沒有獲得副部級閑職過渡,也沒有進入人大政協安置,甚至可能連軍役身份都被剝奪。這在中共體制內幾乎等同於「政治死亡通牒」。蔡慎坤指出,鍾紹軍相關簡歷在百度百科上仍停留在舊職位,明顯存在「刻意抹除」的意味。

鍾紹軍的「突然消失」,外界猜測主要有兩種可能:其一,是習近平親手拋棄心腹。若真如此,說明習在軍中核心圈的信任體系正在崩裂。其二,則是張又俠借反腐和軍中貪腐問題為由,將鍾清理出局,從而切斷習近平在軍隊的「神經線」。

值得注意的是,蔡慎坤在8月22日的推文還寫道,在清洗火箭軍時發現鍾紹軍也存在貪腐問題,因此才被從軍委辦公廳主任挪到國防大學政委。而這與9月11日「徹底退場」的爆料之間,既存在邏輯上的連貫性,也表現出政治權斗的殘酷與變幻莫測。

作為57歲的「年輕將領」,鍾紹軍本應至少還有十年仕途,卻在短時間內從軍中權力核心被邊緣化,或最終脫下軍裝,黯然退場。這一反常結局不僅揭示了中共軍中清洗的激烈,也反映出高層權斗正進入不可預測的階段。鍾紹軍究竟是被張又俠阻擊,還是被習近平拋棄,目前外界難有定論,但其「鐵杆心腹」身份的坍塌,已為中共軍權鬥爭蒙上新的陰影。



有中共正國級高層背景?於朦朧墜亡疑點重重(組圖)


2025-09-15           作者:李木子

中國大陸男星於朦朧9月11日在北京朝陽區一社區墜樓身亡,警方火速定性「自殺」並排除刑事嫌疑,該事件引發強大輿情,大批網民質疑是「他殺」,官方緊急封嘴,微博60多個帳號被封。最新傳言,於朦朧墜亡案有中共中央高層背景,引發關注。

微博上60多個帳號被封 網友質疑於朦朧被扔下樓
《自由時報》報導,中國男星於朦朧有「古裝劇男神」稱號,日前驚傳墜樓身亡,工作室11日證實其死訊並稱排除刑事嫌疑,但卻被爆於朦朧工作室早已註銷帳號,陰謀論被瘋傳。

報導指稱警方雖排除刑事嫌疑,但仍有60多個帳號因違規散布謠言,遭禁言或關閉。網路同時瘋傳陰謀論,點名指於朦朧生前出席飯局,其中6名圈內人有問題,其中2人已出面釐清真相,但仍有很多人懷疑於朦朧死因絕非意外。

報導指,於朦朧墜樓身亡引起外界高度關注,並出現越來越多不合理之處,生前好友指他曾二度阻止其他朋友輕生,且工作正處於爆發期,想不出有任何原因致使他墜亡。網路上也有自稱於朦朧表哥發文指案發現場紗窗雖被破壞,但以人力很難做到,現場有掙扎抓痕,質疑死因不單純。

9月14日,有網傳消息指:「於朦朧被扔下樓」,而且「他被拎著腳扔下去前雙手在樓下紗窗上抓撓過自救過」,質疑窗戶玻璃上留下的痕迹是手抓的,「根本不是自己跳的,就是要滅口」。

網傳於朦朧墜亡案有中共中央高層背景
9月15日,X推主「新聞調查」直指:「根據這4張圖片分析,於朦朧被害最大的真兇就神秘的『C先生』蔡奇和現任人大委員長趙樂際。」

該推主稱:難怪中共警方當天結案認定自殺、所有媒體不敢深入報道此事、中國和香港娛樂圈都保持可怕的沉默的,「只有這兩位大佬才有這種能量!」還有說法是,「參與強暴於朦朧的是蔡奇的私生子,導演辛奇」,這也解釋得通,「事發后辛奇全網的信息都被刪除」。

據聊天截圖內容,有大陸網友隱晦的指出「國務院」和「委員長」,提到了「蔡qi」、「辛奇」等名字,有網友驚呼:「事情有點大啊,這背後人身份也太高太難搞了吧」。


(圖片來源:新聞調查X帳號)

蔡奇目前為中共正國級領導人,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書記。趙樂際也是中共正國級領導人,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三),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黨組書記。

分析:曝光視頻IP從北京轉到廣東 不是副國級以上權貴做不到
於朦朧墜亡事件「潛規則」傳聞成為輿論焦點,部分網民直指,於朦朧這些年遭到「雪藏」,與拒絕接受高層權勢人物「潛規則」有關。雖然有些說法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輿論普遍認為,能迅速壓下警方調查的背後力量,絕非一般人能及。

9月15日,X推主「新聞調查」還發布消息證實:「這個視頻是真的於朦朧的聲音。發視頻的人受威脅,IP連夜從北京轉到廣東。這個案子背後的水太深了!不是副國級以上權貴,做不到這樣。」

「視頻作者已經被資本家控制連夜轉移到廣東了」。(圖片來源:新聞調查X帳號)

於朦朧墜樓亡疑點多 他曾兩度阻友自殺
星島頭條報導,37歲內地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男星於朦朧9月11日墮樓身亡消息,震驚兩岸三地。自稱是於朦朧進入演藝圈的重要推手的台灣王牌經理人孫德榮,13日在社交網表示痛心:「根本無法接受」,並揚言要參與調查釐清於朦朧死因。

報導指,於朦朧的編劇好友汪俞岑自揭曾因情緒低落,兩度企圖輕生,當時獲於朦朧在關鍵時刻救回,又曾與於朦朧拉勾承諾:「要好好活下去。」並公開對話截圖。不少網友對於朦朧阻止悲劇發生又耐心開導,用溫暖語言鼓勵好友,直言:「朦朧敢於救他人,他自己怎麼會想要輕生呢?」

《聯合早報》報導,2020年與於朦朧一起上《追光吧!哥哥》第一季的陳曉東,13日晚在社媒小紅書以「坦蕩蕩的那麼難嗎?」為題,寫道:「怎麼目前沒有一個在場的真情流露一下,哪怕會呈堂成證供,怎麼看全都是在刪刪刪?真難過,一雙眼睛一個監控都沒有?怎麼都這麼冷漠。望檢查公正……人世間需要多一點光。外面又下雨,朦朧了。」


查理・柯克以生命點燃全球保守主義的烈焰(圖)

2025年9月15日     作者:肖然

2025年9月10日,美國猶他州一所大學校園內的一聲槍響,不僅奪走了31歲青年保守派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生命,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美國保守主義運動標誌性人物的遇刺不僅引發美國社會的強烈反響,更在全球激起了保守主義浪潮。多位時評人認為,這一事件將成為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刺殺柯克的槍聲猶如19世紀美國獨立戰爭的「響徹世界的一槍」,點燃了全球保守主義的烈焰。

起步於草根的傳奇人生
查理・柯克,1993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區,從一個普通的高中生成長為影響美國乃至全球的保守派領袖。他的政治生涯始於高中時期,時評人傑森說,當時柯克因反對學校食堂餅乾價格上漲而領導了一場學生抗議活動,並將其定義為反對政府過度干預的鬥爭。這一事件展現了他對自由市場和個人自由的信念,也為他日後的政治理念奠定了基礎。傑森強調,這是一個完美的「以小博大」的例子,一個餅乾事件見證了柯克如何從草根起步,開啟政壇奇迹。

17歲時,柯克為保守派新聞網站《布萊巴特新聞》撰寫文章,批評美國高中教科書中充斥左派意識形態內容,這使他首次登上福克斯商業頻道。18歲時,他選擇從哈佛退學,創立了「美國轉折點」運動,旨在通過校園辯論、媒體宣傳和草根組織,倡導自由市場、有限政府和財政責任,與左派意識形態抗衡。他的卓越口才、堅定信仰和對現代媒體的敏銳直覺,使這一運動在短短十年間迅速成長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保守派組織之一。傑森認為,柯克的成功源於他根植於宗教信仰的穩定世界觀,以及天生的媒體直覺,這讓他從一無所有到建立全國性運動。

柯克的個人生活同樣體現了他對傳統價值的堅持。他與妻子埃里克(Erika),一位亞利桑那州小姐、博客主持人和自由大學聖經研究博士生志同道合,於2021年結婚,育有兩個幼子。他們的婚姻被視為對現代女權主義和反家庭敘事的挑戰,柯克夫婦通過公開分享以信仰和家庭為核心的生活方式,贏得大量年輕人的共鳴。傑森指出,柯克夫婦的傳統家庭模式直接挑戰了左派的反家庭價值觀、隨意墮胎、「貓女郎」生活方式等,為迷失在現代約會文化中的年輕人提供了根植於信仰的清晰生活方式。這一點是柯克吸引年輕人的核心原因之一。

時評人方偉則分析了柯克理念的深層背景。他認為,美國共產主義者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通過「體制內長征」滲透大學和媒體,蠶食傳統價值觀。方偉指出,共產主義的目標是通過消除家庭、教會和國家這些基礎而達到毀滅美國的目的。而柯克的運動正是對這一滲透的反擊,幫助重塑對美國傳統的認同。時評人高潔則強調父母的引導作用,他引用里根總統的話,認為家庭晚餐桌是最好的教育場所。如果父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極端傾向並引導,或許能避免類似悲劇。評論人士秦鵬的觀點則聚焦大學校園的左翼溫床,他認為文化馬克思主義影響下,需要全社會努力拯救年輕人。

遇刺事件:一場悲劇的起點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正是柯克對於年輕人的巨大影響力,以及未來可預期的不斷擴大的影響力,讓左派感到驚恐,左派主流媒體不斷的抹黑保守派,扣上「種族主義者」、「法西斯」的帽子。而兇手在子彈上刻的就是「法西斯,接招吧」的字句。

2025年9月10日,柯克在猶他州一所大學校園內進行「美國復興之旅」巡迴演講的開幕活動時,突遭槍擊。一顆子彈擊中他的頸部,現場陷入混亂。儘管急救人員迅速將其送往醫院,但柯克終因傷重不治,留下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嫌疑人泰勒・盧賓遜(Taylor Robinson),一名22歲的年輕人,已被其父親交予當局。時評人吳建民說,FBI調查顯示,盧賓遜與一名跨性別伴侶同居,其刺殺動機可能與對柯克傳統價值觀的敵視有關,但柯克本人對同性戀群體的態度是包容的,曾公開駁斥極右派對同性戀的歧視。吳建民引用柯克的視頻,強調他首先是美國憲法的捍衛者,其次是基督徒,然後才是保守主義者,這體現了他的寬容胸懷。

兇手羅賓遜出生於猶他州一個傳統保守的摩門教家庭,高中時期成績優異,ACT考試排名前1%,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猶他州立大學。然而,進入大學后,他受到左派教師的影響,思想發生劇變,沉迷網路並逐漸表現出對柯克的強烈敵意,最終走上極端道路。傑森認為,這一悲劇反映了美國社會意識形態的割裂,左派媒體多年將保守派描述為「納粹」,導致嫌疑人將柯克定位為「法西斯」,從而合理化其犯罪行為。傑森還提到,三個月前YouTube頻道曾精準預測川普(特朗普)被刺消息的布蘭登・比格斯牧師預言了一位「重要牧師」在佈道時被刺殺,這與柯克的身份高度吻合。

方偉認為,共產主義滲透教育領域,導致大學成為蠶食傳統價值觀的溫床,這直接影響了像羅賓遜這樣的年輕人。高潔補充道,如果父母在家庭中加強引導,利用餐桌交流發現極端傾向,或能阻止悲劇。秦鵬則指出,當川普遭槍擊時,媒體反應與歷史事件如林肯、里根不同,反映政治撕裂,年輕人易受極端思想影響,需要家庭、學校、媒體共同反思。

社會反響:從悲痛到覺醒
柯克遇刺事件引發了美國社會的強烈震動。川普總統在事發當日追授柯克總統自由勳章,並下令全國降半旗致哀五天,稱其為「真理與自由的殉道者」。全美各地自發舉行燭光守夜活動,柯克的演講視頻和言論在網路上被廣泛分享。X平台上,網民對詆毀柯克的言論採取零容忍態度,許多因發表不當言論而被曝光的人失去了工作。例如,密西根州一家Office Depot門店因拒絕為悼念柯克的活動列印海報而引發抵制,最終公開道歉並解僱相關員工。據傑森的觀點,這種民意反響出乎意料,像長期壓抑的情緒突然爆發,柯克被視為「英烈」,他的死反而讓理念「長出翅膀」傳播更廣。

傑森進一步分析,刺殺往往是時代轉折的催化劑,柯克的死不是結束,而是新精神運動的開始。他提到MSNBC評論員馬修・多德的不當言論導致其被解僱,這顯示事件已帶來改變。類似事件在X上湧現,如新澤西醫院醫生因說柯克「活該」而職業生涯受損。

方偉的觀點強調,這反映共產主義對傳統基礎的破壞,如果認識到這一問題,教育改革將更有效。他推薦大家閱讀《裸體的共產主義》等書作為武器。高潔則呼籲父母掌握美國價值觀,引導孩子遠離極端。秦鵬指出,社會需反思媒體在激發暴力方面起的作用,共同維護民主傳統。

全球影響:保守主義的烈焰
柯克的遇刺不僅在美國引發震動,也在全球範圍內點燃了保守主義運動的烈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胡、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和波蘭總統等國際領導人紛紛發聲悼念,稱讚柯克為捍衛西方文明和民主價值的鬥士。9月13日,倫敦街頭爆發了由英國保守派領袖湯米・魯賓遜領導的捍衛言論自由大遊行,參與者高呼柯克的名字,呼籲恢復傳統價值觀和言論自由。柯克之死被視為對民主的衝擊,喚醒了長期抑制的保守力量,他的價值觀超越國界,推動全球傳統浪潮。

傑森強調,這已上升到反對政治暴力的普世層面,柯克的運動在全球有強大響應。他的殞落凝聚了跨越國界的認同。

吳建民認為,柯克長期反共,包括反對抖音、芬太尼、武漢實驗室等,這使他成中共大外宣目標,如自媒體人「二大爺」詆毀柯克,可能面臨綠卡吊銷。

家庭與教育的反思
柯克遇刺事件引發了美國社會對家庭教育和思想引導的深刻反思。吳建民說,兇嫌羅賓遜案表明,即使傳統家庭的孩子,也可能因教育和網路毒害走極端。他呼籲父母發揮作用,加強對傳統價值觀的認同。

據傑森的觀點,許多美國人都在分享柯克如何激勵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女的故事,這顯示一個新精神運動的興起。傑森提到,柯克妻子埃里克誓言接過火炬,次日便收到18000個建立分部的請求。

查理・柯克的遇刺是一聲響徹世界的槍響,他的死喚醒全球保守覺醒。他的理念——信仰、家庭、自由——在全球激起共鳴,為重塑價值觀提供契機。正如柯克遺孀所說:「查理的聲音永遠不會消逝。」 他的勇氣和信仰,將激勵著人們追尋真理與自由。


https://tinyurl.com/22dj5bzo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6 09: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