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下6: 1-33>

[複製鏈接]

3347

主題

3367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23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8-29 2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下6: 1-33】【先知門徒對以利沙說:『看哪,我們同你所住的地方過於窄小……。】在列王紀下第六章中進一步記載了,以利沙行了讓斧頭浮出水面的神跡;亞蘭王的計謀屢被以利沙識破;因以利沙的禱告,神就使以利沙的僕人看見,圍繞以利沙的火車和火馬;亞蘭王再次圍困撒瑪利亞。本章首先說到:【先知門徒對以利沙說:『看哪,我們同你所住的地方過於窄小,求你容我們往約旦河去,各人從那裡取一根木料建造房屋居住。』他說:『你們去吧!』有一人說:『求你與僕人同去。『回答說:』我可以去。『於是以利沙與他們同去。到了約旦河,就砍伐樹木。有一人砍樹的時候,斧頭掉在水裡,他就呼叫說:』哀哉!我主啊,這斧子是借的。『神人問說:』掉在哪裡了?『他將那地方指給以利沙看。以利沙砍了一根木頭,拋在水裡,斧頭就漂上來了。以利沙說:』拿起來吧!『那人就伸手拿起來了。】「先知門徒對以利沙說」,「先知門徒」是在先知學校受訓的學生。「看哪,我們同你所住的地方過於窄小」,就是住宿顯得太小。「求你容我們往約但河去」,因約但河邊上長有許多大樹。「各人從那裡取一根木料建造房屋居住」,「一根木料」可以做為樑柱的大木料。「他說:『你們去吧!』有一人說:『求你與僕人同去』」。「僕人」是謙稱,出於對先知的尊敬。「回答說:『我可以去』」,表示以利沙相當隨和。「於是以利沙與他們同去。到了約但河,就砍伐樹木」。「約但河」是指靠近河的邊上。「有一人砍樹的時候,斧頭掉在水裡」,「斧頭」是裝在斧把上的鐵頭,因脫落而掉到水裡去了。「他就呼叫說:『哀哉!我主啊,這斧子是借的』」。當時的鐵器很貴,先知門徒沒有能力購買,只能借來使用。「神人問說:『掉在哪裡了?』他將那地方指給以利沙看」。「掉在哪裡了」表明以利沙自己也不知道斧頭掉在哪裡,以利沙並沒有特異功能可以隨意行神跡,他的神跡都是神特意要他行的。「以利沙砍了一根木頭,拋在水裡,斧頭就漂上來了」。「木頭」不會沈到水底,也沒有吸引斧頭的磁力,如何木頭可以使斧頭漂上來,這就是神跡。「以利沙說:『拿起來吧!那人就伸手,拿起來了」。這表示斧頭漂上來的地方,伸手可及。所有的神跡都有神特別的目的,這個小小的神跡,是要給門徒看到神的超自然能力,從而使他們不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能依靠神。

【亞蘭王與以色列人爭戰,和他的臣僕商議說:『我要在某處某處安營。』神人打發人去見以色列王,說:『你要謹慎,不要從某處經過,因為亞蘭人從那裡下來了。』以色列王差人去窺探神人所告訴所警戒他去的地方,就防備未受其害,不止一兩次。】「亞蘭王與以色列人爭戰」,就是亞蘭王對以色列人發動戰爭。「和他的臣僕商議說:『我要在某處某處安營』」。就是在某處設下埋伏。「神人打發人去見以色列王,說:『你要謹慎,不要從某處經過,因為亞蘭人從那裡下來了」。「你要謹慎」,就是要王在調兵行軍時應當防備中伏;「某處」就是亞蘭軍設伏的地方。「以色列王差人去窺探神人所告訴、所警戒他去的地方」,這表示以色列王對以利沙警告的話並不完全信任,自己差派人前去驗證。驗證后他們「防備未受其害,不止一兩次」。【亞蘭王因這事心裡驚疑,召了臣僕來,對他們說:『我們這裡有誰幫助以色列王,你們不指給我嗎?』有一個臣僕說:『我主,我王!無人幫助他,只有以色列中的先知以利沙,將王在卧房所說的話告訴以色列王了。』王說:『你們去探他在哪裡,我好打發人去捉拿他。』有人告訴王說:『他在多坍。』王就打發車馬和大軍往那裡去,夜間到了,圍困那城。】「亞蘭王因這事心裡驚疑」,亞蘭王企圖伏擊以色列王,但他的陰謀屢被識破,「就心裡驚疑」。於是就「召了臣僕來,對他們說:『我們這裡有誰幫助以色列王,你們不指給我嗎?』」亞蘭王追究是誰替以色列王通風報信。「有一個臣僕說:『我主我王,無人幫助他』」,就是說王的臣僕中並沒有以色列的間諜。「只有以色列中的先知以利沙,將王在卧房所說的話,告訴以色列王了『」。這顯明先知以利沙的能力,他可以知道敵方軍營中高度秘密的部署。「王說:『你們去探他在哪裡,我好打發人去捉拿他』」。以利沙既然有能力獲悉亞蘭的軍情,當然不可能被亞蘭人捉拿。「有人告訴王說:『他在多坍』」。「多坍」位於撒馬利亞城以北約20公里。「王就打發車馬和大軍,往那裡去」。亞蘭軍能夠隨意深入以色列境內,表明當時兩國的軍力相差懸殊。「夜間到了,圍困那城」。亞蘭軍隊很有策略地夜間到達,「圍困那城」防止以利沙逃走。

【神人的僕人清早起來出去,看見車馬軍兵圍困了城。僕人對神人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神人的僕人清早起來出去,看見車馬軍兵圍困了城」,以利沙的僕人「清早起來出去」,他們就看見圍城的車馬軍兵。「僕人對神人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哀哉」是指情勢危急,恐怕無法逃脫。「神人說:『不要懼怕』」,以利沙安慰他的僕人。「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是指憑肉眼所不能見的天使天軍。「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在以利沙禱告后,「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滿山有火車火馬」,這是一隊天軍,奉神的差遣前來暗中保護先知以利沙,他們就不再害怕了。【敵人下到以利沙那裡,以利沙禱告耶和華說:『求你使這些人的眼目昏迷。』耶和華就照以利沙的話,使他們的眼目昏迷。以利沙對他們說:『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們跟我去,我必領你們到所尋找的人那裡。』於是領他們到了撒馬利亞。他們進了撒馬利亞,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些人的眼目,使他們能看見。』耶和華開他們的眼目,他們就看見了,不料,是在撒馬利亞的城中。】「敵人下到以利沙那裡,以利沙禱告耶和華說:『求你使這些人的眼目昏迷』」。這是以利沙在此事件中的第二個禱告。「耶和華就照以利沙的話,使他們的眼目昏迷『」。「眼目昏迷」是指眼睛突然失明,看不見面前的人物和景象。「以利沙對他們說:『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們跟我去,我必領你們到所尋找的人那裡。『於是領他們到了撒馬利亞」。他們「所尋找的人」就是以利沙,以利沙就在「撒瑪利亞」。「他們進了撒瑪利亞,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些人的眼目,使他們能看見』。耶和華開他們的眼目,他們就看見了。不料,是在撒瑪利亞的城中」。「看見了」就是看見所要捉拿的以利沙,和眼前一切景象;「不料」是指他們原以為以利沙是在多坍,想不到他卻在撒瑪利亞的城中。

【以色列王見了他們,就問以利沙說:『我父啊,我可以擊殺他們嗎?』回答說:『不可擊殺他們!就是你用刀用弓擄來的,豈可擊殺他們嗎(或譯:也不可擊殺,何況這些人呢)?當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裡。』王就為他們預備了許多食物;他們吃喝完了,打發他們回到他們主人那裡。從此,亞蘭軍不再犯以色列境了。】「以色列王見了他們,就問以利沙說:『我父啊,我可以擊殺他們嗎?』」「我父啊」是對年長先知的稱呼,表示尊重。「回答說:『不可擊殺他們!就是你用刀用弓擄來的,豈可擊殺他們嗎(或譯:也不可擊殺,何況這些人呢)?」先知的意思是,所擄來的戰俘通常被強逼作奴隸,尚且不殺死,何況這些人呢?「當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裡」。「他們的主人」是指亞蘭王。「王就為他們預備了許多食物。他們吃喝完了,打發他們回到他們主人那裡」。以色列王為他們「預備了許多食物」,就是預備了盛大的宴會。「從此,亞蘭軍不再犯以色列境了」。這樣以色列人就得到了短暫的和平。【此後,亞蘭王便哈達聚集他的全軍,上來圍困撒馬利亞。於是撒馬利亞被圍困,有飢荒,甚至一個驢頭值銀八十舍客勒,二升鴿子糞值銀五舍客勒。】「此後,亞蘭王便哈達聚集他的全軍,上來圍困撒瑪利亞」。在短暫的和平之後,亞蘭王又「上來圍攻撒瑪利亞」,「於是撒瑪利亞被圍困,有飢荒」,「被圍困」就斷絕糧食供應,乃至發生「飢荒」。「甚至一個驢頭值銀八十舍客勒、二升鴿子糞值銀五舍客勒」。「驢頭」驢子是不潔的牲畜,現在以色列人因飢荒,被迫殺驢子充饑,而驢頭那樣少肉的部位,竟也高價售賣;「八十舍客勒」將近一公斤價銀,貴得離譜;「二升」原作「四分一卡夫」,摺合約半公升。「鴿子糞」可能指某種皂莢樹的豆莢,可以用來充饑,也可能是鹽的代替品。「五舍客勒」正常時期約值工人20天的工資。

【一日,以色列王在城上經過,有一個婦人向他呼叫說:『我主,我王啊!求你幫助。』王說:『耶和華不幫助你,我從何處幫助你?是從禾場,是從酒榨呢?『】「一日,以色列王在城上經過,有一個婦人向他呼叫說:『我主、我王啊,求你幫助。『王說:』耶和華不幫助你,我從何處幫助你?『」當約蘭王落在神的管教之中,不去省察自己總不離開的罪(3:3),只知道埋怨神「不幫助」。「是從禾場、是從酒醡呢?『」「禾場」指打穀場,是產糧的地方;「酒醡」是產酒的地方,王的意思是:我從哪裡得著食物和飲料來幫助你呢?「王問婦人說:『你有什麼苦處?」她回答說:』這婦人對我說:『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今日可以吃,明日可以吃我的兒子。』我們就煮了我的兒子吃了。次日我對她說:『要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可以吃。』她卻將她的兒子藏起來了。『王聽見婦人的話,就撕裂衣服;(王在城上經過)百姓看見王貼身穿著麻衣。王說:』我今日若容沙法的兒子以利沙的頭仍在他項上,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王問婦人說:『你有什麼苦處?』她回答說:『這婦人對我說,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今日可以吃,明日可以吃我的兒子』」。這兩個婦人在飢荒中竟然要吃自己的兒子,真是慘絕人寰的事。「我們就煮了我的兒子吃了。次日我對她說:『要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可以吃』」。「煮了我的兒子」這是違反人性的行為,吃自己兒子的肉是何等的殘忍。「她卻把自己的兒子藏起來『」。那婦人可能母愛發動,捨不得吃自己兒子。「王聽見婦人的話,就撕裂衣服;(王在城上經過)百姓看見王貼身穿著麻衣」。約蘭王聽到百姓因飢餓而食子,就「撕裂衣服」,表示認同百姓的痛苦。這時「百姓看見王貼身穿著麻衣」,「穿著麻衣」是痛苦與哀到的表示。「王說:『我今日若容沙法的兒子以利沙的頭仍在他項上,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在這樣的飢荒中,以色列王應該更謙卑地請求先知為他們禱告,請求先知為以色列的苦難求問神,而他卻誓言要殺以利沙。

【那時,以利沙正坐在家中,長老也與他同坐。王打發一個伺候他的人去;他還沒有到,以利沙對長老說:『你們看這兇手之子,打發人來斬我的頭;你們看著使者來到,就關上門,用門將他推出去。在他後頭不是有他主人腳步的響聲嗎?』正說話的時候,使者來到,王也到了,說:『這災禍是從耶和華那裡來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華呢?『】「那時,以利沙正坐在家中,長老也與他同坐。王打發一個伺候他的人去,他還沒有到,以利沙對長老說」。「家中」是以利沙在撒瑪利亞的家;「長老」是民間備受尊敬的長者,「長老也與他同坐」,是為了尋求神的拯救。「伺候他的人」就是侍立在王面前等候隨時差遣的人。「他還沒有到」,以利沙就得到神的啟示,以利沙對長老說:『你們看這兇手之子,打發人來斬我的頭」。約蘭王此時殺氣騰騰,看上去就是「兇手之子」。「你們看著使者來到,就關上門,用門將他推出去」,就是不要讓王的使者進門,而將他擋在門外。「在他後頭不是有他主人腳步的響聲嗎?『」「他主人」是指約蘭王。「正說話的時候,使者來到,王也到了」。正當王的使者在門外掙扎著要進門之時,王本人也已到達。王親自要來捉拿以利沙,見了以利沙就說﹕「這災禍是從耶和華來的,我何必再仰望祂呢?」但神借著律法早就警告過,當百姓悖逆到極點的時候,【你在仇敵圍困窘迫之中,必吃你所生的,就是耶和華—你神所賜給你的兒女之肉。】(申28:53)而此時以色列王卻不自我省察,離罪悔改,而是埋怨神,殺先知。但願我們今天在遭遇災禍困難時,都要自省,要離罪悔改,更要仰望神!阿們!

www.biblestudy-xbss.com  聖經分卷分章註解  霞步思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1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