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國文化掠影-22 柏林

[複製鏈接]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4-9-15 17: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4-9-16 19:35 編輯


++

記得囤貨
關注
不要用完


燕麥袋上的國王
小冊子「燕麥袋上的國王」
聯邦食品、農業和林業部, 德國綠十字會, FRG, 1961 © DHM
-
"未採取的道路/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找到了這個展覽的部分圖片題目與出處, 這下速度就快多了.
https://www.dhm.de/en/press/road ... ers-kommen-koennen/  未採取的道路-圖片與解說大全



世界之窗
彈射雜誌
註解字太小, 而且模模糊糊, 不甚了了.
Katapult 是一本科普雜誌, 成立於 2015 年 3 月, 幾乎完全使用信息圖表和地圖進行插圖. 該雜誌在格賴夫斯瓦爾德製作. 該雜誌涉及各種主題……
https://katapult-magazin.de/en
https://katapult-magazin.de/en


柏林危機期間, 政府號召民眾囤糧備戰
1961 年柏林危機: 國家檔案館文件
2011 年是導致柏林牆建立的政治危機 50 周年, 柏林牆將這座德國城市分裂了 28 年. 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國家解密中心和中央情報局歷史收藏部合作發布了新解密的文件, 揭示了 1961 年五個月柏林危機的詳細情況. 下面列出的文件由馬里蘭州學院園國家檔案館收藏. 其他機構(如肯尼迪總統圖書館、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擁有的文件可從中央情報局的網站訪問.
「標題」列中的所有文件均為 PDF 格式. 由於某些文件較大, 我們建議您保存它們, 而不是嘗試直接打開它們.
-
美國國家檔案館改版后的文件非常容易找到, 而且在線展覽包羅萬象, 專題研究豐富多彩.
https://www.archives.gov/researc ... nara-documents.html

冷戰


二戰後美蘇爭雄, 代理人戰爭此起彼伏.


德國馬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通常稱為西德, 於 1948 年正式採用德國馬克 (DEM) 作為其國家貨幣. 德國馬克後來在統一后的德國使用, 直到 2002 被歐元取代. 1948 年之前, 德國的貨幣包括紙馬克、地租馬克和帝國馬克. 在使用期間, 德國馬克是外匯市場上交易的主要貨幣, 在整個 20 世紀大部分時間都被視為穩定、可靠的貨幣. 德國馬克仍然可以在德國聯邦銀行兌換歐元.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 ... %20euro%20currency.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3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4-9-16 16: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4-9-17 20:48 編輯


在德國無條件投降的幾個月前, 盟軍「三巨頭」—美國、英國和蘇聯—在雅爾塔會議上討論德國的未來. 他們都希望避免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情況, 當時德國戰後經濟崩潰加劇了民族主義的不滿情緒, 並導致了納粹黨崛起. 二戰後德國的局勢十分嚴峻, 盟軍轟炸將整個城市夷為平地, 數百萬德國人無家可歸. 蘇聯驅逐了數百萬居住在波蘭和東普魯士的德國人, 使他們淪為難民. 由於德國經濟和政府一團糟, 盟軍得出結論戰後需要佔領德國, 以確保和平過渡到后納粹國家. 然而盟軍從未想過, 他們將德國劃分為四個佔領區、每個佔領區由不同盟軍管理的臨時解決方案最終會導致德國分裂.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隨著冷戰侵蝕了蘇聯和西方盟國之間的信任, 這些佔領區才合併成兩個不同德意志國家,」 美國陸軍軍事歷史中心高級歷史學家托馬斯·博加特說.
美蘇主宰兩個德國
四個盟國, 四個佔領區
約瑟夫·斯大林、杜魯門總統、溫斯頓·丘吉爾、波茨坦會議
Bettmann Archive/Getty Images
1945 年 7 月, 蘇聯領導人約瑟夫·斯大林、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波茨坦會議開始前站在一起. 「三巨頭」在波茨坦會議上再次會面.
-
自由德國青年在東柏林舉行群眾集會和火炬遊行(1949 年 10 月 11 日)
1949 年 10 月 7 日,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僅四天後, 臨時人民議會和臨時各州議院選舉威廉·皮克為該國第一任總統. 為慶祝這一時刻, 當時的自由德國青年(FDJ) 主席埃里希·昂納克 (Erich Honecker) 讓 20 萬名青年組織成員在柏林洪堡大學前的貴賓席旁遊行. 在火炬遊行的照耀下, 昂納克宣讀了「德國青年誓言」, 誓言內容如下: 「我們, 德國青年, 宣誓效忠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因為它將給我們帶來和平和更美好的生活!我們, 德國青年, 宣誓效忠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因為它將是第一個確保德國人民完全自決的德國國家!我們, 德國青年, 宣誓效忠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因為它現在是、將來也永遠是人民的真正家園!我們宣誓維護這個家園, 保護它免受戰爭販子和破壞我們團結的人的攻擊!」照片中, 自由德國民主聯盟成員攜帶著斯大林的海報和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奧托·格羅特沃爾和德國共產黨領導人威廉·皮克歷史性握手的照片, 這張照片象徵性地標誌著 1946 年德國共產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東部黨團合併為統一社會黨.

https://www.history.com/news/germany-divided-world-war-ii
https://germanhistorydocs.org/en ... october-11-1949.pdf





歐洲盟軍最高司令 (SACEUR) 是北約的兩個戰略司令之一, 也是盟軍作戰司令部 (ACO) 負責人. 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對北約最高軍事當局—軍事委員會 (MC) 負責, 實施所有北約軍事行動.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topics_50110.htm

柏林空運-維特爾斯行動 Operation Vittles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盟軍將戰敗的德國劃分為蘇聯佔領區、美國佔領區、英國佔領區和法國佔領區. 德國首都柏林位於蘇聯佔領區深處, 但也被劃分為四個部分. 1948 年 6 月, 蘇聯人—他們想獨佔柏林—關閉了從西佔領區德國通往西佔領區柏林的所有公路、鐵路和運河. 他們認為, 這將使居住在那裡的人們無法獲得食物或任何其他補給, 並最終將英國、法國和美國永遠趕出這座城市. 然而, 美國及其盟國並沒有從西柏林撤退, 而是決定從空中為該市的各個區域提供補給. 這項被稱為「柏林空運」的行動持續了一年多, 向西柏林運送了超過 230 萬噸貨物.
-
蘇聯最終確信柏林封鎖無法實現其目標, 1949 年 5 月 12 日重新開放了西德與柏林之間的陸路航線. 盟軍在整個 9 月繼續進行柏林空運, 以便在斯大林改變主意的情況下在柏林儲存燃料、食品和藥品. 維特爾斯行動運送了超過 230 萬噸物資和 227,655 名乘客. 美國飛機運載了超過 170 萬噸物資和 62,749 名乘客. 美國空軍為維特爾斯行動提供了大部分飛機, 共 108 架 C-47、225 架 C-54、5 架 C-82、1 架 C-74 和 1 架 YC-97. 在為期 15 個月的行動中, 空軍共飛行了 189,963 次, 僅發生 126 起事故, 其中 70 起為重大事故. 美國空軍在行動中損失了 28 名飛行員. 柏林空運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道主義空運行動, 具有重要的軍事和外交意義. 維特爾斯行動首先證明了空運可以維持被敵對勢力包圍的大量人口. 柏林的非蘇聯地區逃脫了共產主義區的吞併, 而德國西部地區繼續向統一的民主國家邁進. 柏林空運展示了美國遏制蘇聯擴張的決心, 以非戰爭的方式拯救了這座城市. 它體現了西方盟國共同對抗共同敵人的能力,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就是在空運期間誕生的. 對於空軍來說, 維特爾斯行動提供了豐富的空運經驗. 除了提供大量有關調度、裝載、空中交通管制和飛行模式的信息外, 它還揭示了對大型運輸機的需求, 刺激了新一代貨機的發展, 包括 C-124.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cold-war/berlin-airlif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TDbsQKKpo  柏林空運 - 冷戰時期拯救城市的使命
馬克·費爾頓製作公司 Mark Felton Productions
219 萬訂閱者
1,100,906 次觀看, 2019
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講述了在斯大林 1948-49 年試圖讓西柏林屈服后, 美英空軍如何通過空運聯手為 200 萬柏林人提供長達 15 個月的食物.
https://amcmuseum.org/collections/  



德國沒有成為朝鮮
和平與瘟疫



如果戰爭發生在德國而不是朝鮮
在德國, 美蘇武裝到牙齒, 劍拔弩張, 全身而退. 最終在朝鮮東西方對決.......

gucci snake p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3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4-9-16 19:30 | 只看該作者

1938-1945 逃過原子彈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4-9-18 16:54 編輯


1938-1945
納粹黨和希特勒崛起
又名: NSDAP、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
最後更新時間: 2024 年 8 月 21 日 • 文章歷史
獲釋后, 希特勒迅速著手重建他奄奄一息的政黨, 併發誓此後只通過合法政治手段獲得權力. 納粹黨成員人數從 1925 的 25,000 人增加到 1929 的約 180,000 人. 當時, 其「地區領導人」組織體系遍布德國, 該黨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參加市政、州和聯邦選舉. 德國大蕭條影響讓納粹黨首次真正具有全國性的重要性. 1929-30 年失業率的迅速上升為數百萬失業和不滿的選民提供了優勢, 納粹黨利用這些選民為自己謀利. 1929-1932, 該黨成員數量和投票權大幅增加; 其在國會 (德國議會) 選舉中的得票數從 1928 的 80 萬張增加到 1932 年 7 月的約 1400 萬張, 因此成為國會中最大的投票集團, 擁有 230 名成員(佔總選票 38%). 那時, 大企業界已經開始資助納粹競選活動, 而不斷壯大的衝鋒隊日益主導了與共產黨的街頭鬥爭.
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 即納粹黨, 在阿道夫·希特勒領導下, 從 1933 年到 1945 年發展成為一場群眾運動, 並通過極權主義 totalitarian 手段統治德國. 該組織成立於 1919 年, 名為德國工人黨, 宣揚德國自豪感和反猶太主義, 並對《凡爾賽條約》條款表示不滿, 該條約是 1919 年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和平協議. 希特勒在該黨成立的那一年加入, 並於 1921 成為其領導人. 1933 年, 他成為德國總理, 他的納粹政府很快就掌握了獨裁權力. 德國二戰戰敗后, 納粹黨被取締, 許多官員被判犯有與大屠殺有關的戰爭罪.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 ... tlers-rise-to-power
https://www.historyonthenet.com/nazi-germany-timeline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world-war-ii/nazi-party

逃過原子彈

理論背景
奧地利科學家莉茲·邁特納 (Lise Meitner) 和她的侄子奧地利物理學家奧托·弗里施 (Otto Frisch) 在弗里施首次提出了核裂變 nuclear fission 理論, 他的姨媽在瑞典樹林中散步時萌生了核裂變想法. 1938 年春, 作為猶太人, 莉絲·邁特納 (Lise Meitner) 不得不離開柏林, 前往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研究所接受曼尼·西格巴恩 (Manne Siegbahn) 提供的工作. 作為奧地利人, 她在此之前並未受到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嚴重影響. 然而, 1938 年春, 奧地利被希特勒吞併, 她不得不離開. 荷蘭同事在沒有簽證的情況下將她偷渡到荷蘭, 然後又偷渡到瑞典. 沒有她, 德國團隊將不得不繼續前進.
[奧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繼續合作, 發現他們必須從如此多不同的半衰期的產生中假設, 鈾原子分裂成幾個更小的碎片, 可能屬於鉑 platinum 區域元素, 他們認為這可能符合「超鈾」活動化學特徵. 他們在研究結果發表之前將這一結論寫給了 Lise Meitner. 莉斯·邁特納在瑞典很孤獨. 她的侄子奧托·弗里施 (Otto Frisch) 在哥本哈根工作, 1938 年聖誕節他去看望了她. 他在哥德堡附近的一家小旅館吃早餐時發現她正在沉思 brooding 哈恩的一封信. 信中稱, 鋇是鈾中子輻照形成的碎片之一. 弗里希回憶道, 「我們在雪地里走來走去, 我踩著滑雪板, 她則步行(她說並證明這樣她也能走得一樣快), 漸漸地, 我們的想法就形成了: 這不會碎裂, 也不會開裂.」 原子核的過程, 而是用玻爾的觀點來解釋的過程, 即原子核就像一個液滴; 這樣的水滴可能會自行拉長並分裂.」 弗里希想討論他的下一個實驗計劃, 因此他認為哈恩的結果是錯誤的. 莉絲搖搖頭說, 哈恩是一位優秀化學家, 不可能出錯。他的結果一定是正確的, 「但是如何從鈾中獲得鋇核呢?」 「我們在雪地里走來走去, 試圖想出一些解釋,」 弗里希回憶道. 難道是原子核直接被鑿子劈開了?中子似乎不可能像鑿子一樣發揮作用, 而且無論如何, 將原子核視為可以劈開的固體物體的想法都是錯誤的; 原子核更像是一滴液滴. 我們在這裡停下來, 互相看著對方.」 他們想起了已經很經典的原子核液滴模型, 並想象一滴水可能會被拉成中間有腰的啞鈴 dumbbell 形狀, 然後進一步拉長, 直到腰很細, 以至於水滴可能會分成兩半. 起初, 他們認為表面張力會不斷將其拉回圓形, 但後來他們坐在一根圓木上, 開始根據原子核的液滴模型計算含有 92 的鈾原子核的表面張力是多少. 由於所有質子 protons 都因其正電荷而相互排斥, 他們意識到表面張力被這種電排斥抵消了. 頸縮的水滴將由兩塊組成, 隨著伸長率增加到分裂成兩塊的程度, 這兩塊很快就會開始相互排斥, 例如鋇和氪 barium and krypton (電荷 56 和 36), 或者可能是銣和銫 rubidium and cesium; (37 和 55), 或者鋯和碲 zirconium and tellurium (40 和 52), 等等. 這是為什麼鈾的中子輻照會產生如此多的放射性物質的一個合理的解釋; 也就是說, 雖然分離液滴的電荷對於鋇、氪、銣、銫、鋯、碲等原子核來說是正確的, 但這些液滴將具有過量的中子, 因此對於β射線發射或其他放射性, 直到它們達到周期系統中穩定原子核的中子-質子比. 「如果我們足夠聰明的話, 這是可以預見的,」 弗里施接著說道. 用他們的話說, 這些新的解體過程的經典圖景或多或少已經顯現出來. 由於它們的緊密堆積和強烈的能量交換, 重核中的粒子預計會以類似於液滴運動的集體方式移動. 如果通過添加能量使運動變得足夠劇烈, 則這樣的水滴可能會擺動, 直到它分成兩個較小的水滴. 因此, 中子俘獲后的鈾原子核似乎有可能分裂成兩個大小大致相等的原子核, 大小比例部分取決於偶然性; 鈾和鋇周圍元素之間的穩定性差異所產生的能量將與 感覺無論我開始做什麼, 我都無法完成一個非常困難的項目, 比如找出裂變中產生了多少中子—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相反, 弗里施在英國伯明翰的馬克·奧利芬特實驗室找到了一份工作, 以逃避迅速席捲歐洲大陸的戰爭; 然而, 弗里施到達伯明翰后不久, 德國就向英國宣戰. 他開始研究通過熱擴散分離鈾的兩種同位素—鈾 235 和鈾 238—的問題, 使用一根垂直管, 管子中央有一根熱線, 管內裝有六氟化鈾氣體. 他和另一位流亡者魯道夫·佩爾斯根據這次分離的成功計算出, 用 100,000 個這樣的管子, 完全有可能分離出幾磅鈾 235, 足夠製造一枚炸彈.
https://ahf.nuclearmuseum.org/ah ... ch-nuclear-fission/
https://www.osti.gov/opennet/man ... ranium_research.htm  曼哈頓計劃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迅速但謹慎地回應了政府支持鈾研究的呼籲. 任命國家標準局局長萊曼·J·布里格斯為鈾諮詢委員會主席, 1939 年 10 月 21 日首次召開會議. 包括民事和軍事代表, 負責與亞歷山大·薩克斯協調其活動並調查鈾研究現狀, 以建議聯邦政府的適當作用. 1940 年初, 歐洲戰爭爆發僅幾個月後, 鈾委員會建議政府資助同位素分離的有限研究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恩里科·費米和利奧·西拉德在裂變鏈式反應方面的工作(見下文). 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得出結論, 濃縮鈾-235 樣本對於進一步研究是必要的, 並且同位素可能作為爆炸裝置的燃料源. 因此, 找到最有效的同位素分離方法是當務之急. 由於鈾-235 和鈾-238 在化學上完全相同, 因此無法通過化學方法分離. 而且由於它們的質量相差不到百分之一, 通過物理方法分離將極其困難且成本高昂. 儘管如此, 科學家們還是繼續推進幾種複雜的物理分離技術, 這些技術都基於鈾同位素之間原子量之間的微小差異. 許多科學家最初認為同位素分離的最大希望是高速離心機, 這種設備基於與乳化分離機相同原理. 在垂直軸上快速旋轉的圓筒中, 離心力會將兩種同位素的氣態混合物分離, 因為較輕的同位素受離心力的影響較小, 可以在圓筒的中心和頂部被抽出. 由數百台甚至數千台離心機組成的級聯繫統可以產生豐富的混合物. 離心機研究主要由弗吉尼亞大學 Jesse W. Beams 和哥倫比亞大學 Harold Urey 進行, 獲得了早期同位素分離大部分資金. 分離鈾同位素的另一種可能方法是氣體擴散. 基於眾所周知的原理, 即較輕同位素的分子比較重同位素的分子更容易穿過多孔屏障, 這種方法建議通過無數次重複產生一種富含鈾 235 的氣體, 因為較重的鈾 238 在級聯繫統中被分離出來. 從理論上講, 這個過程可以實現高濃度的鈾 235, 但成本極高. 英國研究人員在氣體擴散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哥倫比亞大學 John R. Dunning、Urey 和同事在 1940 年底加入了這項工作. 1940 春夏科學家考慮的其他幾種分離方法中, 液體熱擴散是最重要的. 卡內基研究所菲利普·阿貝爾森 (Philip Abelson) 正在研究這一過程, 當時他在設備更完善的國家標準局工作. 阿貝爾森在兩個同心垂直管道之間的空間中放置了加壓液態六氟化鈾. 外壁由循環水套冷卻, 內壁由高壓蒸汽加熱, 較輕的同位素傾向於集中在熱壁附近, 較重的同位素則集中在冷壁附近. 對流會及時將較輕的同位素帶到塔頂. 萬尼瓦爾·布希和亞瑟·康普頓, 1940 年 6 月, 總統將鈾委員會轉移到新成立的國家國防研究委員會 (NDRC). 羅斯福任命卡內基基金會主席萬尼瓦爾·布希 (Vannevar Bush) (右)擔任國家國防研究委員會主席. 布希將鈾委員會改組為一個科學機構, 並取消了軍方成員資格. 與鈾委員會不同, 國家發改委不再依賴軍方提供資金, 因此將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並更直接地獲得核研究資金. 出於安全考慮, 布希禁止外國科學家加入委員會, 並阻止進一步發表有關鈾研究的文章. 鈾委員會在新的組織設置中保留了鈾研究的計劃責任, 建議在 1940 年剩餘時間內繼續為所有四種同位素分離方法和鏈式反應工作提供資金. 布希批准了該計劃並撥付了資金. 所有可能的核彈製造途徑將繼續進行, 直到找到最佳路線.
愛因斯坦的信, 1939
早期鈾研究, 1939-1941
堆和鈈, 1939-1941
重組和加速, 1940-1941
MAUD 報告, 1941
製造原子彈的初步決定, 1941-1942
-
以前參加過一位霍普金斯雙博士學位(MD & PhD)學生的小型畢業聚會, 這位的爺爺和姥爺均曾供職曼哈頓計劃(記得好像是化學家和物理學家). 幻燈打出了這位的三代全家福, 這位學生還戴著尿布. 科研人員喜歡鑽牛角尖兒, 網際網路大海撈針, 事無巨細洋洋洒洒. 小夥子家教嚴謹, 彬彬有禮. 聰穎好學, 有時一個問題一串兒電子郵件, 窮追不捨. 還見過這位的一位師兄, 當時是排名前20醫學院中最年輕的神經科主任/聯邦資助的研究中心主任. 每年例行公事, 演講/述職. 問了這位一次, 如何管理與培訓, 這位說一般要求每位專科醫生培訓者(Clinical Fellow), 必須常規閱讀10種主要臨床和基礎研究期刊的所有摘要, 不得懈怠. 兩位的老闆聞名遐邇, 但兩次與諾獎擦肩而過(老院士, 弟子中兩院院士不乏其人; 著名的"藍藥片"與這位的開創性發現有關/NO...).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viagra-myths  
https://www.lbl.gov/  UC B 伯克利實驗室/美國能源部
伯克利實驗室數據
16 項諾貝爾獎
17 項國家獎章
84 國家科學院成員
3,804 全職員工
1,802 科學家和工程師
~800 博士后研究員
14.95 億美元年度預算
16,350 全球研究人員使用我們的設施
200 多共享教職員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pgmEvlRpM 時光瞬間: 曼哈頓計劃
加州大學電視台 (UCTV)
133 萬訂閱者
6,811,840 次觀看, 2008  #oppenheimer #worldwar2 #nuclear
時光瞬間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的不確定時期, 當時人們擔心納粹正在研製原子彈. 原子彈的研製歷史是通過那些參與研製所謂「裝置」的人的回憶來追溯的.

pic site

核裂變檢測儀?
二戰期間, Pertrix 公司為納粹軍隊生產乾電池和手電筒, 為空軍生產點火電池. 展覽記錄了被迫勞動者的命運, 他們不得不在有時危及生命的條件下組裝這些對戰爭至關重要的產品.
https://molitor-berlin.de/en/pro ... -pertrix-1939-1945/


曼哈頓計劃的大部分工作是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進行的, 由「原子彈之父」理論物理學家 J. 羅伯特·奧本海默指導. 1945 年 7 月 16 日, 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的一個偏遠沙漠地區, 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引爆—三位一體試驗. 它產生了大約 40,000 英尺高的巨大蘑菇雲, 開啟了原子時代.
到 1945 年, 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兩種不同類型的原子彈—一種是基於鈾的原子彈, 稱為「小男孩」, 另一種是基於鈈的原子彈, 稱為「胖子」.  (鈾和鈈都是放射性元素)  雖然歐洲戰爭已於 4 月結束, 但日美太平洋戰鬥仍在繼續. 7 月下旬, 哈里·杜魯門總統通過《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投降. 該宣言承諾, 如果日本不投降, 將「迅速徹底摧毀」. 1945 年 8 月 6 日, 美國從一架名為埃諾拉·蓋伊的 B-29 轟炸機上向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 「小男孩」產生的爆炸力約為 1萬3千噸, 夷平了該市 5 平方英里區域, 立即造成 8 萬人死亡. 后又有數萬人死於輻射. 由於日本沒有立即投降, 美國三天後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胖子」造成約 4 萬人死亡.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world-war-ii/atomic-bomb-history


核能利用-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
現代物理學簡史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其近 100 年的歷史中, 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維爾納·海森堡研究所)以其傑出的研究成果而聞名於世. 在德國, 幾乎沒有其他研究所能容納如此多的著名科學家. 在其歷史上, 該研究所始終是現代研究的核心, 尤其是因為人類理解現代物理學的主要奠基者都曾在這裡工作過.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現位於慕尼黑, 1917 在柏林成立, 當時名為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 第一任所長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他一直擔任研究所所長, 直到 1933 年移居美國. 20 世紀初, 愛因斯坦和他的導師馬克斯·普朗克開創了物理學新紀元. 馬克斯·普朗克因其在量子理論方面的工作於 1918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其相對論於 1921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二戰後, 威廉皇帝學會重新成立, 並以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 1922 年, 同樣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4) 的馬克斯·馮·勞厄成為該研究所的副所長. 愛因斯坦離開后, 荷蘭物理學家、1936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彼得·德拜擔任研究所所長. 1938 年, 即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成立十年前, 該研究所被命名為「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第三帝國達成協議, 為該研究所在柏林的大樓提供資金.
二戰
諾貝爾獎得主維爾納·海森堡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 德國軍事當局於 1939 年開始在柏林的研究所設立秘密「鈾項目」. 戰爭結束時, 該項目即將使第一座核反應堆進入臨界狀態. 由於物理學家無法滿足軍備部長的最後期限, 鈾項目於 1942 年被交還給民政部門. 同年 7 月, 維爾納·海森堡還被任命為柏林研究所所長. 海森堡對現代物理學發展的影響力至少與他的著名前輩一樣大. 他被認為是量子力學之父之一—該理論描述了分子、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行為方式. 1933 年, 他因這項工作獲得了 1932 年諾貝爾獎. 早在 1946, 即戰爭結束后不久, 英國佔領當局就允許德國物理學家重新開放他們的研究所, 即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不是在柏林, 而是在 1933 年之前一直是物理學中心的哥廷根. 所長再次是維爾納·海森堡, 他最初與副所長馬克斯·馮·勞厄一起擴建了研究所, 並吸納了新老員工.
https://www.mpp.mpg.de/en/about-us/histor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3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4-9-17 19: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4-9-18 16:26 編輯


小男孩兒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world-war-ii/atomic-bomb-history

整裝待發

廣島成為一片廢墟

胖子

維爾納·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1901 出生於德國維爾茨堡 — 1976 逝世於西德慕尼黑)是一位德國物理學家和哲學家, 他發現了(1925)一種用矩陣形式表達量子力學的方法. 由於這一發現, 獲得了 1932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7 發表了不確定性原理, 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哲學, 也因此而聞名. 他還對湍流流體動力學、原子核、鐵磁性、宇宙射線和亞原子粒子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 並於 1957 年在卡爾斯魯厄規劃了第一座西德核反應堆, 同時在慕尼黑規劃了一座研究反應堆. 二戰期間, 他在原子研究方面的工作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Werner-Heisen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6Se8UXWq8  維爾納·海森堡傳記
CloudBio
19.3K 訂閱者
45,342 次瀏覽 2012 年 5 月 29 日
維爾納·卡爾·海森堡
妮可·海森堡是一位德國物理學家, 她對量子理論以及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做出了貢獻. 海森堡出生於德國. 1901 在慕尼黑上學, 然後在慕尼黑大學和哥廷根大學學習物理和數學. 1923 獲得博士學位, 1924 開始擔任哥廷根大學的私人講師 private lecturer. 他與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一起工作, 然後被任命為萊比錫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 1929 開始在美國、日本和印度進行巡迴演講, 並提交了三篇關於原子核質子中子模型的論文. 1932 年, 他因這項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3 年, 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海森堡因其猶太血統而受到媒體的攻擊. 儘管如此, 他還是被任命為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更名為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 他因參與納粹核彈製造工作而在「埃普西隆行動」中被捕, 但後來獲釋. 他開始在歐洲各地講學, 后成為德國研究理事會主席和原子物理委員會主席. 1976 年去世, 因其量子理論不確定性原理被科學界銘記.
-
正式而言, 這是大學教師頭銜, 翻譯過來就是: 私人講師. 這意味著你可以教書但還不是教授. 實際上, 這是獲得博士學位后必須的升職, 才能獲得永久職位.
https://academia.stackexchange.c ... -the-title-priv-doz



1940-奧托·弗里施 Otto Frisch 和魯道夫·佩爾斯 Rudolf Peierls
魯道夫·佩爾斯爵士 (1907-1995) 是一位出生於德國的英國物理學家
1940 年, 佩爾斯和同事奧托·弗里施共同撰寫了弗里施-佩爾斯備忘錄 memorandum, 這是首次對實用原子武器進行技術闡述. 備忘錄包括有關原子彈所需尺寸和臨界質量的新計算, 該報告有助於激發人們對開發原子武器的興趣. 1943 年 《魁北克協議》簽署后, 佩爾斯作為英國團隊成員加入了曼哈頓計劃. 佩爾斯最初在紐約, 后被調到洛斯阿拉莫斯研究原子彈. 佩爾斯還負責招募克勞斯·福克斯, 他是一名蘇聯間諜, 在洛斯阿拉莫斯理論物理部門工作.
魯道夫·佩爾斯時間表
1907 出生於德國柏林
1925-1933 就讀柏林、慕尼黑、萊比錫大學.
1940年 3月 發表弗里施-佩爾斯備忘錄, 首次闡述研製原子彈的可行性.
1943-1945 參與曼哈頓計劃
1945年 7月16日 見證三位一體試驗
1968年 獲授爵士學士稱號
1980年 獲恩里科·費米獎
1999年 在英國牛津逝世
庫爾特·迪布納 Kurt Diebner (1905-1964) 是德國核物理學家, 納粹德國秘密核武器計劃行政主管.
早年
迪布納 1905 出生於德意志帝國魏森費爾斯的奧伯內薩. 他在哈勒-維滕貝格馬丁路德大學學習物理, 1928 年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繼續他的學術研究, 1930 年獲得了因斯布魯克利奧波德弗拉岑斯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 他回到哈勒大學並於 1932 年獲得博士學位. 迪布納 1931-1934 擔任核物理學家格哈德霍夫曼的助教. 隨後, 他成為帝國物理技術研究所 (PTR) 研究員, 並擔任帝國國防部和陸軍軍械辦公室 (HWA) 核物理顧問.
二戰和德國原子彈計劃
二戰期間, 迪布納擔任德國陸軍核研究委員會主任. 他是鈾協會(即「鈾小組」)的主要核物理學家之一, 負責研發納粹核彈. 1939 年 9 月 16 日, 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幾天後, 迪布納組織了該小組的第一次會議. 在會議上, 確定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受陸軍軍械辦公室的管轄, 迪布納將作為其行政主管監督納粹軍方的核武器研究項目. 德國原子彈計劃由維爾納·海森堡領導的理論物理學家和迪布納領導的實驗性科學家共同負責. 最初, 這兩個小組獨立工作, 兩者之間的關係以激烈的競爭為特徵. 自從最早有跡象表明核裂變可以製造武器以來, 迪布納就對德國原子彈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他的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比海森堡小組更高效的鈾反應堆的示意圖. 再加上戰時壓力和資源稀缺等其他因素, 這最終導致這兩個團隊在原子研究和開發方面展開合作. 然而, 一旦德國科學家確定在戰爭結束前無法完成原子彈, 德國原子計劃就被放棄了. 迪布納一直擔任陸軍的帝國規劃官, 直到戰爭結束. 1945 年 5 月, 盟軍阿爾索斯行動計劃 Alsos Mission 在英國農場大廳俘虜並拘禁了一批德國科學家, 迪布納便是其中之一. 在思考德國科學家未能製造出原子彈的原因時, 迪布納解釋道: 「官方只對眼前結果感興趣. 他們不想像美國那樣制定長期政策.」 最終, 迪布納和其他科學家 1946 年被遣返回德國. 后迪布納成立了核船舶推進學會. 作為 「船舶建造中核能商業開發公司」成員, 他的研究重點是開發使用核能為船舶提供燃料的方法. 從 1957 年開始, 他斷斷續續地在弗倫斯堡海軍工程學校授課. 1964年在西德奧伯豪森逝世, 享年59歲.
庫爾特·迪布納的生平
1905年5月13日出生於德意志帝國魏森費爾斯的奧伯內薩
1932年在哈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39年1942年擔任納粹德國原子彈計劃的行政主管
1939年9月16日二戰爆發后組織鈾集團首次會議
1945年被盟軍俘虜並關押在英國農場大廳
1946年遣返回德國
1948年成立核動力船舶推進學會
1964年6月13日在西德奧伯豪森逝世, 享年59歲.
https://ahf.nuclearmuseum.org/ahf/profile/rudolf-peierls/
https://ahf.nuclearmuseum.org/ahf/profile/kurt-diebn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3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4-9-18 16: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4-9-19 16:01 編輯


1942, 鈾同位素, 田納西州
橡樹嶺 Oak Ridge
橡樹嶺亞歷山大酒店
橡樹嶺是鈾濃縮工廠(K-25 和 Y-12)、液體熱擴散工廠(S-50) 和試驗性鈈生產反應堆(X-10 石墨反應堆)所在地.
選址
1942 年, 萊斯利·格羅夫斯 Leslie Groves 將軍批准田納西州橡樹嶺作為試驗性鈈工廠和鈾濃縮工廠的所在地. 曼哈頓計劃的工程師們必須迅速建造一座城鎮, 以容納 30,000 名工人, 並建造極其複雜的工廠. 1942 年 12 月 28 日, 羅斯福總統批准曼哈頓計劃時, 田納西州東部首批生產設施的建設工地已經開始動工. 9 月 19 日星期六, 格羅夫斯批准收購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以西 20 英里處的克林奇河沿岸 59,000 英畝土地. 同時批准的還有, 將邊緣農田上相對較少的家庭遷走, 並進行大規模的場地準備, 以滿足城鎮和生產工廠的交通、通訊和公用事業需求, 這些工廠將佔據之前未開發的地區. 起初, 這個地點被稱為「X 號地點」, 後來改為柯林頓工程廠, 以最近的城鎮命名. 戰爭結束后, 該名稱再次正式更改為橡樹嶺.
建造橡樹嶺
最初的計劃要求軍事保留區在預製房屋、拖車和木製宿舍中容納大約 13,000 人. 到 1943 年夏天, 曼哈頓工程區總部從華盛頓特區遷至田納西州(格羅夫斯將曼哈頓計劃的辦公室留在華盛頓, 並任命肯尼斯·D·尼科爾斯上校在田納西州指揮), 橡樹嶺鎮的人口估計數已上調至 45,000 人. 到戰爭結束時, 橡樹嶺是田納西州第五大城市. 儘管陸軍及其承包商拚命想跟上工人及其家人的快速湧入, 但服務總是落後於需求. 該鎮位於保護區東北角, 這是一條不到一英里寬、六英里長的地帶, 地形起伏不定, 從北部的黑橡樹嶺一直延伸至山地. 城鎮規劃人員最初計劃為約 30,000 人提供住房, 但到 1945 年, 人口已達到 75,000. 建築公司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SOM) 設想了宜人的社區, 社區內有圖書館、學校和購物中心. 然而, 戰時的限制限制了勞動力和材料的供應. 房屋沒有進行耗時的平整, 而是根據土地的輪廓進行調整. 橡樹嶺的大多數廚房都面向街道, 以盡量減少管道和公用設施管線的長度.
橡樹嶺生活
橡樹嶺鳥瞰圖
由於材料短缺, 第一批房屋是用水泥和石棉或 cemesto 板預製的面板(水泥和石棉混合物)建造的. 它們被稱為「字母房屋」, 因為少數幾種房屋設計中的每一種都分配了一個字母. 有小型的兩居室「A」型房屋、帶有額外卧室的「C」型房屋、帶有餐廳的「D」型房屋等等, 總共有 3,000 棟切梅斯托 cemesto 型房屋. 後來, 數千棟預製房屋被分段運往橡樹嶺, 並配牆壁、地板、房間隔斷、管道和電線. 工人們每天將 30-40 棟房屋移交給住戶。Roane-Anderson 公司管理所有住房設施. 橡樹嶺對曼哈頓計劃規劃者的吸引力部分在於附近的諾克斯維爾, 那裡有 111,000 人口。這個絕密項目在諾克斯維爾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 引起了懷疑和不滿. 許多人認為從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湧入田納西州東部的人是不容置疑的「外來者」. 在緊縮和配給制時期, 其他人對帶著無限配給券和大把現金而來的橡樹嶺居民感到不滿. 冒險進入諾克斯維爾的橡樹嶺人很容易被發現. 這座快速建造的秘密城市被厚厚的泥土覆蓋. 因此, 居民的泥濘鞋子很容易暴露他們的來源.
工廠
四個生產設施位於遠離城鎮的山谷中. 這為意外爆炸提供了安全和遏制. 電磁工廠所在地 Y-12 區距離橡樹嶺最近, 位於南面的山脊上. 再往南和往西是 X-10 區, 裡面有實驗性的鈈堆和分離設施, 還有 K-25, 氣體擴散工廠和後來的 S-50 熱擴散工廠所在地.
X-10 石墨反應堆
芝加哥大學成功進行實驗性「芝加哥堆 I」之後建造的第一座反應堆. 1942 年 12 月 2 日, 恩里科·費米利用石墨塊和鈾棒的網格證明了可以控制核鏈式反應。科學家們知道, 利用原子能製造核彈只是時間問題.
https://ahf.nuclearmuseum.org/ahf/location/oak-ridge-tn/
https://www.nps.gov/places/oak-ridge-alphabet-housing.ht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spI8TZKA&t=31s  比爾·威爾科克斯 Bill Wilcox 訪談 (2006)
原子遺產
33K 訂閱者
10,940 次觀看 2013
比爾·威爾科克斯,現任橡樹嶺市官方歷史學家, 討論了曼哈頓計劃期間橡樹嶺的起源. 1943 年, 他畢業於華盛頓與李大學化學系, 受雇于田納西伊士曼公司, 負責一個「秘密、秘密、秘密!」項目, 地點未知, 他和他的朋友給這個地點起了個綽號叫「狗窩」. 他回憶起 1943 年 10 月到達現場時橡樹嶺正在進行的驚人建設活動. 他從事鈾礦開採工作, 當時鈾礦的代號是「Tuballoy」, 他面臨監禁的威脅. 威爾科克斯在 Y-12 工作了五年, 然後在 K-25 工作了 20 年, 退休時擔任聯合碳化物核能部門技術總監. 威爾科克斯通過橡樹嶺遺產與保護協會和成立 K-25 保護夥伴關係, 積極推動「秘密城市」歷史的保護. 他還出版了幾本關於橡樹嶺的書, 包括 Y-12 的歷史和「打開秘密城市的大門」. 他和妻子珍妮仍然住在橡樹嶺紐約大道二戰 F 房子里.

恩里科·費米 Enrico Fermi
物理學家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
B 反應堆/100 區
哥倫比亞大學
華盛頓州漢福德
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
紐約州曼哈頓
三位一體試驗場
X-10 石墨反應堆
歐洲難民
曼哈頓計劃老兵
諾貝爾獎獲得者
科學家
曼哈頓計劃工作人員的配偶
三位一體試驗目擊者
恩里科·費米。照片由芝加哥大學提供。在曼哈頓計劃之聲中聆聽恩里科·費米的口述歷史
-
恩里科·費米 (1901-1954) 是一位義大利物理學家, 193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942 年, 費米搬到了芝加哥大都會實驗室, 他在芝加哥大學的斯塔格場下建造了一個實驗反應堆堆. 該反應堆於 12 月 1 日完工, 第二天反應堆達到臨界狀態. 1944 年 8 月, 費米前往洛斯阿拉莫斯擔任副主任兼主要顧問. 1944 在漢福德核電站, 費米將第一塊鈾塊放入「B」堆反應堆, 就像兩年前他為 CP-1 反應堆的第一塊鈾塊所做的那樣. 在「B」堆測試期間, 費米負責指揮操作. 他用計算尺完成的細緻計算確定了需要向反應堆添加多少鈾; 測量結果證實他的計算非常準確. 然而, 當反應堆自行關閉時, 啟動失敗了. 約翰·惠勒假設某種未知物質在裂變過程中形成並吸收了維持反應所需的中子. 費米立即同意惠勒的解釋, 並開始與他合作尋找未知毒物. 通過將不同放射性氣體的半衰期與反應堆失效時間進行比較, 惠勒和費米發現問題物質是氙-135. 在洛斯阿拉莫斯, 費米擔任實驗室副主任. 三位一體試驗后, 費米評論道: 「我對爆炸的第一印象是強烈的閃光, 以及暴露在外的身體部位的熱感. 雖然我沒有直接看向物體, 但我完全感覺到鄉村突然變得比白天更明亮.」 費米一直是一位愛問知識人的科學家, 他藉此機會進行了自己的實驗. 爆炸發生時, 他扔下了幾張紙. 費米測量了它們的位移並進行了快速的心算, 然後宣布: 「這相當於一萬噸 TNT 爆炸的威力.」 費米就目標選擇向臨時委員會提供建議, 建議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對工業目標使用炸彈. 1944 年費米成為美國公民, 戰爭結束後接受了芝加哥大學核研究所教授職位, 並一直擔任該職位直至英年早逝. 在那裡, 他把注意力轉向高能物理, 並領導了介子-核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他還擔任過原子能委員會總顧問委員會成員. 恩里科·費米獎是美國政府頒發的一項享有盛譽的科學技術榮譽, 以他的名字命名.
科學貢獻
1938 年, 費米因「他的貢獻」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3, 費米建議對德國穀物供應放射性投毒.
奧本海默的信表明, 美國曾考慮在 1943 年使用放射性毒藥.
作者: Malcolm W. Browne
1985 年 4 月 19 日
關於檔案
這是《紐約時報》印刷檔案中的一篇文章的數字化版本, 該文章於 1996 年開始在線出版之前. 為了保留這些文章的原始內容, 《紐約時報》不會對其進行修改、編輯或更新. 有時, 數字化過程會出現轉錄錯誤或其他問題; 我們將繼續努力改進這些存檔版本.
最近解密的一封信顯示, 二戰期間製造原子彈過程中, 美國高級武器科學家還考慮過一項計劃, 即用致命的放射性鍶元素毒害數十萬敵軍. 該計劃顯然從未完全成型, 隨著原子彈開發而擱置. 在這封寫於 1943 年 5 月 23 日的秘密信件中, 原子彈項目負責人 J. 羅伯特·奧本海默建議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推遲該計劃的進一步工作, 直到「我們能夠在食物中投毒, 足以殺死五十萬人」. 這封信今天由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發表.
https://ahf.nuclearmuseum.org/ahf/profile/enrico-fermi/
https://www.nytimes.com/1985/04/ ... r-letter-shows.html


德國原子彈計劃
原子彈競賽
卡爾·弗里德里希·馮·魏茨澤克庫爾特·迪布納維爾納·海森堡尼爾斯·玻爾
2016 年 10 月 18 日, 星期二
海格洛赫核反應堆
「我根本不相信這件事,」 德國核計劃科學負責人維爾納·海森堡在聽到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的消息后說道.
1939 年 4 月, 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無意中發現核裂變幾個月後, 德國開始了其秘密計劃, 稱為「鈾俱樂部」. 德國在曼哈頓計劃中佔有明顯優勢, 擁有一些最優秀的科學家、強大的工業基礎、充足的材料以及軍官的興趣. 然而, 海森堡的反應表明, 德國計劃距離真正開發核武器還有多遠.
原子彈「競賽」
1939 年 8 月,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寫信給羅斯福總統, 警告說「在大量鈾中建立核鏈式反應可能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和大量新的類鐳元素」, 美國政府才意識到德國的核計劃. 美國當時正在競相研製原子彈, 認為誰先擁有原子彈, 誰就能贏得戰爭. 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的助理兼曼哈頓計劃外國情報局局長羅伯特·福爾曼描述了「曼哈頓計劃建立在恐懼之上: 害怕敵人擁有原子彈, 或者在我們研製之前就擁有它. 科學家們知道這種情況, 因為他們是來自德國的難民, 其中許多人在戰爭爆發前曾在德國人手下學習.」 曼哈頓計劃物理學家 Leona Marshall Libby 也回憶道: 「我想每個人都害怕我們錯了, 德國人走在我們前面……戰爭爆發時, 德國在各個方面都領先於文明的物理學世界, 當時希特勒降低了繁榮程度. 那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時期.」 美國政府仍然同樣害怕. 格羅夫斯將軍回憶道: 「除非我們有相反的確切知識, 否則不得不假設最有能力的德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 在德國工業的全部能力下開展原子計劃. 任何其他假設都是不合理和危險的」(Norris 295). 1942 年, 甚至考慮在瑞士綁架維爾納·海森堡, 儘管這個計劃從未實現. 1943 年, 美國啟動了阿爾索斯任務, 這是一個專註於了解德國核計劃範圍的外國情報項目. 然而到 1944 年, 證據已經很清楚了: 德國人還遠未研製出原子彈, 只進行了初步研究. 德國戰敗后, 盟軍於 1945 年 7 月 3 日至 1946 年 1 月 3 日在英國戈德曼徹斯特一棟裝有竊聽器的房子 Farm Hall 拘留了 10 名德國科學家. 其中一些人, 如海森堡、庫爾特·迪布納和卡爾·馮·魏斯扎克直接參與了該項目, 而其他人, 如奧托·哈恩和馬克斯·馮·勞厄, 只是被懷疑參與, 後來被證明沒有參與. 海森堡在聽說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后難以置信, 這在盟軍心中證實了德國的努力從未接近成功. 正如一位德國科學家驚呼的那樣, 必須「像美國一樣大的工廠才能製造出那麼多的鈾 235!」
-
挪威重水廠
海森堡的努力部分受阻, 因為他決定使用重水代替石墨作為「慢化劑」(減速劑)來減緩和控制裂變過程. 1940 年入侵挪威后, 德國人控制了位於韋莫克的挪威水電重水廠. 重水不僅是一種比石墨更不有效的減速劑, 還使德國計劃依賴於挪威工廠. 由於擔心德國人會將重水用於原子彈計劃, 盟軍對該工廠進行了一系列戰略轟炸. 最後, 1943 年 2 月 28 日, 挪威突擊隊在岡納賽德行動中摧毀了該設施的重水部分, 導致 500 公斤重水損失. 炸毀該工廠的突擊隊隊長約阿希姆·羅內伯格回憶說: 「很多事情都只是運氣和偶然. 沒有計劃, 我們只是希望一切順利.」 他還聲稱, 如果任務失敗, 倫敦可能「最終會像廣島一樣」. 雖然德國人後來重建了該工廠的部分設施, 但它仍然是盟軍轟炸的目標, 從未恢復全部作戰能力. 挪威廣播公司在 2015 年的電視連續劇《重水戰爭》中戲劇化地描述了盟軍對該廠的轟炸.
https://ahf.nuclearmuseum.org/ah ... tomic-bomb-projec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OVXaBJTfZE  岡納賽德行動 - 挪威 SOE 突擊隊在挪威水電公司破壞希特勒的原子彈計劃
絕密
4.13K 訂閱者
54,549 次觀看 2021
岡納賽德行動的九名破壞者排成一排, 穿過山坡. 本能而不是月光的昏暗, 引導著這些年輕人. 他們穿著滑雪板, 穿過松樹林, 穿過崎嶇不平的地形, 其中大部分都是空洞或埋在雪堆下. 挪威人穿著白色迷彩雪衣和英國陸軍制服, 看起來像在樹林里徘徊的幽靈. 他們悄無聲息地移動著, 只有​​滑雪板的嗖嗖聲和杆子偶爾拍打看不見的樹枝的聲音打破了寂靜. 一陣穩定的風吹過奧斯陸以西 100 英里的 Vestfjord 山谷, 甚至減弱了這些聲音. 樹林很快就變得太濃密和陡峭, 他們只能步行, 無法以任何方式繼續前進. 這是艱難的旅程. 他們背著裝滿 35 磅裝備的背包, 帶著衝鋒槍、手槍、手榴彈、炸藥和刀具, 在厚厚的雪中攀爬. 在月光下, Vemork 工廠呈現出堡壘般的雄偉輪廓. 這座混凝土和鋼鐵巨石佔據了冰冷的岩架上一個防禦優勢的位置, 高出河流 600 英尺. 然而, 負責監督它的德國人不想冒險. 他們在周圍的山坡上安裝了泛光燈、鐵絲網圍欄、警報器並埋設了地雷; 機槍巢和部隊營房就設在附近; 巡邏隊經常清掃場地; 單車道懸索橋是工人和車輛的唯一入口. 現在, 突擊隊—一支全副武裝的五人掩護隊和四人爆破隊—計劃潛入堡壘. 他們並不是第一個嘗試的人. 每個人都痛苦地意識到, 上一次任務遭遇了絕對災難: 41 名英國士兵全部陣亡. 到 1942 年初, 盟軍知道納粹正在競相利用核能. 鑒於德國對韋莫克重水的興趣, 英國情報部門認為納粹打算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反應堆來生產鈈, 這是一種高度易裂變的元素, 非常適合製造原子彈. 1942 年 4 月, 丘吉爾的戰時內閣發表聲明稱: 「由於 [鈈] 在使用重水的系統中製備效果最好, 委員會建議, 如果可能的話,應嘗試阻止 Norsk Hydro [在韋莫克] 的生產.」 美英兩國聯合行動總部(英國戰爭辦公室負責協調部隊對歐洲大陸的德軍進行騷擾性襲擊)試圖通過空襲或大規模地面攻擊來襲擊韋莫克. 特朗斯塔德擔心這兩種情況都會讓太多挪威人喪生. 他主張對該設施進行小規模、精心策劃的突擊隊襲擊. 相反, 1942 年 11 月, 聯合行動總部發起了一項空降行動, 即「新生行動」, 一支英國部隊乘坐兩架滑翔機降落在韋莫克附近, 摧毀工廠並逃往瑞典. 但兩架滑翔機在到達著陸區之前就墜毀了. 墜機事件沒有造成人員死亡, 但德國士兵卻喪生: 總共有 41 名皇家工程師、滑翔機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在任務中喪生。納粹現在知道盟軍對他們的重水生產很感興趣. SOE 向 Tronstad 求助. 他組建了一支部隊, 其挪威成員逃離了納粹佔領區並前往英國, 在那裡他們被招募到 Kompani Linge, 這是一支由挪威陸軍最高司令部和 SOE 控制的精銳突擊隊. 就像他對新生行動所做的那樣, Tronstad 為突擊隊提供了數十張偵察照片、藍圖、設備圖表和大量情報報告. 他們甚至練習使用目標的縮小模型。在任務中, 他們將穿著標準的英國陸軍制服, 以防止納粹對挪威人民進行報復. 儘管如此, Tronstad 知道意外事件可能會使行動陷入災難. 他希望他們的準備—以及一點運氣—能夠成功.


1945
1/30 紅軍進攻柏林, 核材料轉移. 2月底, 反應堆在施瓦本小鎮海格里奧赫運轉, 但原料不足.
4/23 美軍到達海格里奧赫, 摧毀了反應堆, 沒收了所有材料.
7/16 美國核試驗成功, 兩萬五千噸當量.

image uploa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3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4-9-19 15:58 | 只看該作者

1944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4-9-20 15:50 編輯


「死亡的勝利(骷髏為舞蹈演奏)」 Triumph of Death (The skeletons play for the dance)
Felix Nussbaum, 布魯塞爾, 1944 年 4 月, 布面油畫 © Felix Nussbaum House, 位於奧斯納布呂克博物館區, 下薩克森儲蓄銀行基金會借出.
https://www.dhm.de/en/press/road ... ers-kommen-koennen/


核彈地圖
NUKEMAP 是一款地圖混合程序, 可以計算核彈爆炸影響.
https://nuclearsecrecy.com/nukemap/

原計劃投彈地區: 柏林或工業樞紐/路德維希港/IG Farben 化學集團
如果納粹德國首先擁有原子彈會怎樣?
事實上, 這不太可能發生.
作者: 羅伯特·法利 (Robert Farley)
以下是您需要記住的內容: 如果納粹德國贏得了戰爭, 它本可以開發核武器: 但由於項目需求和早期原子裝置的局限性, 它無法將它們發展為制勝武器.  二戰初期, 德國似乎有充裕時間開發新一代超級武器: 納粹隨意地追求製造原子彈的想法, 著眼於最終與美國發生衝突. 然而戰爭的迫切需求, 加上西方盟軍的破壞, 削弱了該計劃, 使其在戰爭結束時處於基礎研究階段. 但是, 如果德國人更加關注該計劃, 或者幸運地取得更實質性的突破, 情況會怎樣?納粹可以用原子武器做什麼?
建設背景
美國核武器計劃耗費了巨額資金, 並奪走了其他重要項目的人力資本. 但美國是二戰中獨一無二大國, 它認為戰爭將持續足夠長的時間, 足以證明複雜項目的合理性. 德國沒有這種奢侈, 特別是在蘇聯顯然不會在 1941 年解體之後. 德國要認真考慮進行原子彈試驗, 就需要有利的戰爭條件, 以便開展長期研究項目. 結果, 噴氣式飛機、潛艇和火箭佔用了德國稀缺工程資源的很大一部分. 德國計劃面臨其他障礙, 西方盟軍對德國工業經濟的攻擊造成了損失, 即使他們無法將德國趕出戰爭. 破壞活動, 如對挪威重水處理廠的襲擊, 也阻礙了德國的進步. 納粹政權的性質也使科學進步變得困難. 許多最優秀的核科學家逃離歐洲. 德國人無法像美國人一樣充分利用歐洲的科學專業知識. 儘管如此, 納粹政權確實在許多工程前沿領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並可能及時研製出核武器. 然而, 解決基本的理論和工程問題不會讓德國突然變成一個核大國. 德國的計劃集中在濃縮鈾上, 這是一個更簡單的項目, 消除了美國面臨的一些更棘手的問題. 然而, 對鈾庫存的需求(其中一些是從比利時繳獲的)以及濃縮所需的龐大工業綜合體, 將使德國人難以生產大量設備.
投送
即使德國人成功開發出核武器, 投送也會是一個問題. 對於針對地面目標戰術用途, 德國國防軍可以設計出一種投送設備, 但任何遠距離投送都會很困難. 德國空軍缺乏能夠打擊英國或俄羅斯目標的先進重型轟炸機, 更不用說美國了. 設計目的是支援德國國防軍, 1930年代, 德國空軍曾考慮過重型轟炸機, 但隨著戰爭臨近, 他們集中精力研製更輕、更小的飛機. 當然, 只要有足夠的時間, 德國人可以開發出戰略轟炸機; 容克斯、亨克爾和福克·沃爾夫在戰爭期間都參與了大型轟炸機項目. 但這種飛機非常複雜、昂貴, 交貨時間很長. 據說 B-29 計劃成本比原子彈本身還高, 甚至需要改裝才能攜帶核武器. 德國空軍可用的最佳候選機型是 He 177, 它能夠攜帶比投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小得多的裝置. 潛艇能運載這些裝置嗎?可以想象. 核魚雷可能超出了德國海軍的能力範圍, 但一艘足夠接近目標的潛艇可能可以用一艘小船發射彈頭. 但進入預定位置絕非易事; 到 1943 年, 盟軍的反潛戰已經摧毀了德國潛艇艦隊. 只有 XXI 型潛艇能夠以某種程度的確定性接近有用的目標, 而這些潛艇直到戰爭後期才出現. V-2 彈道導彈是最明顯的潛在運載工具. 它們可以在遠距離投擲有效載荷, 幾乎沒有攔截機會, 而且精度足以搭載原子彈頭. 然而, V-2 發射失敗率令人吃驚, 使其成為原子彈頭的不可靠選擇. 它們還缺乏攜帶重型有效載荷能力; 將彈頭縮小到足夠小的尺寸, 並對其進行加固, 使其能夠承受發射、飛行和分離的嚴酷考驗.
-
透明度聲明
《國家利益》由國家利益中心擁有和運營, 由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於 1994 年創立. 除非另有說明, 否則所有《國家利益》內容都應視為觀點或分析. 我們的名譽主席是前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 從 1994 起擔任該職務, 直至 2023 去世.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 ... n-bomb-first-183457
https://www.aircraftandwarplanes ... inkel-he-177-greif/  亨克爾 He 177(格里夫或獅鷲)

二戰期間德國空軍遠程重型轟炸機
由恩斯特·亨克爾飛機製造廠設計和製造, 旨在滿足德國空軍對能夠打擊敵方領土深處目標戰略轟炸機需求. He 177 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其獨特的發動機布置. 它由四台戴姆勒-賓士 DB 606 或 DB 610 發動機提供動力, 每台發動機由兩台並排安裝在單個機翼短艙上的耦合發動機組成. 選擇這種配置是為了為遠程任務提供必要的動力, 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阻力並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油效率. He 177 擁有流線型空氣動力學設計, 採用雙機身布局, 機身之間有一個深彈艙. 這使飛機能夠攜帶大量炸彈, 包括常規炸彈、制導導彈和魚雷. 炸彈艙還配備了先進的轟炸瞄準具和瞄準設備, 以確保準確瞄準敵方設施. 儘管 He 177 的設計新穎, 但它在開發和運營服務過程中仍面臨許多技術挑戰和挫折. 發動機可靠性問題、結構弱點和生產延誤困擾著飛機使用壽命. 此外, 複雜的發動機布置使維護和保養變得困難, 導致 He 177 部隊的減員率很高. 儘管如此, 亨克爾 He 177 還是在東線、西線和地中海戰區服役, 在那裡它對敵方的工業目標、城市和戰略基礎設施進行了轟炸.
亨克爾 He 177 A-5/R2 規格
機組人員: 6 人
長度: 22.00 米
翼展: 31.44 米
高度: 6.67 米
翼面積: 100 平方米
翼型: He 1.5 36.8 17.3-0.715-36.6
空重: 16.8 噸
總重: 32 噸
有效載荷: 15.2 噸
動力裝置: 2 × 戴姆勒-賓士 DB 610 24 缸液冷活塞發動機, 2,218 千瓦(2,975 馬力) 每架
螺旋槳: 4 葉 VDM 恆速螺旋槳
亨克爾 He 177 A-5/R2 性能
最大速度: 488 公里/小時, 6,000 米 平飛
巡航速度: 415 公里/小時, 6,000 米
失速速度: 135 公里/小時
航程: 6,000 公里
實用升限: 8,000 米
爬升率: 3.2 米/秒
翼載: 310 公斤/平方米
功率/質量: 5.25 公斤/馬力
亨克爾 He 177 A-5/R2 武器裝備
槍支: 機頭一挺 7.92 毫米 MG 81 機槍. 前機腹吊艙一門 20 毫米MG 151 機炮, 機尾一門. 兩挺 13 毫米 MG 131 機槍位於 FDL 131Z 遙控前背部炮塔內, 一挺位於后腹部吊艙內, 一挺位於有人駕駛的 HDL 131/1 後背部炮塔內.
炸彈: 內部可載最多 7 噸(機翼下掛架可掛載最多 2.5 噸彈藥).
航空電子設備
FuG 203 Kehl-Strasbourg MCLOS 無線電控制傳輸系統, 用於 Fritz X(重力)和/或 Henschel Hs 293(火箭助推)彈藥.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IG-Farben
IG Farben (染料工業集團) 是世界最大的化學企業或卡特爾, 自 1925 年在德國成立以來一直到二戰後被盟軍解散. 二戰支柱企業之一; 核原料和合成橡膠等.

羅斯福先生告知: 如果歐洲戰事尚未結束, 原子彈首選目標是德國.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可能不是第一位與原子彈有關的美國總統. 這一榮譽通常屬於他的戰時繼任者哈里·杜魯門. 但正是羅斯福擔心德國在二戰中搶在盟軍之前研製出原子彈, 才批准了原子彈研發.
https://www.history.com/news/fdr-wwii-atomic-bomb



「元首總部 Wolfsschanze」 會議室被毀
海因里希·霍夫曼 (Heinrich Hoffmann), 1944 年 7 月 20 日, 近拉斯滕堡/東普魯士, 現為肯琴(波蘭) © DHM
七月陰謀: 德國精英試圖暗殺希特勒
德國高層抵抗者對希特勒感到厭倦, 儘管只是部分出於道德原因, 但他們在 1944 年 7 月幾乎成功暗殺了他. 大約 200 名德國抵抗者參加了「瓦爾基里行動」, 這是 1944 年 7 月 20 日的一項失敗的陰謀, 旨在暗殺阿道夫·希特勒並推翻納粹政權. 直到今天, 歷史學家仍在爭論這些「七月二十日的人」的動機. 至少在最初, 希特勒的獨裁主義、反猶太主義和對大屠殺的偏愛並沒有讓他們望而卻步.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繼續, 他們開始共同相信元首正在羞辱德國並將其引向毀滅. 希特勒主要是通過民主進程奪取政權的, 但他很快建立了一個不容異議的獨裁政權. 數十萬被視為反對者的人被關進集中營, 其他人則被直接殺害. 即使是最輕微的挑釁也可能激怒希特勒.
-
近年有些研究併產生了一些論點, 希特勒的親屬中有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傾向, "我的奮鬥"也主要出於一位朋友/助理(文化水平亦有限-辭彙量與邏輯思維等).
https://www.history.com/news/jul ... -operation-valkyrie




入侵蘇聯和大屠殺的開始
1941 年 6 月 22 日標誌著巴巴羅薩行動的開始, 這是納粹反猶政策的轉折點, 導致納粹佔領下的森林和峽谷(如波納爾和巴比亞爾)中約 150 萬猶太人遭到大屠殺.
納粹「解決猶太人問題」計劃的轉折點始於巴巴羅薩行動, 即 1941 年 6 月 22 日對蘇聯進行的大規模軍事入侵, 旨在在冬季結束戰爭. 入侵計劃已久, 德國人提前準備了烏克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白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和反對派合作者. 希特勒認為入侵蘇聯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旨在為德國民族提供「生存空間」和摧毀他所厭惡的共產主義的機會. 出於這個原因, 他指示軍事指揮官對 Kommisars(隨紅軍的政治官員)和知識分子進行殘酷和嚴厲的對待. 在他的啟發下, 「政委命令」制定了對待這些官員和蘇聯領土上猶太人的規則. 在入侵的最初幾周, 猶太婦女和兒童偶然被槍殺, 但到 8 月中旬, 謀殺範圍擴大到包括所有猶太人. 這項政策是希特勒訪問前線的結果, 他得出結論, 即領土解決方案在當時是不切實際的, 這一結論為系統性大規模屠殺猶太人鋪平了道路. 猶太婦女和兒童被定義為「無用的消費者」, 不能為勞動力做出貢獻. 四個特別行動師(別動隊) -A、B、C 和 D—在參加對蘇聯戰役的軍團後方行動. 這些部隊由黨衛隊、警察和從當地居民中動員起來的輔助人員組成. 數十萬猶太人設法逃往蘇聯腹地, 但數百萬猶太人仍處於納粹佔領之下, 其中約 150 萬人成為別動隊大屠殺受害者. 不到半年的時間, 到 1941 年底, 在納粹佔領的蘇聯地區, 約 50 萬猶太人被殺害. 屠殺通常發生在受害者家附近的森林、山谷和廢棄建築物中. 猶太人被迫脫光衣服, 並在距離集體墳墓不遠的地方交出貴重物品. 他們被成群帶到坑裡槍殺, 許多人被活埋. 1941 年 9 月, 別動隊 C 的成員在兩天內從基輔殺害了 33,771 名猶太人. 巴比亞爾還成為大規模屠殺辛提人和羅姆人(吉普賽人)以及蘇聯戰俘場所. 位於維爾納以南 6.2 英里的波納爾森林成為數萬猶太人屠殺地. 從 1941 年 7 月到 1944 年 7 月, 超過 70,000 人(絕大多數是猶太人)在波納爾被殺害. 從 1941 年 11 月起, 猶太人和納粹政權的其他受害者(蘇聯戰俘、游擊隊員、人質等)在明斯克東南部小特羅斯蒂涅茨村附近的布拉戈夫希納森林被殺害. 最先被殺害的是來自明斯克猶太區的約十萬猶太人, 從 1942 年 5 月開始, 猶太人被從德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波蘭和低地國家帶到那裡並在那裡被殺害. 有些人在毒氣車裡被殺害, 其餘的人被槍殺. 所有受害者都被埋在事先挖好的坑裡. 根據不同估計, 特羅斯蒂涅茨地區有 20-50 萬人被殺害. 1941 年底, 德國人意識到他們無法像最初計劃的那樣在閃電戰中擊敗蘇聯. 德國軍隊需要勞動力來幫助鋪設道路、清理雷區、生產軍械和設備. 因此, 他們決定暫時讓猶太囚犯留在營地和猶太人聚集區, 以便為德國的戰爭努力僱用他們. 1942 年春天, 滅絕行動再次全面展開. 到 1943 年冬天, 白俄羅斯大多數猶太人和烏克蘭 250 萬猶太人中的近一半已經被殺害.
https://www.yadvashem.org/holoca ... murder-in-ussr.html





隱藏自畫像
Felix Nussbaum, 布魯塞爾, 1944 年 1 月, 布面油畫
費利克斯·努斯鮑姆: 動蕩中的猶太人自畫像
莉茲·埃爾斯比
對於藝術家來說, 創作藝術可能是一個令人興奮但又痛苦的過程, 因為他要努力應對自己的情緒、願景、信息和局限性. 在整個藝術生涯中, 藝術家成長、學習技藝、探索和成熟, 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 然而, 戰爭、動亂和社會變革等外部因素可能會剝奪藝術家自由追求內心召喚的能力, 並迫使他利用藝術作為記錄和試圖將籠罩著他的混亂情境化的載體. 費利克斯·努斯鮑姆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 一位陷入納粹迫害無情下行漩渦的德國猶太人, 一位在創作生涯的黃金時期不得不專註於自身生存的藝術家. 最後, 他被那些只把他視為仇恨對象(猶太人)的人謀殺了, 而不是把他視為一個擁有為世界帶來美麗的天賦的非凡才華的人. 費利克斯·努斯鮑姆將自己視為猶太人、德國人和藝術家, 這種看法令人著迷. 通過他的作品, 我們看到一個年輕人在開始藝術之旅時, 首先肯定了自己的猶太身份, 然後踏上了探索自己藝術視野的道路. 後來, 作為一個被追捕的流亡者, 他再次返回, 重申這一身份. 努斯鮑姆於 1904 年出生於德國奧斯納布呂克, 父母是菲利普和雷切爾·努斯鮑姆, 是他哥哥賈斯特斯的第二個兒子。他們是一個關係密切、經濟寬裕、愛國的德國家庭, 是「信仰摩西的德國人」這一短語的縮影—國籍優先於宗教. 費利克斯的父親菲利普·努斯鮑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作為奧斯納布呂克騎兵隊的一名士兵, 自豪地為祖國服務. 近 35 年來, 他一直是退伍軍人協會的忠實成員. 他並不是唯一一個這麼做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有 12,000 名猶太士兵為德國而戰, 獻出了生命. 菲利克斯·努斯鮑姆的父母認為他才華橫溢(菲利普·努斯鮑姆本人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業餘藝術家), 於是他被允許繼續從事藝術, 並於 1922 年進入漢堡藝術學校學習. 這位年輕的藝術家隨後前往柏林學習, 在那裡他得到了評論家和藝術家們的一致認可和讚譽. 1932 年, 他獲得了柏林藝術學院的獎學金, 前往羅馬繪畫和學習. 他和女友、波蘭猶太藝術家 Felka Platek 一起前往羅馬. 1933 年 1 月納粹上台後, 納粹文化和政策的影響範圍一直延伸到羅馬, 一種新的藝術—一種頌揚雅利安人美德的藝術—成為新德國唯一被容忍的藝術. 費利克斯·努斯鮑姆不再被視為一位冉冉升起的年輕藝術家. 根據納粹的教義, 他首先是猶太人. 1933 年, 努斯鮑姆和普拉泰克逃離羅馬, 開始了流亡生活, 先是在義大利最後在比利時. 1934 年夏天, 在義大利拉帕洛, 他與離開德國前往瑞士生活的摯愛父母團聚。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令費利克斯絕望的是, 他的父母決定不能永遠離開他們深愛並完全認同的國家, 他們離開了安全的瑞士, 回到了德國. 然而, 在 1938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的水晶之夜恐怖事件之後, 他的父母一勞永逸地離開了德國, 逃往阿姆斯特丹, 他們的長子賈斯特斯早在 1937 年就定居在那裡. 1943 年, 即在奧斯維辛被殺害的一年多前, 努斯鮑姆畫了一幅最引人注目、最令人心碎的自畫像, 名為《手持猶太身份證的自畫像》. 與本文討論的前兩幅肖像不同, 在這幅肖像中, 猶太人身份的象徵並非來自猶太信仰本身, 而是納粹對猶太人施加迫害和侮辱的象徵.
https://www.yadvashem.org/articles/general/felix-nussbaum.html

費利克斯·努斯鮑姆護照照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bQ44kmH1o  費利克斯·努斯鮑姆: 154 件作品集(高清)
向大師學習
215K 訂閱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3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4-9-20 15:51 | 只看該作者

德意志帝國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4-9-21 19:04 編輯


德意志帝國
歷史國家, 德國
又名: 第二帝國 Second Reich
最後更新: 2024 年 9 月 17 日 • 文章歷史
日期: 1871 年 1 月 18 日 - 1918 年 11 月 9 日
重大事件: 法德戰爭石勒蘇益格 Franco-German War Schleswig-Holstein question-荷爾斯泰因 Holstein 問題, 阿爾赫西拉斯會議奧德聯盟
關鍵人物: 奧托·馮·俾斯麥 Otto von Bismarck·赫爾穆特·馮·毛奇 Helmuth von Moltke·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威廉二世·奧古斯特·倍倍爾
相關主題: 德國民法典國會容克國會
相關地點: 德國柏林普魯士波美拉尼亞東普魯士
德意志帝國, 歷史帝國, 成立於 1871 年 1 月 18 日, 在北德普魯士國家發動三場短暫而成功的戰爭之後. 七年之內, 丹麥、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國被擊敗. 帝國的誕生並非源於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而是源於傳統的內閣外交以及北德意志邦聯各州領導人(由普魯士領導)與巴伐利亞、巴登、黑森-達姆施塔特和符騰堡世襲統治者達成的協議. 普魯士佔據德國五分之三以上面積, 擁有約五分之三人口, 一直是帝國主導力量,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滅亡.
俾斯麥與普魯士崛起
七周戰爭后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 1866
《布拉格條約》於 1866 年 8 月 23 日結束了與奧地利和其他德國國家的七周戰爭, 為普魯士和德國更廣泛的事務的解決鋪平了道路.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威脅了北歐力量平衡十多年, 隨著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割讓給普魯士, 問題進入了新的層面. 普魯士議會在戰爭開始時就被解散, 新的選舉於柯尼格雷茨戰役當天(1866 年 7 月 3 日)舉行. 議會中的自由派多數席位減少, 他們現在對首相奧托·馮·俾斯麥的態度出現分歧; 他的成功動搖了他們的自由主義原則. 溫和派脫離了進步黨, 成立了國家自由黨, 黨內自由主義服從於民族主義. 俾斯麥則做出了和解的姿態, 要求對自 1862 年與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開始議會鬥爭以來違反憲法徵收的稅款進行賠償. 該法案於 1866 年 9 月 3 日以 230 票對 75 票通過. 這是德國歷史上決定性的一步. 普魯士自由派此前一直是俾斯麥的真正反對者, 他們放棄了對議會主權堅持, 以換取德國統一前景和統一的德國將以「自由」精神管理的保證. 從此以後, 權力鬥爭不再, 而是妥協. 資本主義中產階級不再要求控制國家, 王室和容克統治階級以適合中產階級需求和觀點的方式管理國家。由於中產階級不再是自由主義者, 普魯士容克變成了「德國人」. 雙方都沒有完全遵守協議, 在整個帝國時期, 憲法鬥爭的警報再次響起. 然而, 1866 年 9 月 3 日的決定並沒有被推翻, 德國也沒有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北德聯邦的建立 ......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German-Empire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Schleswig-Holstein-question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
19 世紀丹麥、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就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地位展開的爭議. 當時, 石勒蘇益格北部人口為丹麥人, 南部人口為德國人, 北部城鎮和中部人口為混血人種. 荷爾斯泰因人口幾乎全部為德國人.

德意志帝國


日耳曼尼亞(複製品)
日耳曼尼亞紀念碑是雕塑家邁克爾·阿諾德創作的一座紀念碑, 建於 1866 德國戰爭之際, 位於下弗蘭肯行政區巴特基辛根(巴特基辛根區).
-
七周戰爭(1866), 普魯士與奧地利、巴伐利亞、薩克森、漢諾威和一些德國小國之間的戰爭. 以普魯士的勝利而告終, 這意味著奧地利被排除在德國之外. 戰爭在波西米亞決出勝負, 普魯士主力與奧地利主力軍隊和薩克森軍隊相遇, 在柯尼格雷茨戰役中決出勝負. 與此同時, 一支被稱為美因河軍隊的普魯士支隊與巴伐利亞和其他支持奧地利的德國各州軍隊交戰. 與此同時, 奧地利南部軍隊與與普魯士結盟的義大利軍隊在威尼斯展開了一場戰役.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Seven-Weeks-War


憲法衝突
俾斯麥在軍事鬥爭中的勝利直接導致了他在憲法衝突中的勝利. 戰爭爆發之前, 他曾試圖與自由派-反對派 liberal opposition 達成諒解, 但自由派不願與如此公然違反王國基本法的政治家講和. 奧地利的失敗改變了這一切. 戰爭仍在進行時, 大選為右翼帶來了重大勝利. 許多選民為普魯士軍隊的成功而興高采烈 elated, 他們在投票站支持政府支持者, 表達了對政府的信心. 一些極端保守派希望內閣現在能利用勝利, 中止憲法建立獨裁政權. 然而, 首相認識到從長遠來看, 這種反動計劃將徒勞無益. 他想要的不是壓制自由主義而是與之和解. 和平一結束, 他就向立法機關提出了一項賠償法案, 授予政府在沒有合法預算的情況下追溯批准其運作的權利. 俾斯麥預見到的結果是, 他的對手們內部分裂了. 那些認為在憲政原則上不能妥協的人拒絕了賠償法案, 但許多更為溫和的自由主義者最終組建了國家自由黨, 他們決定接受首相提出的解決方案. 理由是, 頑固地抵制內閣只會讓他們陷入毫無意義的教條主義 sterile dogmatism, 而願意接受無法阻止的事情將使他們能夠影響官方政策, 使其朝著更大的自由方向發展. 在這些溫和自由主義者的支持下, 1866 年 9 月 3 日, 立法機關以 230 票對 75 票通過了賠償法案 the Bill of Indemnity. 通過分化改革力量並削弱他們的使命感, 俾斯麥在國內事務上取得了與戰場上的勝利同樣重要的勝利.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 ... ction-of-liberalism

德意志邦聯
由 39 個德國州組成的組織, 由 1815 年維也納會議建立, 以取代被摧毀的神聖羅馬帝國. 它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 旨在共同防禦, 沒有中央行政機構或司法機構. 代表們在由奧地利主導的聯邦議會中會面. 在改革和經濟一體化的呼聲日益高漲的情況下, 包括克萊門斯、馮·梅特涅親王在內的保守派領導人說服邦聯的諸侯通過了鎮壓性的《卡爾斯巴德法令》(1819), 並在 1830 年代梅特涅領導聯邦議會通過了更多措施來鎮壓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 1834 年成立的關稅同盟(德國關稅同盟)和 1848 年的革命破壞了該邦聯. 隨著普魯士在七周戰爭(1866)中擊敗奧地利並成立由普魯士主導的北德意志邦聯, 該邦聯解體.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German-Confederation


鄰居虎視眈眈-幽默的歐洲年度出版社, v 萊茵霍爾德·施林曼 柏林
1870 年諾伊曼諷刺歐洲地圖 Karte Europa-neumann-1870
極其罕見的德國諷刺歐洲地圖
這張地圖是對歐洲的諷刺圖景, 將各個國家擬人化, 並幽默地看待當時的時事. -AI
銘文: 愛爾蘭; 英國; 到巴黎棉花快件; 石油(粉末); 大西洋; 葡萄牙; 西班牙; 主要的; 科西嘉島; 撒丁島; 西西里島; 義大利; 亞得里亞海; 奧地利;法蘭西共和國; 德國; 卡塞爾; 黑海; 羅馬尼亞; 土耳其; 希臘; 小亞細亞; 俄羅斯; 東方問題?挪威; 瑞典; 波羅的海; 丹麥; 荷蘭; 比利時; 奧利維爾; 露露; 尤金妮; 格拉蒙; 瑞士; 阿爾薩斯; 洛林 /// (圖片說明). 銘文: 英格蘭坐在羊毛袋上等待; 由於向法國運送火藥和步槍, 其中立旗幟有所下降. 愛爾蘭希望通過芬尼主義擺脫英國的臍帶. 西班牙仍在尋找失落的王國, 並承諾誠實的發現者將獲得王冠. 科西嘉島試圖生育另一個「大科西嘉人」, 但沒有成功. 西西里邀請您參加新的晚禱. 土耳其正在蒸蒸日上, 可能很快就會耗盡其政治存在. 義大利對羅馬錶現得不耐煩, 並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利益」. 法國在脫離時失去了兩條襯衫尾巴(阿爾薩斯和洛林), 而德國, 就哈希曼來說, 則將其保留在手中.  —普魯士—已經抓到了他—奧地利正在等待; 比利時和荷蘭邀請交戰各方參觀中立法院的刺刀與槍托. 瑞士正在治癒 Chassepot 奇迹帶來的創傷. 丹麥的「雷威, 她還沒死」, 而俄羅斯則拿著一把鋒利的刀, 等待著為自己切下一塊新月的機會的時刻. 瑞典和挪威暫時扮演這部喜劇的觀眾(前往倫敦的輪船很繁忙) /// (標題). 銘文: 「由柏林阿諾德·諾伊曼設計和繪製的歐洲幽默地圖」; 「出版商: 萊因霍爾德·施林曼 Reinhold Schlingmann, 柏林」; 「由 Georg Schreyer & Co. 柏林 Commandant-Str. 提供高速印刷機印刷」 (其他信息).
地點
海德堡大學圖書館
-
瑞士正在治癒 Chassepot 奇迹帶來的創傷
可能是個雙關語, 有兩種可能-普法戰爭(眾多德國德語區參戰-Chassepot 是當時流行的歐洲槍械型號, 或一個著名宗教奇迹)
https://www.geographicus.com/P/A ... Europa-neumann-1870

德意志聯邦 German confederation, 1815-1866
聯邦由35個主權國和4個自由城市組成. 兩強(普魯士和奧地利)作梗, 改革無望. 1866 普魯士擊潰奧地利, 聯邦解體.
1814 年拿破崙戰敗並被逐出 expulsion 德國領土后, 中歐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和平. 德意志邦聯 (1815-1866) 是一個由 39 個主權獨立國家組成的鬆散聯盟. 它與德國民族主義者設想的統一的德意志民族國家相去甚遠: 其境內包括哈布斯堡帝國(奧地利)的部分領土、非德語人口的聚居地以及部分(但不是全部)普魯士領土. 在這五十年中, 德國民族主義者越來越清晰、熱情地概述了他們的目標: 他們不斷地談論和寫作未來德國的形態, 以及它是否可能有憲法、代議制議會, 甚至可能是共和制政府. 由於報紙和期刊的快速增長, 尤其是在 1830 年之後, 民族主義者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傳達給中歐的廣大民眾, 儘管主要是其他受過教育的城市精英. 絕大多數德國人生活在農村, 他們在那裡長期經歷著不安全和艱辛. 1840 年代, 對現狀 status quo 持批評態度的人對專制統治者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大, 而歉收則導致了 1848-49 年德國(和泛歐洲)革命. 1848 年 3 月至 5 月, 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在廣泛選舉的基礎上選舉產生, 並首次召開會議.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 其成員就基本的社會、經濟和國家問題展開辯論, 但缺乏將他們的決定強加給各個州的權力. 到 1849 年 3 月, 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在國家主導的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下被迫撤退. 次月,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絕接受德國王冠, 稱這將是他脖子上的狗項圈. 1850 年代, 德國工業革命並不像歷史學家曾經認為的那樣貧瘠或反動, 而是勢頭強勁, 自由市場經濟興起. 工業騰飛為普魯士帶來了新的財富和國際尊重, 許多快速工業化的地區都位於普魯士境內. 但普魯士政治家既不夠強大, 也不夠大膽, 無法挑戰哈布斯堡帝國在中歐的霸權 hegemony. 「第三德國」的想法也沒有得到支持. 1860 年代初, 普魯士軍隊的擴張和改革被視為確立普魯士權力的先決條件, 但當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要求招募新兵時, 卻遭到了普魯士議會自由派的反對. 隨後的「憲法衝突」似乎將專制主義與自由主義、憲政主義和議會制對立起來. 1862 年 9 月, 普魯士國王任命奧托·馮·俾斯麥打破僵局. 俾斯麥起初沒有成功: 鎮壓並沒有趕走自由反對派. 俾斯麥逐漸得出結論, 與奧地利的軍事攤牌將解決普魯士的內部和外部挑戰. 因此, 1866-71 年的戲劇性事件就此展開.
普魯士王國 (主要成員)
薩克森王國
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
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國
奧爾登堡大公國
薩克森-魏瑪-愛森納赫大公國
薩克森-勞恩堡公國
安哈爾特公國
布倫瑞克公國
薩克森-阿爾滕堡公國
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
薩克森-邁寧根公國
利珀公國
羅伊斯-格拉公國
羅伊斯-格賴茨公國
紹姆堡-利珀公國
施瓦茨堡-魯多爾施塔特公國
施瓦茨堡-松德豪森公國
瓦爾德克和皮爾蒙特公國
......
https://germanhistorydocs.org/en ... n-germany-1866-1890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和他的首相 Minister-president  俾斯麥充當聯邦掘墓人


普魯士政治
前德意志帝國: 國會大廈解散
德意志帝國的損害. 德國總統興登堡 1933 年 2 月 1 日在德國國會大廈舉行會議, 該會議是由中央聯盟和國家社會發展黨制定的.
注: 德國共產黨實際上無法開展競選活動; 其許多官員被置於「保護性拘留」之下. 著名的社會民主黨人士也遭到迫害和逮捕. 准軍事組織突擊隊 (SA)、黨衛隊 (SS) 和鋼盔隊接管了警察任務並製造了恐怖氣氛. 儘管採取了這些措施, 納粹黨還是未能實現其在 1933 年 3 月 5 日德國國會選舉中獲得絕對多數的目標: 僅獲得 43.9% 選票. 社會民主黨獲得18.3%選票, 德國共產黨以12.3% 得票率成為第三強. 由於票數平衡, 納粹黨不得不與「黑白紅陣線」結成聯盟.  「黑、白、紅陣線」是由德國國家人民黨、鋼盔黨和聯邦黨組成的選舉聯盟.
https://brandenburg-33.de/reichstagswahlen/

柏林, 1847
複製品
普魯士工業蓬勃發展, 跨入現代坦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3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4-9-21 19: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4-9-23 16:30 編輯




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四世
腓特烈·威廉四世(1795 科隆 — 1861 普魯士波茨坦), 1840-1861 年擔任普魯士國王, 其保守政策引發了 1848 年革命. 革命失敗后, 腓特烈·威廉走上了反動路線. 1857 因中風而喪失了行動能力, 他的兄弟, 未來的威廉一世成為攝政王(1858-61).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Frederick-William-IV

克里斯蒂安·丹尼爾·勞赫 Christian Daniel Rauch,  約1850
艾森古斯青銅雕塑
新古典主義藝術是繪畫和其他視覺藝術中廣泛而有影響力的運動, 始於 1760 年代, 1780-90 年代達到頂峰, 一直持續到 1840-50 年代, 在繪畫中, 它通常強調在描繪古典主題和題材時採用簡樸的線性設計 austere linear design, 使用考古學上正確的設置和服裝, 藝術中的新古典主義是一種基於古代希臘和羅馬藝術的審美態度, 它喚起和諧、清晰、剋制、普遍性和理想主義......
https://www.britannica.com/art/Neoclassicism#ref401665

軌道截面
約1866, 鋼
DHM 歷史軍事收藏以前德國歷史博物館 (MfDG) 收藏為基礎, 該博物館本身建立在舊軍械庫庫存之上, 為軍事收藏提供了基礎. 歷史博物館涵蓋了不同主題領域, 例如從中世紀到今天的軍事工具、日常物品、裝飾藝術品和技術文化文物. 金屬的用途廣泛並且很容易識別, 例如一套壯觀的盔甲、一顆子彈、一把槍、一枚硬幣、一台冰箱或一把花園鏟. 金屬種類繁多, 很快就揭示了這對歷史收藏中金屬保護者的職責以及他們所保管的物品的複雜性的影響. 物品及其與歷史事件的關聯性強烈影響著決策—保存什麼以及保存到何種程度. 鋼盔上被子彈打穿的洞(佩戴者可能會受傷甚至死亡)就是一個例子, 洞無法被填補, 因此歷史維度仍然清晰可見. 由於物品上混合了各種材料, 金屬修復人員經常與其他部門的修復人員一起工作. 一個特別挑戰是將物品展示在展覽中. DHM 金屬修復部門開發了一種專門底層結構, 以「動作姿勢」打造栩栩如生的中世紀盔甲展示. 這項技術正在進一步發展.


硬煤
德國煤炭
氣候與二氧化碳 煤炭 化石燃料
儘管可再生能源使用不斷增加, 但該國溫室氣體排放卻停滯不前, 煤炭的未來使用成為德國關於能源轉型及其緩解氣候變化努力的政治辯論的核心. 目前, 德國仍然是最大的褐煤生產國, 但已於 2018 年關閉了最後一批硬煤礦. 如果政府落實其多利益相關方煤炭委員會的提議, 最後一批煤電廠和褐煤礦可能會在 2038 年關閉. 本情況說明書彙編了德國褐煤和硬煤行業背景信息. [更新: 德國不再是世界最大褐煤生產國]
-
"行業評估"曾經提及, 全球最大煤炭儲量在美國阿拉巴契山脈和德國魯爾區, 但目前大多數露天煤礦均已停產並封閉. 拉巴契山脈稀有金屬和鋰儲量亦非常可觀.
https://www.cleanenergywire.org/ ... al%20mining%20left.

煤氣爐
本生燈
一種在點火前將可燃氣體與可控量的空氣混合的裝置; 它產生的火焰比單獨使用環境空氣和氣體時產生的火焰更熱. 本生燈以德國化學家羅伯特·本生 (Robert Bunsen) 名字命名, 他於 1855 年發明了本生燈(設計者是 Peter Desdega, 他很可能修改了 Michael Faraday 的早期設計), 它是煤氣爐燃燒器和煤氣爐的前身. 本生燈由一根金屬管和一個底座組成, 金屬管的下端有一個進氣口, 進氣口可能有一個調節閥; 管子兩側的開口可以通過一個套環調節, 以根據需要吸入儘可能多的空氣. 空氣和燃氣的混合物(最佳比例約為 1 份燃氣和 3 份空氣)在燃氣壓力的作用下被推到管子的頂部, 然後用火柴點燃. 它燃燒時會產生淡藍色火焰, 主火焰呈小的內錐體, 次火焰幾乎無色, 呈較大的外錐體, 這是當剩餘氣體被周圍空氣完全氧化時產生的.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Bunsen-burner

character to english

停止, 否則將萬劫不復.
普魯士與奧地利分道揚鑣, 1848/49
複製品


柯尼格斯格拉茨戰役
普魯士紅色驃騎兵 Red Hussars 攻擊奧地利龍騎兵 Dragoons
威廉·亞歷山大·邁耶海姆, 柏林, 1866, 布面油畫.
普魯士軍隊技術裝備占絕對優勢, 火車快速部署, 槍械先進, 電報信息如虎添翼. 儘管多個王國與奧地利結盟參戰.
https://www.dhm.de/en/press/road ... ers-kommen-koennen/





可能是繳獲的奧地利軍旗-多色橫條式, 沒找到當時普魯士同類軍旗.


1835 阿德勒機車模型



德萊賽撞針激發槍
贏得 1866 普奧戰爭並催生德意志民族
撞針槍與火槍 Needle-guns vs. Muskets
德萊賽撞針槍確實是步槍製造領域的一場革命,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支栓動和後膛裝填式步槍. 這種新系統可以實現更高射速, 它標誌著步槍設計新時代開始, 並影響了許多其他類似型號的誕生.
德萊賽撞針槍, 1841, 普魯士.
由普魯士槍械製造商約翰·尼古拉斯·馮·德萊賽設計. 普魯士人對步槍的開發秘而不宣, 因為他們不想讓敵人知道手中王牌. 當它被接受服役時, 為了隱藏其真實性質, 被指定為輕擊髮式 1841 型. 在與奧地利開戰時, 整個步兵部隊都裝備了新型德萊賽 1862 型步槍. 撞針槍的特殊之處在於槍管後部的槍栓 bolt 系統. 槍栓內裝一根撞針, 負責點燃彈藥底火. 一旦槍栓將槍尾鎖住, 撞針就會被推向彈簧. 扣動扳機, 撞針就會被釋放並擊中彈藥底火. 彈藥筒由一個裝 7.4 粒(4.8 克)黑色火藥的紙殼、一個雷管和一顆裝在一個稱為彈殼的獨立紙殼中的 15.4 毫米子彈組成. 由於彈藥筒是從槍尾裝填的, 因此裝填起來更加容易和快捷. 儘管存在某些缺點, 例如大量氣體從槍膛逸出導致射程相對較短, 只有600 米, 但德萊賽針槍仍然優於奧地利洛倫茲步槍.
洛倫茲 1854 型線膛槍. 照片由 Antique Military Rifles CC BY-SA 2.0 拍攝
洛倫茲 1862 型是一種前膛裝填擊發步槍, 取代了奧地利帝國軍隊中的老式奧古斯丁步槍.
它發射一顆裝在紙質彈藥筒中的 0.54 子彈, 子彈通過木杆從槍口裝填. 這種步槍採用了一種相對現代的擊發系統, 使用外部安裝的雷管點燃彈藥筒內的火藥. 它的帶膛線槍管射程可達 1,000 米. 儘管洛倫茨步槍的射程更遠, 精度更高, 但它在戰場上的表現仍遠不及德萊賽步槍. 原因有兩個, 首先是射速. 使用新的後膛裝填系統, 德萊賽步槍手每分鐘可以發射 10-12 發子彈. 這比他們使用洛倫茨步槍的能力高出五倍. 普奧戰爭期間, 奧地利軍事領導人仍然使用步兵大規模突擊戰術. 因此, 更高射速導致命中率相應更高. 能夠從後膛裝填步槍是針槍相對於火槍的另一個優勢. 配備德萊賽的步槍手即使在移動中也能以蹲伏和俯卧姿勢裝填步槍. 由於洛倫茨步槍是從槍口裝填子彈, 奧地利步槍手必須站著裝填.
納霍德戰役大屠殺
1866 年 6 月 27 日的納霍德戰役是針槍在戰爭中的一次洗禮. 奧地利人帶著過度的信心投入戰鬥, 旨在通過大規模的步兵進攻擊潰普魯士軍隊. 另一方面, 裝備德萊賽針槍的普魯士人已經準備好迎戰他們. 戰鬥開始后, 奧地利第 6 軍團司令威廉·馮·拉明元帥決定使用 19 世紀戰爭的傳統戰術. 他派出一個步兵旅, 排成縱隊, 將普魯士軍隊從納霍德村前高原上趕走. 奧地利軍隊一接近普魯士防線, 雙方部隊就開火了. 那一刻, 普魯士人為何佔優勢變得顯而易見.
1866 年 6 月 27 日, 納霍德.
當奧地利士兵站在空曠的地方, 重新裝填洛倫茲步槍時, 普魯士人已經重新裝填了他們的德萊賽針槍, 並又一次開火. 站在外面的奧地利士兵一下子就被殺了一半. 當奧地利人正試圖從震驚中恢復過來時, 普魯士人又重新裝填了步槍, 又開了一輪齊射......
https://www.warhistoryonline.com ... le-gun-a-rifle.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9: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