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妖魔化文革的暴力己成喪心病狂

[複製鏈接]

8500

主題

8690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654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4-2-8 2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妖魔化文革的暴力己成喪心病狂






至於儒家說的什麼秦始皇「殘暴」,無非是指他消滅了六國諸侯,建立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焚書坑儒。林彪也大罵「秦始皇焚書坑儒」,還別有用心地攻擊秦始皇「不民主」。其實,消滅六國諸侯,焚書坑儒,都是革命行動,是實現中國的統一,鞏固新興的封建制度所必需的,是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

秦始皇作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對農民當然也是實行暴力統治的。

但儒家所說的秦始皇的「殘暴」,顯然並不是指這個方面,而是指他對奴隸主復辟勢力的鎮壓。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最殘暴的是代表沒落反動階級的儒家。儒家滿口「仁義道德」,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十分毒辣兇狠。他們對革命人民和法家的鎮壓和屠殺,手段之殘暴無所不用其極。

這幫反動傢伙對革命人民哪裡有什麼民主? 在他們拚命要恢復的奴隸制度下,奴隸主對奴隸有什麼民主? 趙高這個儒,代表著沒落奴隸主勢力,他上台後,就瘋狂屠殺了大批法家革新派。

他對革命的勞動人民的鎮壓,就更加兇惡了。儒家殺人的血腥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復辟勢力上台,革新者就會人頭落地,廣大勞動人民更要深受其害;對於復辟勢力,只有實行專政,實行獨裁,才能鞏固新興的社會制度,鞏固國家的統一。秦朝之所以滅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革命暴力運用得還不夠,對反革命的儒殺得太少,有一些漏網了,有一些養起來了,鎮壓反革命不夠徹底。

這些反革命的儒、奴隸主復辟勢力的存在,正是趙高篡權、妄圖復辟的社會基礎;也是後來乘農民起義之機大搞復辟活動的反動力量。

秦末農民大起義與法家路線的繼續推行

馬克思指出:「沒有對抗就沒有進步。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規律」。秦朝是地主階級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從封建制度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著農民階級和地主階 級對抗性的矛盾。這是封建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應該從這種基本矛盾的發展和激化中去尋找。

秦始皇畢竟是一個封建帝王,在剝削、壓迫勞動人民這一點上,他所代表的地主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特別是他修造阿房宮、驪山墓,濫用了民力,妨礙了生產,激起勞動人民的反對。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就已經有一些小規模的農民反抗鬥爭。

但是,「失在於政,不在於制」,當時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基本上還是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關係也正在不斷調整,大體上是相適應的,生產力有所發展。秦始皇堅持法家路線,打擊矛頭主要指向六國舊貴族,指向以儒家為代表的復辟勢力。「焚書坑儒」,鎮壓奴隸主貴族復辟勢力,是廣大農民所擁護的。當時,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還沒有激化到大規模外部對抗的程度。

鑽進新興地主階級政權內部的奴隸主階級的陰謀家、野心家趙高篡權以後,中斷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線,逐步推行復辟倒退的儒家路線。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社會性質雖然還沒有根本的變化,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卻大大加重了。

這種奴隸主式的殘酷壓榨,使當時的社會基本矛盾激化起來,導致了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的爆發。「在中國封建社會裡,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歷史並沒有按照復辟勢力的代表趙高的主觀願望向後倒退,而是恰恰相反,趙高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秦末農民大起義打擊了趙高操縱的正在開歷史倒車的反動政權,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同時也沉重地 打擊了奴隸主復辟勢力,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歷史的進步作出了貢獻。這在客觀上也為法家路線的繼續推行掃清了障礙。

趙高把持的反動政權是當時繼續推行法家路線的主要障礙,不推翻它,社會就不能繼續前進。新興地主階級革新派對於趙高的反革命行徑曾經進行了程度不同的鬥爭。

在趙高篡權之際,蒙恬、蒙毅看出了趙高是「孽臣逆亂」,上書反抗。在趙高篡權之後,李斯逐漸認清了趙高的反革命猙獰面目,想要起來進行鬥爭,曾上書揭露趙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建議秦二世剷除這個國家的禍害?。

他們受時代、階級和自己的思想的局限,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帝王身上,而不是充分運用自己掌握的軍事、 政治力量進行鬥爭,不依靠當時整個新興階級的力量,更不知道也不可能依靠和發動人民群眾。

而且,大勢已去,悔之晚矣!結果,不但無濟於事,反而遭到復辟勢力更狠毒的迫害和殺害。在趙高的反動統治下,「宗室振恐」,「群臣人人自危,欲畔(叛)者眾」;但卻沒有一個人能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反對奴隸主貴族復辟的歷史任務,自然地落到了革命農民身上。農民革命的風暴一起來,趙高操縱的這個貌似強大的反動政權,就象紙糊的房子一樣倒塌了。

「散處閭巷之間」的「六國公族」是推行法家路線的又一障礙。秦始皇當權的時候曾通過遷徙、收兵器、焚書坑儒等措施,對六國舊貴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防範和鎮壓。

但是,地主階級畢竟也是剝削階級,它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它對舊貴族採取的這種自上而下的措施的局限性,不可能從思想上、政治上徹底清除這些復辟勢力。

在農民起義的過程中,這些以各種偽裝潛伏在各地的反動傢伙乘機紛紛跳了出來,也要「造反」,有的混進農民起義隊伍,企圖借農民軍的力量實現自己的野心,「報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業」?

有的擁兵自立,割地稱王;有的妄圖用儒家的反動理論影響起義軍領袖,以改變農民鬥爭的方向。農民革命的英雄們飽嘗了諸侯割據的苦難,堅決粉碎了復辟勢力「立六國后」的陰謀。

農民起義軍的傑出領袖陳勝堅決拒絕了混進農民起義隊伍的孔丘後代孔鮒要他「興滅繼絕」的反動 說教,他說:「六國之後君,吾不能封也!」毅然決然地建立了農民革命政權。

後來,由於六國舊貴族和混進農民起義隊伍的反動儒生的破壞和起義隊伍本身的某些 弱點,陳勝、吳廣起義最後是失敗了。但是,在農民大起義期間,奴隸主復辟勢力受到了農民軍的沉重打擊。原關東六國各地仍然保存著的奴隸制殘餘也被進一步掃除。儒家的反動政治路線遭到了慘重的失敗。

在秦末農民戰爭之後,又經歷了以項羽和劉邦為代表的儒法兩條路線的大搏鬥。這場大搏鬥又以 法家路線的勝利而結束。劉邦繼承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線,在女政治家呂雉和法家蕭何、張良等協助下,為創建和鞏固中央集權的西漢封建王朝進行了多次重大的鬥爭。

劉邦、呂雉以後,文、景、武、昭、宣幾個皇帝也都是堅持法家路線的。他們經過一百多年的反覆鬥爭,基本上打垮了奴隸主殘餘勢力的復辟活動,打敗了不斷侵擾的匈奴奴隸主軍事政權,捍衛了新興的封建制度和國家的統一。

秦始皇開創的封建大一統局面,到漢武帝的時候基本上得到鞏固。正是在秦皇、漢武這個時代,我國初步形成了強大的統一的國家,這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進步。

儘管文章寫於1974年,內容又是分析秦朝覆亡的原因,可是讀起來卻感到其中每一個字都是在寫當今中國,在寫毛主席逝世后的中國40多年,甚至其中每一個具體事件每一個具體人物,都能夠從最近40多年的歷史演變中找到原型。

正是因為文章極其準確地預見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窮人政權覆亡的全部過程——準確得似乎不是在預見而是在回顧——才會讓人讀起來如此的驚心動魄,如此的感慨萬千。之所以感慨萬千,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早在1974年以前,包括江青在內的文革派,就知道了主席逝世後會發生什麼,包括自己會被判處死刑等每一個細節,都預先知道得清清楚楚。

文中寫得十分明白,秦始皇生前執行法家路線的所有人,後來全部被盡數處死,無一人倖免。可是,明知死到臨頭的江青卻十分平靜地端坐於寓所之中,既沒有進行任何反擊的準備,更沒有提出投降求生的要求。

在此,我們十分真切地看到了理想主義者的內在悲劇:不是不能為之,而是不去為之。如同哲學家培根所言「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這既是中國歷史上所有變革者悲劇的共同根源,更是當代中國左派擺脫困境最大的道德障礙,是中國左派與右派相比最大的選擇劣勢。左派受內在道德的約束,往往只堅持選擇那些高尚手段,而對明知成功有效的那些卑鄙手段,往往是連想都不想地便棄之不用;而右派則沒有任何道德約束,在政治鬥爭中完全是不擇手段。

由於左派總是有所顧忌,右派總是不擇手段,所以吃虧的往往總是左派。大家從文章中可以看到,江青等對秦朝滅亡原因看得十分清楚:「秦朝之所以滅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革命暴力運用得還不夠,對反革命的儒殺得太少,有一些漏網了,有一些養起來了,鎮壓反革命不夠徹底。」這的確是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法國大革命之所以能夠勝利,就在於充分運用了革命暴力,僅一天之中判決的死刑犯就超過一千四百人。英國大革命同樣是殺得反革命哀鴻遍野,革命領袖克倫威爾甚至意猶未盡地說「如果不是英吉利海峽的阻擋,我會把歐洲大陸的反革命也殺得血流成河」。所以,法國左派勝利了,英國左派也勝利了,包括對反革命進行暴力鎮壓的所有國家,左派全都獲得了勝利,成功建立了民主制度。

唯獨中國左派失敗了,不僅沒有鎮壓一個走資派,反倒遭到了走資派的全部鎮壓。連身為國母地位的江青都被判處了死刑,跟隨造反的左派會被鎮壓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據說僅河南一個省份遭到鎮壓和處分的左派就約有上百萬人。妖魔化文革的暴力己成喪心病狂。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1: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