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郎閑話182 - 《醫者之心》

[複製鏈接]

1713

主題

1714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12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巴郎 發表於 2023-4-10 1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巴郎閑話182  -  《醫者之心》
一一一一
從古而今,醫者之心,總是被人所稱道。
醫者之心,通常認為是仁慈博愛之心。
「救死扶傷,實現人道主義」。治病救人,普惠眾生,是醫者奉行的圭臬。
杏林之子,學貫醫術,懷濟世救民之志,秉治病理患之心,穿州過府,行走江湖,親炙藥石,懸壺診脈,解民之倒懸於水火,治病之危重於膏肓。每逢戰亂、天災、人禍、瘟疫等動蕩時刻,常見醫者,以蒼生為念,挺身而出,不顧自身安危,舍一己而為大眾,奔赴危地,救死扶傷,療疾贈葯,譜寫過英雄華章,歷史上千秋留名。

然而現在,這種仁慈博愛之心,卻是如鳳毛鱗角,很難見到了。
以前醫者以治病救命為第一要務,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泘屠,救命乃大事,醫資是小事。救活一命,治癒一病,病人無錢酬答,醫者倒貼藥石,卻是高興,自謂做了善舉好事,功德無量。
而今呢,卻是顛倒過來。醫院好似衙門,醫生好似判官,民眾有病,排隊掛號,反覆奔波,還是難見醫生尊面。病勢垂危病人,即使被抬到廊下院中,醫者卻視若無睹聽若無聞,非要按照規矩,先交費付款后,方才診斷治療。
傳統醫德,淪喪殆盡,卻是為何?
有人說,此乃時移世遷,那些傳統道德,業已過時,自然被淘汰,代之以利益攸關,這,或許就是社會進化的結果。

普通人看病難,中外皆然,不獨是某一國之問題,也不獨是某一制度之問題也。
中國,和世界各國,雖然政治制度醫療制度會有所不同,但看病難,卻是共性。
有眾多國家推行公費醫療或免費醫療,如英國的「國家衛生服務」(NHS),按說是一件好事,病人福音。可是由於制度瑣細,規矩繁多,干好乾壞一個樣,大鍋飯,阻礙了醫護的積極性,消磨了醫護的良知,醫護受條條框框約束,怕損及自己職業生涯,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於是大家按步就班,人泘於事,推委敷衍,扯皮拉筋,不願幹事,懶惰至極。導致積弊深重,效率低下,人人都知這些弊端,但制度如此,再難改良,又有何法?
中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為根除此弊,取消了公費醫療,效法美西發達國家,改行全民醫保。原意是病人繳納一部分醫費,或是完全私費,就能對就診醫院和醫生,有一定選擇權利,也可加以評價,促進改善。而醫護方面,也少了許多規矩條框束縛,能調動起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放開手腳,提升技巧創造收益。雙方共同努力,就能解決長期存在的看病難的問題。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就診難的問題是緩解了,但新問題又出現了。
沒有了制度規矩的約束,完全放開,使得許多醫院一切向錢看,不論私費還是醫保,均以賺錢為第一要務。沒有錢,哪怕是頻死病人,也會被拒之門外,不予搶救。為了賺錢,不惜巧立名目,敲榨勒索,無所不用其極。許多不必要的化驗項目器械檢查,許多可吃可不吃的藥品輔劑,許多瞞報實情虛假病況以促銷治療推行手術,千種手段,萬般變化,均以掏空病人荷包為樂事。一場生病,往住導致病家傾家蕩產,負債纍纍。
傳媒總在揭露醫院生財無道,指責醫護見死不救,其實,醫院還是治病救人場所,醫護呢,也還是救死扶傷的天使。每當危難困厄之時,例如天降瘟疫肆虐,三年新冠疫情,醫護人員奮不顧身,日以繼夜,戰鬥在臨床第一線,為緩解病況、挽救生命,閃爍著英雄無畏的亮點,譜寫出可歌可泣的事迹。
所以,醫者的道義良心呢,還是存在的,與古之醫者相比,也毫不遜色。只是效率和效益兩極分化,使得醫者仁善博愛之心,蒙上了制度規則的灰塵,一時半會難以清潔乾淨,回歸如原本那玉壺冰心老樣子。

公費醫療效率低下,私費醫保見錢眼開,制度規矩繁頊,醫者之心蒙塵,醫療現實如此,恐怕短期難以改善,那麼,如何避免陷入如此兩難窘境?
既然改變不了制度,那就改善自己吧:
飲食起居行,耳目思聰辯,看重珍重保重倚重自己。
或許避免不了去醫院的前提,但可致力於減少去醫院的次數。
========================
巴郎  記於  2023032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12: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