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郎。《拾舊沙河夢》008。茶館聽書

[複製鏈接]

1082

主題

1083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2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巴郎 發表於 2022-8-17 16: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巴郎。《拾舊沙河夢》008。茶館聽書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八。茶館聽書

沙河茶館是舊式磚木結構,街面橫開,約兩三個鋪面寬。門臉向後退了丈許,與公路隔開距離,顯得寬敞。青石板鋪就的地坪上,打著土藍布遮陽,下面橫七豎八地,隨意擺放著桌椅茶几和竹篾躺椅,供茶客在此聊天打牌。
茶館進門處豎掛著招牌《沙河茶館》,白底黑字,略微泛黃。進門靠邊牆,一溜兒排著齊腰高的灶台,灶火吞吐,水霧繚繞。門口那口大鍋里,熬著老蔭茶,是當地百姓常喝茶飲,四季皆宜。每年茶農修剪茶樹時,收集了老茶葉和枝幹根莖,一併切碎蔭干。一鍋水,放上斤把,大火熬開,搯在粗陶大碗里,熱氣騰騰,紅亮清香。路人或攤販,花一分錢買上一碗,就著自帶的乾糧吃下去,充饑止渴,又暖和了身體。另外的灶台上,燒著三個半人高,能裝幾十斤水的大鐵皮壺,壺中開水一直沸騰著,準備為茶客泡茶用。最靠里的大鍋上,架著幾格蒸籠,裡面蒸著讓茶客擦臉揩手的白色毛巾。
進得門來是大堂,入口處擺著櫃檯。櫃檯上排著廣口透明玻璃罐,能裝數斤茶葉,磨砂罐蓋密閉封口。通常茶館有七八種茶葉供客選擇,有綠茶紅茶烏龍茶及藥茶,從最便宜的香片花茶,到各地名茶,直到昂貴的獅峰龍井或明前新茶,準備齊全,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品位的客人的愛好需求。

一進大堂,就有跑堂倌前來接引,視客人多少,安排桌椅。隨即手腳麻溜地擺放茶托茶杯茶蓋,並免費送上一碟椒鹽瓜子,然後,垂手站在主客身側,靜等點茶。點好茶后,跑堂倌將茶從密封瓦罐中舀進茶杯,提來水壺沖茶。他將幾十斤重的開水壺提起,舉齊肩高,壺嘴對著杯口,略微傾下,一股小手指粗細的開水冒著灼人熱氣,箭一般射出,直進拳頭大小的茶杯之中。由於力度拿捏掌握巧妙合宜,剛剛能將茶杯裝滿,又無一滴茶水濺出,是沖茶的最精彩處,非得有數年的水磨功夫方行。沖好茶后,跑堂倌又送來卷裹著蒸得滾燙的毛巾,供客人擦揩臉手。大堂頂上,安放著排扇,即是用長達丈許的寬楠竹片,將十餘片並排排列的棕葉蒲扇夾在中間固定好后,將排扇用粗繩懸掛空中,另有拉繩垂下。夏天天熱,吊腳樓向河一側的窗戶都敞開,河風可乘虛而入。茶館也僱人拉繩,用排扇送茶客一絲陰涼。若是冬天,則用報紙糊住板壁透風空隙,厚實帷幄遮住門窗,再在桌間放上燃燒得旺旺地青杠木炭火盆,客人亦可要求小巧的火炭竹籠,放在膝蓋上暖手。
坐大堂的茶客,有獨自來的,也有邀朋結友來的,甚至拖家帶口,大人小孩,三姑六婆一大家子人一起來的。客人若有生意相商,閨蜜損友有話私聊,或自詡風流儒雅不屑於與市井俗眾同流合污者,則可多花一毛(角)錢,經樓梯上到二樓,坐在臨河的隔間里,看著窗外的景緻,交談品茗。除了喝茶,茶館還提供棋牌娛樂,也售賣瓜子蜜餞,乾鮮果實,糕點小吃,各味鹵燒,明碼標價,童叟無欺。若你想與朋友家人杯盞交錯,胡吃海喝,堂倌也能從旁邊飯館,為你買來佳釀美餚,使你大快朵頤。
茶館是休閑的好去處,深受中老年人喜歡,許多人是常客,每天光顧。早上溜彎健身後,將鳥籠掛在門外樹枝上,來此喝杯早茶,就著小吃點心,花費不大,自得其樂。中飯以後,或獨自或邀友一起來,要上一壺清茶,或玩棋牌,或看報刊,家長里短,鬧哄熱烈。也有人在躺椅上假寐,養精蓄銳,等待下午重要時刻的到來。

沙河茶館聘請曲藝社或民間藝人,通常在下午來茶館,在大堂一角的小舞台上,為茶客表演。表演費通常加在茶錢里,每位兩分到五分錢,視情而定。如你覺得表演精彩,也可自行另加打賞。從2點鐘開始,通常是曲藝節目,有專工樂器的,二胡,三弦,揚琴,笛簫,鼓鈸等,為你來上一段;也有快板,邊打竹片邊說唱;相聲,兩個穿長衫的大人,手拿摺扇,在台上象孩童一樣鬥嘴; 評彈是很賞眼的,藝人多為年輕女子或半老徐娘,穿著高領旗袍,翹著二郎腿(右腿疊放在左腿上),懷抱琵琶,半掩著臉,手上戴著指套,一撥弦,便叮叮咚咚地彈唱起來。記得評說得最多的是貧寒士子上京趕考中了進士娶了富家小姐的唱本,如《西廂記》《梁山泊祝英台》等。悲情的也有,如《竇娥冤》《蘇三起解》等。評彈到精彩處,藝人媚眼流盼,聲音婉轉,配著琵琶清脆圓潤響聲,直如一隻無形的手,扣住了你的心弦,贏得許多讚歎和喝彩。
我那時還小,上小學低年級,7 - 8歲吧?那時四點鐘放學,放學后時間還早,父母還在上班,家裡沒人。於是,在路邊大石旁,拿出書本,三兩下做完作業,收進書包,就蹭到茶館跟前。那時我媽媽在沙河供銷社工作,茶館飯店澡堂等,都是供銷社的下屬機構,茶館的工作人員,論起來與我媽媽是同事,平時見面我都得以叔叔阿姨稱呼,倒是混得臉熟。見到我們,知道是來蹭戲的,朝我們點點頭笑一笑,或是視而不見,於是我們心照不宣,呲溜一下,就鑽進了茶館。進了茶館,當然是沒有茶水小吃侍候,也沒有椅子安坐。那時人小,並不在乎這些,在人叢中,一門心思往前鑽,直到小舞台前,才穩住腳步,站著不再動彈。
茶館每天下午四點鐘起,請得藝人說書,這是茶館娛樂的重頭戲。舞台正中放一張長條案桌,四尺長兩尺寬,一塊紫紅色厚重平絨布幔復蓋著桌面,直垂到舞台地板。桌面上置青花杯盞的蓋碗茶。說書人中年老年都有,時有變換,通常以說本而定。一本書,一兩天是說不完的。說書人把書先分成章,再分章成節,即是我們常說的回合。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寫成通俗易講的腳稿,即說本。同本書,可以有不同的說本,由說書人的師承而定。要說書,先要拜師,學說本門前輩相傳,再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一定增刪加減,再傳下去。一本書,短則幾十,多則幾百回合,一天通常說兩個回合,加上中途的停頓休息,約莫2個小時,在6點鐘結束,又繼之以曲藝表演。

我最念念不忘的說書人是張鐵嘴,他是五梁橋那邊的人,屬沙河子四段。他雖份屬曲藝社,但只是挂名點卯,平時多是單幹,各處跑穴。他五十來歲,國字臉,不苛言笑,穿著灰布直袍,戴暗色瓜皮帽,一條長幅灰色圍巾繞頸而過,再搭拉在胸前,配上圓片黃銅眼鏡,頦下三綹兩寸長須。他拿著摺扇,緩步走上台來,身後跟著一個不到20歲的苗條清秀女徒弟。他坐在桌后高背硬木太師椅上,徒弟走上前來,從手提的書袋中拿出說本平放桌上,翻到要說的回合,在書角壓上一方鎮紙,再將一條長方形烏木即驚堂木,放在師傅右手側桌上。待徒弟安頓妥貼,坐回到椅側后的矮椅上后,師傅方將茶杯端起,揭開蓋碗,輕輕地淺啜幾口,品品唇齒間茶香餘味。放下茶杯,靜默片刻。左手打開摺扇搖上幾搖,右手按壓在驚堂木上,再收攏摺扇,清清喉嚨,輕拍一下驚堂木,面對茶客聽眾,張嘴開講起來。
張鐵嘴算是茶館常駐說書人,他說書風格婉約細膩,起伏跌宕,暗埋伏筆,前後呼應。說一部書,從開始的開宗明題,到具體的謀篇布局,將人物事情,一件件,一場場,曲折離奇,抽絲剝繭,道來清清楚楚,說得明明白白。說書過程,先簡略概括昨日故事,順次講說新章,即有平敘倒敘,也有夾敘夾議。特別是古文詩詞,念誦一段,再用白話文講解一番,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市井聽眾,也能記住誦出。
張鐵嘴說書,語氣如同與朋友交談,招人愛聽。另外,他說書還有另外的特點:
一是風趣幽默,能調動聽眾情緒,激起共鳴,引來滿堂笑聲和喝彩;
二是啣接緊密,層層推進,每個回合即有連屬又顯獨立,使半路加入的聽眾也能很快入戲;
三是峰迴路轉,撲朔迷離,緊扣心弦,使聽眾往往出乎意料,但又有「原來如此」的感慨,暗合相聲的「抖包袱」技巧;
四是貫通全書,善於迎合聽眾心理,製造不同類型的高潮,逐步醞釀,鼓盪洪波巨浪,掀起最大的高潮,終結全書。

通常放學后,溜進茶館,都4點過,近5點鐘了,說書的上一回合已完。每一回合持續約摸45分鐘,有15分鐘左右間隙,說書人品茶休息,聽眾也放鬆逍遙一下,然後準備開講下一回合了。聽完這一回合,吃飯的時間到了,得趕緊跑回媽媽工作單位,去食堂交飯票吃飯。
小學前幾年,除了犯錯被老師留校罰站以外,幾乎天天放學之後,都要去聽說書,風雨無阻。聽了不少說書,能記得的古代的有《封神榜》,《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拍案驚奇》,《三俠五義》,《七劍十三俠》,《西遊記》,《水滸傳》等,現代的則有《渡江偵察記》,《烈火金剛》,《林海雪原》,《潛流三部曲》,《苦-迎-朝三花》《上海的早晨》,《張恨水白話文集》等,不一而足,有些片斷,至今還彷彿印象在心。
常聽說書,到細膩處,總感曲折迂迴,別有洞天;到激烈處,總覺豪義俠情,血脈賁張;到精彩處,總能引人入勝,欲罷不能;到高潮處,總會餘韻不斷,回味無窮。聽書,潛移默化,跟隨著說書先生,見識了不同的人生,開拓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身的素質底蘊,今日回顧起來,終己一生,更覺著受益極大。
巴郎  記於20191218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5: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