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紫藤

[複製鏈接]

728

主題

728

帖子

448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逾期不候 發表於 2022-2-9 09: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老家的院子是成都平原一處普通的農家院。院子沒有圍牆,過去只在四圍種上竹子,以竹子為界與田埂、小道分出界線,向內算是自家院壩。院內正對龍門兒的茅屋是堂屋,左右兩邊兩排茅屋分別是大舅和幺舅與外公外婆的住房,房子圍起來的院壩兩家共用,院子前後各有一小塊自留地。後來大舅一家搬去城裡,外公外婆就和幺舅一起過。

土地,是農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土地可以栽種、收穫,可以養活一家老小。母親說,她小時候家裡窮,一月中總有靠借貸過日子的幾天。四姨出生那年家裡分了田,有了土地,就有了希望。外公外婆是勤勞的人,投入勞動換取全家的衣食,外婆常說,力氣是用不完的,不要惜力。外婆的小拇指有一點傷殘,她說:是用小車推紅薯藤時,車太重,翻了壓壞的。他們用最大的誠敬換得土地給予的報償。

忙碌的農民,難有仰望天空痴人說夢的閑暇,穹蒼渺遠,難以捉摸。唯腳下的大地,堅實可親。外公是從廣東遷居而來的客家人,為了在新居地站穩腳跟,更是腳踏實地,專心侍弄土地。在田疇交錯處,阡陌縱橫間,用心血建立家園。老家的院子是從土地里長出來的,翠竹圍起的院子里,茅屋的材料是竹子、稻草、泥土,住在裡面就住在土地和植物的懷抱。院內雞鳴蟲叫,院外秧苗茁壯,蛙聲一片。土地上歡暢著所有生靈,田邊的野草可以養豬,秧田裡的水草讓鴨子吃個飽,落葉遮蓋著蟲子是小雞的早餐。更別說紮根土壤的種子,從土裡鑽出來開出美麗的花朵結成肥碩的子實,田邊的豬鼻拱、艾草,從浸著油的地里拱出來時全都水靈靈的,讓人歡喜。

母親常讚歎幺舅能幹,說他雖然沒讀太多的書,可做什麼事都用心。大舅搬走後,幺舅種著莊稼、料理著自家房前屋后的地。家裡的竹子拔節生長時,自留地里的蔬菜、前院的臘梅、蘭花、鐵樹,後院的橘、橙、柚子,也長勢喜人。植物在他手裡有了靈氣一樣,種什麼都成活。看著城裡一株枝丫旁逸斜生、花朵雜亂無章的梅花,母親總拿幺舅的臘梅比較:幺舅的臘梅多好。枝型漂亮、香氣醇濃。這株梅沒管理好。我說:城裡人是種著玩,哪像幺舅那麼細緻地「養著」臘梅。農民把地里生長的植物當作最美好的事物,當作是最親的朋友。健壯的植物也是農民的「精氣神」。有一段時間,蘭花被人炒作得特別厲害,幺舅的蘭花養得漂亮,有人勸說幺舅養點稀有品種蘭花可以賣得好價錢,幺舅只是笑笑,如常照料所有的花木藤蘿。院子里花木繁盛,蘭花金銀花臘梅應季而開,生命蓬勃。

老家的親人從母親那一輩就開始走出鄉村,去尋求新的生存土地,開枝散葉。

遊子對故鄉的依戀如同植物紮根土地。歸來時,老家慢慢在變老,逐漸改變著模樣,稻浪消失了、翠竹死亡了、田地枯瘦了,據說老家最終也會按規劃搬遷,搬到城裡人一樣的高樓里。在變得促狹的院子里,幺舅和幺舅母還是一如最初在有限的土地上種上各種花卉、植物,老院依舊是如生命一樣的存在。一年春節回去,發現爬上屋頂的藤蔓上結滿了深顏色的豆莢,舅母說是紫藤的種子。剝開豆莢,籽粒黝黑堅硬。花季沒有時間回去,我在表妹的照片里看見了紫色的繁花,深深淺淺的一串串紫花如瀑布傾瀉,開得如煙如霞。這是我冬日見到的紫藤?深褐色乾枯的枝,帶著皺巴巴的皮,植根已然貧瘠的土地,堅韌的攀援而上。用全部的力量熬過寒冬,竟然綻放出近乎奢侈的美麗。每一朵花都是向上力量的見證,滿樹的生命力呈獻給大地一個豐滿的靈魂。

去年夏天,我陪母親和琪去桂湖公園遊玩,有幸見到了百年紫藤。公園正門內兩側,生長著距今已有500年歷史的紫藤。可能花期已過吧,只見藤條糾結盤繞,沿搭好的架伸展,形成一條紫藤長廊,「蒙茸一架自成林」,蔚為壯觀。

我拿起手機給樹下的母親和琪拍照,一老一小凝望著紫藤。綠葉和藤蔓濾過的細碎的陽光灑落兩人身上。時光彷彿凝固,我從時光這頭眺望歲月深處,一架蒼老遒勁的紫藤時時煥發新生命,一枝舒枝展葉的新苗徐徐茁壯成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9: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