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金庸祖上查嗣庭真是因為出錯一道考題,就被雍正皇帝處死嗎

[複製鏈接]
匿名
匿名  發表於 2020-7-16 18:01 |閱讀模式
  提起金庸,可謂是鼎鼎大名。但提起查良鏞這個名字,恐怕就沒幾個人知道了。查良鏞正是金庸的真名,而他的祖上是雍正年間的禮部侍郎查嗣庭。坊間相傳查嗣庭因為出了「維民所止」這樣一道考題,竟然被雍正皇帝滿門抄斬。那麼,這件事是不是事實呢?其來龍去脈究竟如何?

  看過《鹿鼎記》,我們都知道,雙兒所在的主人莊家正是因為「文字獄」而獲罪的。這場文字獄使得莊家滿門幾盡覆亡,只剩下幾個寡婦在那裡企圖報仇。很多人都認為莊家的這個案子,其原型就是金庸的祖上查嗣庭,金庸在這裡有影射之意。這一切看似合情合理,沒什麼毛病。看來,要想解開這個謎題,還得看看查嗣庭的生平。

  

  上圖_ 《鹿鼎記》

  其實,早在雍正年間,這個故事就在民間傳的沸沸揚揚了。當時人風傳有一個叫查嗣庭的考官因為出了「維民所止」這樣一道考題。「維」、「止」二字合在一起正好是去掉雍正之首的字謎。於是雍正皇帝龍顏大怒:「好你個查嗣庭,你要砍我的頭,那我就讓你滿門抄家!」然而,很多學者查遍了清宮秘檔也不見這個案子,很多史書也沒有記載。可見這個案子是子虛烏有之事。那麼,查嗣庭究竟是因為何事而獲罪呢?

  查嗣庭,字潤木,號橫浦,浙江海寧人。他在雍正年間先後任內閣大學士、禮部侍郎等職。雍正四年(1726)丙午科鄉試,時任禮部侍郎的查嗣庭被皇帝欽點為江西主考官。根據《清稗類鈔·獄訟類》記載:「或曰,查所出題為『維民所止』。忌者謂『維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也,遽上聞。······遂下嚴旨著拿問,交三法司審訊。」看似有鼻子有眼,但這畢竟是稗官野史,又是孤例,故不足為據。

  

  上圖_ 查嗣庭(?~1727)清朝大臣

  如果有人提出異議,那我們再看看別的稗官野史有無「維民所止」的記載。同時期的《請秘述聞》也記載「江西考官:禮部侍郎查嗣庭·······題:『君子不以』一節,『日省月試』一句,『山徑之蹊之矣』。」

  陳登原的《國史舊聞》也有類似記載,「雍正四年丙午,查嗣庭以『君子不以言舉人』兩句,『小徑之蹊』一句命題。」這兩種記載,雖略有出處,但大體相似。

  此外,《永憲錄》也記載,查嗣庭因「譏訕」而獲罪,但並沒有提到「維民所止」的隻言片語。如此,可見查嗣庭因「維民所止」獲罪不過是坊間傳聞罷了,並非事實。但這並不能證明查嗣庭不是因言獲罪的,我們找出查嗣庭當時出題的文獻資料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根據資料顯示,查嗣庭共出過三道題。

  第一題為《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第二題為《山徑之谿間,介然用之而為路,為間不用則茅塞矣,今茅塞子之心矣》。第三道題第一場《易經》第二題:為《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其旨遠而詞文》;《詩經》第四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以上是查嗣庭科考出的所有題目,根本沒有「維民所止」四字。雍正皇帝雖然對這些試題提出過非議,但這都是查嗣庭獲罪以後加上的罪名。清朝雖然盛行「文字獄」,但僅僅因為這些就讓查嗣庭獲罪,根本無法服眾。那麼,雍正皇帝究竟為何讓查嗣庭獲罪呢?

  

  上圖_ 查嗣庭 小楷萬年寶曆詩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一般對腐敗是比較容忍的,這也是腐敗土壤存在的一個原因。即便有過朱元璋、雍正帝這樣用重典整頓吏治也是極少數的,往往也是勞而無功,虎頭蛇尾。歷史上一直存在一個怪現象:大部分官員其實是因為政治鬥爭而獲罪的,但這個理由畢竟不是冠冕堂皇的。那怎麼辦呢?把他定性為貪官再好不過了,常在水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哪個當官的沒有個經濟問題呢?即便沒有,也讓他「莫須有」。這個罪名是最得民心的,老百姓最恨的就是貪官。

  這樣以整頓吏治的名義來除掉政治對手可以說是屢試不爽,不僅增加了政治實力,同時也收拾了民心。我們如果用這個辦法來類推的話,也是如此。查嗣庭根本就不是因言獲罪,這只是個由頭,真正的原因是政治鬥爭。

  我們知道,雍正即位以後,除了反貪,政治鬥爭也是極其激烈的。著名的驚天大案有「阿其那」案、「塞思黑」案,還有年羹堯、隆科多案。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以「朋黨」的罪名株連一大片的。而查嗣庭正是和隆科多走的比較近,雍正帝自然認為他就是隆科多的「朋黨」。

  

  上圖_ 佟佳·隆科多(?—1728年)

  雍正四年(1726)9月26日,雍正帝下旨將查嗣庭革職查辦。他給出的理由是:「查嗣庭向來趨附隆科多,隆科多曾經舉薦,朕令在內廷行走,授為內閣學士及禮部侍郎。」這麼一說不就清楚了,查嗣庭的仕途之所以順利,不就是隆科多舉薦的嗎?而查嗣庭在士林里的名望又極其高,所謂「槍打出頭鳥」,要想徹底扳倒隆科多,查嗣庭自然是首當其衝了。

  雍正帝先以這個原因將查嗣庭革職查辦,然後派兵搜查了其府邸,發現了幾本日記。日記里所記多有「譏訕」、「大不敬」之語。此後又聯繫到他所出的試題「悖謬乖張」、「有意詛咒」。於是將查嗣庭交由三法司會審。說實話,單憑几道試題是不足以定罪的,因為這些都是出自《四書》、《五經》。試題頂多不過是附加罪名而已,是不能單獨成證的。而日記則不然,最為私密,且查嗣庭在其中確實有對康熙皇帝的一些牢騷。這可是白紙黑字,賴不掉的。

  經過三法司會審以後,查嗣庭的結案報告也出來了。查嗣庭「惡積如山,罪難悉述。嗣庭身為本朝之臣子,而事事敢於譏訕,深受君父之恩厚,而念念期於詆詛,處心積慮,大逆不道,實為臣民所共憤,天地所不容,擢髮難數,萬死奚辭!」看看這份罪狀,多麼的「慷慨激昂」、「義憤填膺」,這樣做無疑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查嗣庭進行審判,簡直就是罪有應得!

  

  上圖_ 雍正皇帝

  雍正帝認為懲罰首惡的目的也達到了,也該顯示自己的「寬仁」了。因此對他的家人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判了流放。

  說實話,查嗣庭並不是因言獲罪的。其背後的真正罪名就是政治鬥爭,他只不過是充當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已。但如果以這個為罪名畢竟是上不了檯面的。所以需要私密日記和試題,這些都是對皇帝、對朝廷的「譏訕」、「大不敬」。以這個為由頭來讓查嗣庭獲罪,白紙黑字,自然就是鐵證如山了。從查嗣庭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政治鬥爭的可怕性,我們即便沒有親身經歷,單看這些文字就足夠讓人不寒而慄了!

  文:甪里先生

  參考資料:《清稗類鈔·獄訟類》《請秘述聞》《永憲錄》《國史舊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