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主席誕辰日 一起來回顧他在香港問題上的遠見卓識!

[複製鏈接]

362

主題

365

帖子

241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eehaiye 發表於 2019-12-27 09: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天,是毛主席誕辰126周年!70年前,是他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70年後的今天,中華民族已闊步走在復興新征程上。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面貌,他憑藉老一輩革命家非凡的政治膽識和高超的戰略眼光,為國家的發展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毛主席關於香港問題超凡的戰略決策,是最具代表性的決策之一。下面,有理哥就和大家一起回顧,毛主席那些關於香港問題的遠見卓識。一、「先急於要這塊小地方幹嗎?」 毛主席生前從未親自踏上香港這片土地,卻長期關注香港問題,重視香港,並早已為香港回歸作好了戰略和政治外交方面的準備。早在內戰剛剛爆發的1946年12月,毛主席就已經非常明確地闡釋過「解決香港問題可以從緩」的戰略思考。當時,毛主席會見來訪的哈默、羅德里克、陳依范三位西方記者,現場的一番對話非常精彩:哈默問毛主席:「在香港問題上中共的態度如何?」毛主席回答:「我們現在不提出立即歸還的要求,中國那麼大,許多地方都沒有管理好,先急於要這塊小地方幹嗎?將來可按協商辦法解決。」1949年初,全國大局將定,毛主席與斯大林代表米高揚談話時說:「中國還有一半的領土尚未解放。大陸上的事情比較好辦,把軍隊開去就行了,海島上的事情就比較複雜,需要採取另一種較靈活的方式去解決,或者採用和平過渡的方式,這就要花較多的時間了。在這種情況下,急於解決香港、澳門的問題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相反,恐怕利用這兩地的原來地位,特別是香港,對我們發展海外關係、進出口貿易更為有利些。總之,要看形勢的發展再作最後決定。」
二、英國政府「率先承認」新中國。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后,香港門戶洞開。10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兵團揮師南下直抵香港北部邊界后一直按兵不動,毫無繼續南進解放香港之意。解放軍之所以勒馬深圳河畔不開進香港,正是出於黨中央對當時國際局勢及香港問題的正確估計。隨後港督葛量洪收到了中央通過秘密途徑傳來的香港維持現狀的「三項條件」:(一)香港不能用作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基地;(二)不許進行旨在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威信的活動;(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港人員必須得到保護。這三條要求合情合理,港英政府欣喜地感到不能錯過這一良機,所以英國政府決定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新中國,並在《華僑日報》上刊登了「毛澤東已保證香港地位安全,英國年內承認中共」的消息。站在現在以及歷史的眼光去看,毛主席早就形成了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要從世界看中國的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冷戰格局中,毛主席已經意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極力阻止共產黨上台執政,一旦共產黨執政,它們就會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而香港作為英國在遠東政治經濟勢力範圍的象徵,暫時留在英國人手裡,比立即收回顯然更加有利些。因為英美之間、美歐之間在對華政策上存在矛盾,英國為了保護自己在遠東的利益,就不能完全跟著美國走,來封鎖中國。相反,為了維護香港的穩定和發展,必須同中國保持較好關係。毛主席看到,中國把香港留在英國人手上比收回來好,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對我們大有好處,大有用處。後來毛主席用極其生動的語言將維持香港現狀的方針概括為「另起爐灶」和「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即後來所歸納的「長期打算,充分利用」八字方針,這充分說明建國初暫不收回香港的思路,是毛主席出於全面考慮后做出的一項原則性和靈活性高度結合的戰略決策。事實也充分證明這一戰略決策無比正確。新中國成立不久,英國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與新中國談判建立外交關係。也正因為有毛主席這樣的戰略決策,當西方國家跟隨美國對中國實施封鎖禁運時,中國能夠通過香港這一特殊管道,進口石油化工等重要戰略物資。後來,香港更成為了新中國發展對外關係的瞭望塔、氣象台和橋頭堡,是通往東南亞、亞非拉和西方世界的重要窗口。在此期間,香港不僅對祖國內地的經濟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沒,它本身也因此而獲得快速發展,很快成長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三、冷靜、慎重、低調。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相當長的一個時間段里,毛主席對於處理香港問題的態度,始終保持低調,十分冷靜、十分慎重,堅持只要「暫時維持現狀不變」對新中國還「有用、有利」,只要「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這一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我們就「暫時不去觸及它」。1959年,毛主席針對中國共產黨內少數人在香港問題上的急躁情緒,耐心地解釋:「香港還是暫時不收回來好,我們不急,目前對我們還有用處。」其後,他在同來訪的英國蒙哥馬利元帥的談話中又說:「我們現在不談香港問題。」當時,毛主席在香港問題上所採取的政策,曾受到國際上一些共產黨的批評。他們認為中國對帝國主義的態度過於軟弱,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竟然會允許殖民統治的存在。毛主席回應說:「至於香港,英國沒有多少軍事力量,我們要佔領是可以的。但過去有條約關係,小部分是割讓的,大部分是租借的,租期是九十九年,還有三十四年才滿期。這是特殊情況,我們暫時不準備動它。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我們現在就控制它,對世界貿易、對我們同世界的貿易關係都不利,我們暫時不準備動它。」1974年5月,毛主席會見來訪的英國前首相、保守黨領袖希思談到香港問題時也明確表示:「香港作為英國管理下的亞洲貿易和金融中心,其地位是安全的,最少在目前如此。」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毛主席一直要求相關領導幹部不要拿內地的眼光去看香港,更不要用內地的辦法去干涉香港。為了保證香港同胞的福利,中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以優惠價格為香港提供生活必需品、淡水和工業原料,即使在最困難的三年時期( 1959—1961年)也從未中斷,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天旱,香港用水緊張,存水量告急,毛主席作出決定,「香港居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我們自己的同胞,供水工程應由我們國家舉辦,列入國家計劃」。結果,東江之水跨山而來,解決了香港的水荒。
四、具體的事情由年輕人去辦了。1974年5月25日下午,毛主席同來訪的英國前首相、保守黨領袖愛德華•希思舉行了會談,兩人一見如故,交談了一個多小時。在談到香港問題時毛主席說:「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希思:「是沒有談。」
毛主席問周總理:「香港是割給他們的,九龍是租借的,還有多少時間?」周總理:「是1898年租給他們的。租期99年,到1997年滿。」毛主席:「現在還有多少年?」周總理:「還有24年。」希思:「1997年香港會有一個平穩的交接。」「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到那時」,毛主席說著指了一下周總理說,「我們就不在了。」隨後毛主席又抬起手指了指鄧小平說:「具體事情由他們年輕人去辦了。」現在看,毛主席與希思共同設計的「香港在1997年應該有一個平穩的交接」順利實現,兩國關係史上的這一歷史遺留問題最終得到圓滿解決。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回顧這一歷史進程,我們這一代人不僅應將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瞻遠矚、遠見卓識以及殷殷期許牢記於心,更應該為祖國的穩定繁榮出一份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即使現在的香港出現了風波,但香港永遠是中國的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大框架下,我們有能力、有決心讓香港恢復昔日的光輝,讓香港與內地一起,共同保持社會安定和諧、經濟持續繁榮、人民歡樂幸福。這也是毛主席多年前所希望看到的香港,更是所有中國人今天所企盼的香港!最後,再次緬懷我們敬愛的毛主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