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京津山陝走馬觀花(18)-故宮珍寶館

[複製鏈接]

72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40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8-9 1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8-10 20:24 編輯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清, 高14厘米, 寬30厘米, 重671克
鈿以鐵絲、紙板為架, 其外纏繞黑絲線編織網狀紋飾, 表層全部點翠. 前部綴5隻金累絲鳳, 上嵌珍珠、寶石,口銜珍珠、寶石流蘇。金鳳下排綴9隻金翟, 為銀鍍金質, 口銜珍珠、珊瑚、綠松石、青金石、紅藍寶石等貫串的流蘇. 後部幾串流蘇垂飾. 鈿又稱鈿子, 是皇后、妃、嬪們平時戴的便帽. 這種帽子一般用藤絲編成帽架, 也有的在紙板或細鐵絲上纏繞黑色絲線為胎並編成方格紋、錢紋、盤腸等形式, 再用各種寶石、珍珠嵌於帽架組成各種吉祥圖案. 此鈿子用大珍珠50顆, 二、三等珍珠幾百顆, 寶石二百餘塊, 珠光寶氣珍貴豪華, 主要是在吉慶場合和傳統節日戴.   -楊捷

吉祥圖案
中國傳統裝飾圖案, 用以表示祝福和象徵吉祥. 明清以來以寓意、諧音的方式體現吉祥的圖案十分流行, 如牡丹-富貴, 桃實-祝壽, 石榴-多子, 蝙蝠-福, 喜鵲-喜慶, 魚-富足有餘等. 還常用多種動、植物搭配組成吉祥圖案紋飾, 如: 梅花、竹子、喜鵲-「梅竹雙喜」牡丹、白頭翁-「富貴白頭」蜜蜂、馬、猴-「馬上封侯」牡丹、瓶-「富貴平安」、鹿、鶴-「鶴鹿同春」靈芝、仙鶴銜佛手、竹-「靈仙祝壽」石榴、佛手、桃實-「福壽三多」卍帶、鯰魚、如意-「萬年如意」、「年年有餘」荷花與盒-「和合二喜」如意雲紋、平水雜寶、海水江崖-「壽山福海」等.

上圖的說明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ewelry/230986.html
-




金累絲九鳳鈿口, 清, 長14.5厘米, 47.5克
長形稍彎. 金累絲九鳳, 鳳頭頂大珍珠各一, 口銜流蘇, 構成有7顆珍珠, 中間綴碧璽、珊瑚、青金石等各色料石及墜角. 鈿口是清代后妃戴的冠帽-鈿子口沿裝飾物, 其紋飾多樣. 后妃多用鳳紋鈿口, 有九鳳、七鳳、五鳳等. 九鳳鈿口為皇太后、皇后所用.    -楊捷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ewelry/231223.html







銀點翠嵌藍寶石簪, 清, 長9.5厘米, 寬2厘米
柄有三層銀鍍金點翠蓮花托, 一層為覆蓮式, 二層為仰蓮上嵌珍珠一顆, 第三層為多層仰蓮上嵌藍寶石一塊-大而圓潤, 成色上佳.   -鐵琦

故宮借的, 暑假期間一般很少顯示全部圖片, 時隱時現. 但是專業圖片構圖與用光都很講究, 賞心悅目. 估計用了三腳架和反光板. 碰到過幾位英美主要媒體的攝影記者, 即使是漫不經心, 對牛彈琴, 功夫亦深不可測.
寶石簪
簪是古人用來別住髮髻或連冠於發的物件, 後來專指婦女用以插發的首飾. 寶石簪一般是在金或玉上鑲附寶石, 且以寶石組成松鼠、蝴蝶、蜜蜂、蝙蝠及花卉等圖案.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ewelry/232227.html

-

銀鍍金點翠串珠流蘇, 清, 通長27.5厘米, 釺長20厘米
流蘇由銀釺和三串珍珠構成. 銀釺頂端為銀鍍金點翠雲蝠紋飾, 兩端嵌紅寶石. 雲蝠有孔穿環, 與三串珍珠相連. 每串34顆, 共102顆. 每串珍珠有珊瑚喜字結珠兩枚, 珠下端有紅寶石墜角. 兩塊結牌將三串珍珠相連, 結牌作銀鍍金點翠雲蝠紋, 兩端各嵌紅寶石一塊. 流蘇為清代后妃首飾, 俗稱「挑子」, 屬於「步搖」一類. 每逢宮中帝后大婚或吉慶節日都要佩戴.   -王碩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ewelry/231438.html



鑲青金石金約, 清, 外徑21.50厘米, 內徑18.60厘米, 最厚1.2厘米. 清宮舊藏
金約是清代后妃頭飾之一, 戴朝冠需先戴金約, 用以束髮。金約由金箍和後部垂綴的串珠兩部分組成, 金箍的節數和串珠行數反映等級. 皇太后、皇后的金約為鏤金雲十三, 串珠五行二就; 皇貴妃、貴妃為鏤金雲十二, 串珠三行三就; 妃為鏤金雲十一, 串珠三行三就; 嬪為鏤金雲八, 串珠三行三就. 此金約為清代嬪使用, 串珠已缺失僅余金箍. 金箍由八節金托組成, 金托上下兩緣飾累絲雲紋, 每節中間嵌青金石. 各節間用梅花形金鉚釘相連, 外有累絲金雲, 金雲中間嵌東珠一顆. 附黃條, 其上墨書「金鑲催生石頭箍一圍, 嵌無光東珠八顆, 共重六兩」, 催生石即青金石.   -徐琳

五行二就
清代后妃朝冠後部的垂珠形式之一,即垂珍珠5串,稱五行;以青金石等玉石作為分節點,將珍珠分為上下兩段,稱二就,合稱五行二就. 這是清代后妃朝冠形制中最高等級的標誌之一,僅皇后或皇太后可享用,皇后以下的皇貴妃或皇子福晉的朝冠則只能享用三行二就.
東珠
清朝的冠服制度中特別講究用東珠. 東珠是珍珠的一種, 古人依產地的不同把珍珠劃分為南北兩大系, 而清朝則把產生於東北地區的北珠稱為「東珠」. 東珠是湖珠, 色白而透明度較差, 但因產量極少所以成為貴重之物. 清朝冠服制度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佩戴東珠朝珠, 帽頂等所嵌東珠的數量也按親王, 郡王, 貝勒等級有嚴格限制.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ewelry/231326.html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ewelry/228480.html




72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4093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8-12 02: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8-12 16:47 編輯


-

-

-

東珠朝珠, 清順治, 周長137厘米。
由108顆東珠穿成, 以四個珊瑚結珠(亦稱分鑲)等分, 結珠兩側穿有青金石結珠共8粒. 其中一珊瑚結珠連接綠松石佛頭, 以黃絛與背雲相連, 背雲上嵌金鑲貓眼石一顆並將珊瑚雕成蝙蝠形狀製成結牌, 有東珠結珠四粒, 墜角以金累絲為托, 下墜紅寶石一顆. 朝珠有紀念三串, 每串穿綠松石10顆, 墜角為紅寶石, 上系東珠結珠各一. 清朝典章制度規定, 東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宮中舉行大典時才能佩戴. 清代皇室非常看重東珠這種產於東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淡水珍珠, 曾規定只有宮中可以支配, 王侯大臣不得隨意使用. 其大而圓者飾於皇冠或朝珠之上, 異形珠則用於鑲嵌. 據宋蔡滫《鐵圍山叢談》記載, 這種珍珠在北宋時期就非常名貴, 徑寸者價值二三百萬.   -王碩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embroider/232174.html

-

金胎掐絲琺琅鑲寶石高足蓋碗, 清乾隆, 通高30厘米, 徑16厘米
高足並帶托, 通體飾金絲為邊, 內鑲紅藍寶石組成的花朵紋. 碗心金圓圈內刻楷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款. 此器材料貴重, 製作精工. 為乾隆四十五年(1780)西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法名羅桑貝丹益西)到承德避暑山莊恭賀乾隆皇帝七十壽辰時所敬獻.   -羅文華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2565.html

-

和闐白玉錯金嵌寶石碗, 清乾隆, 高4.8厘米, 口徑14.1厘米, 足徑7厘米. 清宮舊藏
玉質瑩白. 器壁薄, 橫截面為圓形, 由口及腹斜收, 桃形雙耳, 花瓣式圈足. 腹外壁飾花葉紋, 獨具特色的是枝葉由金片嵌飾而成, 花朵則以108顆精琢的紅寶石組成. 腹內壁有陰文楷書乾隆帝御制詩一首, 全文為:
酪漿煮牛乳, 玉碗擬羊脂
御殿威儀贊, 賜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譽, 鴻漸未容知
論彼雖清矣, 方斯不中之
巨材實艱致, 良匠命精追
讀史浮大白, 戒甘我弗為
並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題」款識及「比德」印. 碗內底正中有隸書「乾隆御用」四字.
藝術作品的風格與製作者的審美取向相關. 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錯以黃金, 鑲嵌紅色寶石, 顯得格外豪華富麗. 典型痕都斯坦風格, 通過器物外在的華美體現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熱情奔放的性格特色. 正因此碗具有獨特的藝術神韻且仿製功力精湛, 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製成后始終為乾隆皇帝所珍愛, 甚至在慶典活動時還被當作御殿賜茶的用具.     -趙桂玲

痕都斯坦風格
清代宮廷玉器中有一種特殊類別, 即充滿異域文化情調的「西番作」玉器, 其代表作品是痕都斯坦玉器. 最初指今西亞與中亞相接(包括喀什米爾及西巴基斯坦)地區的玉器, 后稱西番作. 這些玉器在形制上一般都極薄, 上刻較深的異域風格的花紋, 整體纖巧秀美, 晶瑩剔透.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ade/234450.html

-

-

-

-

金齋戒牌, 清, 通長9.5厘米, 寬5.2厘米, 厚0.5厘米
齋戒牌
齋戒時用的祭器. 清會典》載: 「齋戒牌木製, 飾以黃紙, 以清漢文書齋戒日期.」 皇帝在宮中齋戒時設於齋宮丹陛左側. 齋戒之日皇帝與王公大臣也必須佩戴齋戒牌. 這種齋戒牌「廣一寸, 長二寸, 書清漢齋戒字, 佩著心胸之間.」 形制質地不同, 方形、圓形; 玉質、木質、象牙質.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2635.html
-



-



-

金亭式香熏, 清同治, 通高112厘米
頂部為六角形重檐帽; 中部為圓筒, 其上鏤空「卍」和團壽字; 下連五角形帶欄基座. 這對香熏上分別刻「142兩6錢」、「同治十三年二兩平八成金重142兩3錢」, 基座分別刻「111兩4錢」、「同治十三年二兩平八成金重109兩8錢」. 香熏一般用金、玉、琺琅等材料製成, 為焚香之用. 此對香熏應是陳設在皇帝御座之前.    -李永興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2179.html

-

-

-

金甪端香熏, 清同治, 通高49厘米
一對, 獨角, 雙耳, 長方形鼓腹, 昂首後仰, 四足直立, 下置鏨花長方形座。這對甪端內分別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兩平重162兩5錢」、「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兩平重162兩4錢」, 底座分別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兩平重70兩7錢4分」、「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兩平重69兩9錢1分」. 甪端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神獸, 日行18,000里, 好生惡殺. 御座前陳設一對甪端彰顯皇帝聖明. 清宮遺存甪端以金、銅鎏金、碧玉、掐絲琺琅的為主.    -李永興

甪端-我國古代常以這種瑞獸的造型製成甪端香熏, 與香筒等組合陳設於宮殿寶座之前.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2177.html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4093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8-14 15: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8-16 14:52 編輯

甪端(lù duān)
---

-

-

-

-

-

-

-

金嵌翡翠碧璽花插
說明照糊了, 網站主要功能關閉, 數字目錄沒有這件, 稍後再查.
https://digicol.dpm.org.cn/list? ... =%E8%8A%B1%E6%8F%92    花插
-

-

-

-

金嵌珍珠松石樓式龕, 清, 通高66厘米, 長53厘米, 寬23厘米
清宮佛龕形式有很多種, 樓閣式最為常用. 形制仿漢地傳統樓閣式建築, 分上下兩層, 各開三間作為佛龕以供奉尊像. 此龕不僅與建築形制完全一致而且用金成造, 嵌松石、珍珠為飾, 十分豪華.    -羅文華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religion/232258.html

-

-

-

金嵌珠七珍, 清, 高44厘米, 底徑16×11.5厘米
亦稱七政寶, 為佛前供器,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轉輪王福力所生之寶. 一為輪寶, 降伏四方惡魔; 二為白象寶, 佛以形象教人; 三為紺馬寶, 驅馳四方, 跋涉生死大海; 四為神珠寶, 凈濁水; 五為玉女寶, 為轉輪王之供養; 六為主藏臣寶, 掌寶藏; 七為將軍寶, 是轉輪王的護法神. 此七珍用金成造, 滿嵌珠石, 做工精細, 宮中法器代表作.    -羅文華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religion/232231.html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4093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8-15 19: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8-16 19:36 編輯


金嵌寶石八寶, 清乾隆, 高49厘米, 長15厘米, 寬12厘米
八寶為佛教的8件法器, 按照《國朝宮史·卷十八》「恭進」中的排列, 依次為金花、金蓋、金螺、金輪、金傘、金腸、金罐、金魚. 法器上部分別用金累絲製成蓮花、華蓋、法螺、法輪、傘、盤腸、罐、雙魚, 其頂部有一火球, 兩側有綬帶. 法器之下為荷花蓮子托, 托亦為金制, 上面嵌有各色寶石, 再下為支柱, 支柱兩側有琺琅、點翠裝飾, 支柱之下為圓形金座, 鏨海水江崖紋, 最下為紫檀木座. 此金八寶為宮廷供器, 皇太后做壽時地方官員恭進的壽禮.    -張廣文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28406.html

-

-

-

金嵌珍珠寶石塔, 清, 通高129厘米, 底邊長62厘米
塔座木質, 方形, 為金漆蓮瓣須彌座, 鏨刻鈴杵紋、寶相花紋, 束腰飾獅子紋. 三層圓形塔基, 鏨刻蓮瓣紋、梵文, 嵌寶石. 塔身肩部飾獸面, 獸口銜瓔珞. 塔身正面設龕門, 門沿上鑲嵌珍珠兩周. 塔剎十三層, 滿刻梵文. 鼓形華蓋, 周沿懸垂由一千多顆珍珠、珊瑚珠、青金石組成的瓔珞. 頂部為紅珊瑚和白玉制日、月, 寶珠為貓眼石制. 此塔原供奉於重華宮崇敬殿佛堂中, 重華宮是清乾隆皇帝做皇子時的居所. 塔共用黃金8.5公斤, 大珍珠293顆, 綠松石、紅珊瑚、青金石等各種寶玉石500餘塊. 整座塔運用了鏨刻、錘揲、鑲嵌等多種工藝, 細膩精湛, 各類寶石點綴其間更顯得高貴華麗, 是清宮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    -羅文華

瓔珞
由寶石、珍珠和貴重金屬串聯起來的環狀物, 古代南亞次大陸有地位的人們與我國古代貴族常佩帶. 在佛教造像里菩薩身上多披掛瓔珞.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2556.html
-

-

-

金髮塔, 高147厘米, 底座70×70厘米
塔由下盤、塔斗、塔肚、塔頸、塔傘及日月6部分組成, 各層均於適當部位嵌珠寶、綠松石、珊瑚等. 塔肚內供佛後置一盛發金匣, 金匣正面飾六字真言、匣牆有八吉祥紋飾, 下配白檀香木座. 塔下承以紫檀木蓮花瓣須彌座, 塔座前正板上貼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 乾隆四十二年(1777), 乾隆帝生母崇慶皇太后病逝於圓明園長春仙館. 為表示對已故母親的孝敬, 乾隆帝在其母去世不到一月即下詔製作金塔一座, 專盛皇太后御發. 金髮塔共用黃金三千多兩, 由清宮造辦處承做, 並派遣大臣福隆安、和珅等督辦. 設計式樣經乾隆帝欽定后三個多月趕製而成, 安放在崇慶皇太後生前居住的壽康宮東佛堂內. 金髮塔以盤紋焊接和錘胎鏨花工藝製作, 紋飾精美, 造型高峻而玲巧, 反映了乾隆朝金屬工藝的水平.    -徐啟憲

六字真言
真言為梵語「陀羅尼」的義譯, 本意即「咒語」. 六字真言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 漢語音譯為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 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真言.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28209.html
-

金嵌寶石八角塔, 清, 通高122厘米, 底邊長23厘米
此塔是典型的藏式塔(和歡塔)形式, 但其腹部八方開龕, 七層塔輪上復開小龕供奉小像, 構思頗有創意, 顯然借鑒了漢地建築中牆龕和塔龕的思路. 塔身遍飾珍珠、寶石, 顯示皇家工藝品特色. 八角塔是相當獨特的塔形, 在藏區極為罕見, 故宮的佛堂中保存數量也不多. 此塔兼具漢藏風格, 更為難得.     -羅文華

塔輪
鐘錶零件之一, 源於法文fusee, 其意是重疊盤起來的槽, 外形底大頂小, 看似一座寶塔, 中國人直呼其為塔輪. 塔輪與發條、鏈條一起組成鐘錶的動源.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2560.html
金嵌松石塔, 清, 通高44厘米, 底寬25厘米.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2593.html
-

-

-

金累絲嵌珠寶塔, 清, 通高70厘米, 底徑38厘米
此塔有三大特色: 一是用材名貴, 塔身通體黃金; 二是裝飾華麗, 遍身嵌飾珍珠、綠松石、青金石等, 具明顯西藏風格; 三是形制獨特, 正中為中心塔, 四周圍繞八座小塔, 分別代表四方四維八個方向, 是藏傳佛教空間觀念的體現. 此塔是典型的勝樂金剛形式.   -羅文華

累絲
我國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 又名「花作」或「花紋」, 為金屬工藝中最精巧者. 將金銀拉成絲后將其編成辮股或各種網狀組織, 再焊接於器物上, 謂之累絲. 立體累絲作品製作最難, 須事先「堆灰」, 即把炭研成細末, 用白芨草泡製的粘液調和作為塑料, 塑成人物或走獸等, 然後再在上面進行累絲, 用焊葯焊連後置於火中把裡面的炭模燒毀, 即成立體中空剔透玲瓏的精美藝術品.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2554.html
-

-

-

-

-

-

-

-

石鼓文音訓-禮部尚書潘迪整理並書
明拓戰國石鼓文冊
石鼓又稱「獵碣」,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字刻石, 因由10塊花崗岩鑿刻成鼓形而得名. 在這些鼓狀的石頭上鐫刻著篆書文字, 人稱石鼓文. 關於石鼓的雕鑿年代說法不一. 王國維、郭沫若、馬衡、唐蘭等考證為先秦刻, 但對確切時間看法不同. 唐蘭先生考證為秦獻公十一年(公元前374), 原石現藏故宮博物院. 石鼓名稱取所刻詩篇的前兩個字, 即吾車、汧殹、田車、鑾車、霝雨、作原、而師、馬薦、吾水、吳人. 其內容系君王臣公們的征旅漁獵, 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 每首詩十八、九句不等, 為四言詩. 唐時即有石鼓文拓本但未見流傳. 目前可見最早拓本是明代安國十鼓齋藏的3本宋拓, 即先鋒本、中權本、後勁本, 都已流傳日本. 故宮博物院所藏為明代拓本, 孫克弘舊藏, 后歸朱翼盦, 朱氏去世后家屬遵其遺囑捐獻故宮博物院. 此石鼓文冊拓本濃墨精拓, 麻紙挖鑲裱. 每半開縱28.4厘米, 橫15.5厘米, 共18開半, 每開6行, 行5字. 缺第八鼓, 第五、七、十鼓每行只存一、二字. 拓本有翁方綱、吳雲、蔡文陛等跋16段. 鈐「翁方綱嘗觀」、「吳雲平齋曾讀過」、「王廣之印」、「黃菏汀四十七歲后所得」等收藏印130方. 拓本每鼓前有紅色標號字體, 據翁方綱跋為孫克弘書. 拓本有附本二: 一為石鼓文音訓拓本, 共20開, 額半開, 2行5字, 音訓19開半, 每開10行, 行13字, 至元年間潘迪書, 茅亮刻石, 鈐印2方; 二為周伯琦臨石鼓文墨跡, 共13開, 每開6行, 行5字, 前附頁有無款小楷題籤一, 鈐周郎、安元忠印」等印26方. 是本《汧殹》鼓之「鯉」、「黃帛」、「氐鮮」等字未損, 「以」字大半尚存, 《鑾車》鼓「遒車載道」之「載」字尚存. 經唐蘭、馬子云先生審定為明初拓. 石鼓文文字為大篆, 形體特徵獨特, 書法古茂遒朴. 唐張懷瓘書斷雲: 「體象卓然, 殊今異古, 落落珠玉, 飄飄纓組.」 拓本翻刻眾多, 以阮元、張燕昌等所刻「天一閣本」最優. 此刻在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董逌廣川書跋、陳思寶刻叢編, 明楊慎金石古文, 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張彥生善本碑帖錄、楊震方碑帖敘錄等書中均有著錄. 郭沫若有石鼓文研究.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impres/228598.html

-

秦石鼓
共十塊, 花崗岩質, 高約90厘米, 直徑約60厘米
石鼓文因文字篆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 石上刻大篆書記敘遊獵的十首詩, 故也稱獵碣. 詩皆四言, 同詩經小雅中的「車攻」一首有相似處. 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組石刻文字. 自唐代韋應物、韓愈作《石鼓歌》以表章之, 而後大顯於世. 石鼓的年代曾有西周、春秋戰國、秦代、漢代、晉代、北魏、西魏、北周等數說. 后經金石學家們從其內容、字體和書法風格等多方面的考證研究, 認定是秦國遺物. 在主張秦國遺物的意見中, 又有秦文公、秦穆公、秦襄公、秦獻公等說, 確切的年代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見. 石鼓在唐初時發現於陝西天興(今鳳翔)三畤原. 此後宋大觀中遷於東京(今開封), 金人破宋, 輦至燕京. 數經遷徙文字磨滅殘損甚多. 東京時曾以金色填字, 運燕京后又被剔去, 其中一鼓已無字. 石鼓文有些字型與籀文相同, 籀文也稱大篆, 傳說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造. 籀文型體齊整穩定, 春秋時期已在秦國流行, 過程中又進一步簡化和線條化. 此石鼓文書法朴茂渾古, 清康有為謂: 「如金鈿委地, 芝草團雲, 不煩整裁, 自有奇采. 清代一些書法家的篆書多得力於此. 故宮所藏石鼓文拓本有明初拓本, 明代孫克弘舊藏, 為國內著名善本.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  宋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鄭樵《石鼓文考》等書著錄.    -施安昌

石鼓
戰國時期秦國的遺物, 為10塊質地為花崗岩的大石頭. 因石形似鼓, 後人稱為石鼓. 其圓頂呈饅頭形, 上狹中間略鼓, 平坦光滑, 下凹凸不平天然曲折, 底部均為人工鑿成的平底. 10鼓的高低大小各不相同, 其中最高者高95厘米, 最矮者高60多厘米.
獵碣
碣與碑意義相同, 標功記事. 後漢書·竇完傳釋: 「方者為碑, 囿者謂之碣.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釋: 「碣, 特立之石. 」 因石鼓鐫刻著記敘先秦君臣貴族們遊獵之事的文字, 所以又稱獵碣.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impres/234438.html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3: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