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三)

[複製鏈接]

7

主題

7

帖子

5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8
明月52 發表於 2019-7-23 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繼續看《心經》的下一段經文:「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
意識界。」翻成白話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實際理地沒有色蘊,沒有受蘊、
想蘊、行蘊、識蘊存在;沒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存在;
沒有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存在;沒有眼識、耳識、鼻識、
舌識、身識、意識存在。」佛已經開示:空性心的實際理地沒有五陰、六根
、六塵、六識等任何一法存在,是極寂靜沒有叢鬧的境界,符合 佛在四阿含
中所開示「涅槃寂靜」的道理。

聲聞透過 佛語開示,以及緣覺觀察蘊處界之外,真實有一個本際—也就
是真心—存在;所以二乘人知道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
,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因而斷除三縛結成為初果人,乃至斷除五上分
結成為四果阿羅漢,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願意自我消失入無
餘涅槃,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菩薩則是透過參禪的方式,於一念相應慧中
親證一切有情的真心,觀察真心的實際理地,是沒有任何一法存在的極寂靜
境界,知道當下就是無餘涅槃;這樣的智慧境界是二乘人窮盡神通與智慧也
無法了知的境界。菩薩因為親證一切有情的真心,知道不需要滅盡自己的蘊
處界就已經在無餘涅槃中,因此不急著入無餘涅槃,留惑潤生,繼續取得未
來的五蘊身來修行;如是經過三大無量數劫后成就佛道,利樂有情永無窮盡


菩薩親證真心如來藏以後,能夠現觀如來藏離見聞覺知、不在六塵起種
種分別的體性。譬如禪宗黃檗斷際禪師曾說:「本心不屬於見聞覺知,祂不
是一般眾生所認知具有見聞覺知性的心。」從以上所說可以得到兩個重點:
第一、菩薩親證無覺無觀的真實心如來藏之後,從凡夫位的菩薩成為 佛所說

的真實義菩薩,從此列入菩薩僧數中,名為真正的出家人,縱使現的是在家
相,仍然是出家人,在禪門中名為黑衣,不是白衣;如果沒有證悟,縱使現
出家相,仍然是白衣,不是黑衣。第二、主張真心有見聞覺知,譬如有念靈
知或離念靈知心是真心、或者主張真心有覺知但不取分別……等,這些說法
都與 佛所說剛好顛倒,不僅錯得離譜,而且是誤導眾生走向常見外道的錯誤
說法。

或許有人會懷疑:「這個本來就自在的真心,是 佛在經中所說三界唯心
的心,不是如你們所說的如來藏。」我們且舉述《央掘魔羅經》卷4中 佛陀
的開示,並翻成白話為大家說明︰「文殊師利菩薩!就好像知道山中有金子
的緣故,所以才要在山中開採金子,而不是在樹上開採金子,因為樹中沒有
金子的緣故。就是這樣子啊!文殊師利菩薩!眾生知道一切有情有真心如來
藏存在的關係,所以很精進地、勤勞地持戒來修清凈梵行,而且很有信心地
說:『我未來一定可以成就佛道。』又,文殊師利菩薩!如果一切有情沒有
真心如來藏存在,其所修的種種梵行終究無所用處,如同窮盡劫數想要在水
中鑽求而得到酥一樣,終究是不可能成就的。」

這段經文很清楚地開示大眾兩件事:第一、一切有情的真心就是如來藏
,也是 佛在經中所說「三界唯心」的心,不能外於此心而說有如來藏存在。
第二、離開如來藏而能修種種梵行乃至證悟而成就佛道,那是痴人妄想。因
此,如果有人否定三界唯心的如來藏存在,而說他在修清凈的梵行,那都是
言不及義的戲論而已,在經中說:那是在漫漫長夜修習外道邪見而不捨的人


譬如在《央掘魔羅經》卷2中,佛陀開示:「不信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的人
,喜歡邪惡、厭惡正法,不喜歡看見諸佛,及聽聞如來藏法,所以過去、現
在、未來對諸佛及如來藏正法不生起信心及喜樂,猶如貓頭鷹一類的鳥一樣

,喜歡在黑暗之夜出現,不喜歡在白天光明之中出現。因為這樣的緣故,所
以在漫漫長夜中修習外道邪見,全身上下沾滿外道不正知見的習性而不願捨
棄。」由經中開示可知:不願意看到諸佛以及聽聞如來藏法,乃至否定如來
藏存在的人,猶如在漫漫長夜中不斷輪迴生死之人,這也是 佛在經中所說的
可憐愍者。

菩薩親證真心如來藏之後,發起了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所謂「法身德」,是菩薩親證如來藏之後所發起的功德,可以現前觀照與蘊
處界同時同處運作的真心之所在。所謂「般若德」,乃是菩薩親證如來藏之
后所發起的智慧功德,名為根本無分別智,亦名總相智,它包含了下品妙觀
察智及下品平等性智之少分,猶待菩薩以根本無分別智為基礎,去圓滿后得
無分別智,亦名別相智,來圓滿具足全部的下品妙觀察智、下品平等性智;
菩薩圓滿后得無分別智之後,因而轉入初地修道種智,乃至最後可以圓成一
切種智;這樣的般若智慧功德名為般若德。所謂「解脫德」,乃是菩薩親證
如來藏,了知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的如來藏才是真實我,蘊處界不是真實我,
因而照見五蘊皆空,得到解脫於三界之功德。

由上述分析可知:三乘菩提共同的部分是解脫德,不共的部分是法身德
和般若德。不共的功德不是二乘人所行的智慧境界,所以當菩薩說法時,二
乘人自然沒有開口的餘地;如果二乘人想要強出頭,菩薩就可藉此因緣來宣
說勝妙法,讓二乘人迴小向大,轉進佛菩提道中修行。

再舉《心經》的經文來說明菩薩親證真心如來藏,可以發起不共二乘的
功德:「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薩因為參禪一念相應慧,親證本來自在的真心所在,成為「觀自在菩薩
」,是法身德。菩薩知道本來就自在的真心才是真實我,現前觀照蘊處界等
法不是真實我,「照見五蘊皆空」而有了解脫德。觀自在菩薩現前觀照真心

真實存在而且如如不動,因而發起了般若智慧到彼岸,並轉依真心實際理地
沒有任何一法存在的體性,因此「度一切苦厄」,是般若德。所以《心經》
已經明說菩薩具有三德。

當菩薩親證如來藏之後會發現:生與死只是一種現象而已,必須依於如
來藏才有生與死。因為有如來藏藉緣出生有情的蘊處界及萬法,死了以後,
今世的蘊處界及萬法不見了,由如來藏將今世所造的業帶到未來世,讓未來
世五陰的你、一個全新意識的你來受報。

然而,為什麽三世的蘊處界及萬法都不能外於如來藏而存在呢?因為如
來藏藉著祂本有的體性,藉著父母的四大而出生五根身,再由五根身接觸外
五塵,而由如來藏變現出內六塵;因為有五根及無始劫以來就存在的意根去
接觸內六塵,因而有識陰六識出現,其中的前五識就在五塵上分別,意識就
在五塵所顯現的法塵上廣作分別,因而有眾生所了知的諸法出現。

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蘊處界及諸法的出現,乃因如來藏可以貫
通三世,以及八個心識和合運作而成就的,這也證明了經中所說「萬法唯識
」的道理。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如來藏。
因此否定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人,就是 佛在經中所說的愚痴人。

既然眾生所領受的諸法境界都是由如來藏變現出來的,那有什麽好執著
、起爭執與好計較的呢?譬如自己的五根身,是由自己的如來藏藉著父母四
大等緣長養而出生的;所接觸的外五塵,是由共業有情,共同變現出來的山
河大地器世間所顯現的外五塵;透過自己的五根去接觸外五塵,如來藏就在
根、塵相接觸的地方變現似有外境的相分出現;與其相應的七轉識見分一定
會去分別,眾生所了知的諸法就出現了。

這個道理,猶如航空公司要求機師先在模擬機接受訓練一樣。機師在模
擬機訓練中沒有真實接觸到外境,他所接觸的都是模擬機製造業者事先所拍
攝的真實影像或動畫而成的,並不是真實有接觸到外境。同樣的,自己所接
觸的種種六塵境,並不是自己接觸到外境,而是由如來藏藉著自己所出生的
五根身去接觸外境,再由自己的七轉識廣作分別,以此來連接外境,才有眾
生所領受的諸法出現。由此證明:一切境界都是如來藏所變現出來的,一切
有情從來沒有外於自己的如來藏。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中 佛開示:「
一切眾生都在普賢菩薩身上游,從來沒有自外於普賢菩薩。」這個菩賢菩薩
,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如來藏。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真心如來藏的實際理地沒有五陰十八界,祂是極寂靜的
境界。真心本身離見聞覺知、不在六塵中分別;會分別的乃是七轉識。因為
有真心與妄心和合運作,才能成就現象界不斷地有生、住、異、滅的現象為
眾生所領受,其實都脫離不了如來藏所行的境界,這就是經中所說「三界唯
心、萬法唯識」的道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9: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