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少女救父 各有膽識 各有才智

[複製鏈接]

6939

主題

6949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3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春風又綠 發表於 2019-6-24 05: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少女救父 各有膽識 各有才智
作者:杜若

漢 劉向 《列女傳》,「齊傷槐女」插圖。(公有領域)

        
十二三歲的少女,猶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嬌艷而美麗。歷史的浪花,輕輕地拍打著樓閣
,拂去塵封的往事。但見三位少女踏著浪花,從青史中珊珊走來,猶如出水芙蓉。

她們分別是:齊國婧女、晉朝荀灌、漢朝緹縈。為了拯救陷入危難的父親,才智並茂的
她們,以膽識和純孝在青史留下璀璨的光芒。

奔告相國 智救父親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棵碩大的槐樹,齊景公很喜愛它。為了不讓百姓攀折槐枝,愛槐的
景公特意派差吏守護它,並在樹上懸掛了一個告示:「犯槐者刑,傷槐者死。」

有一天,齊國一個名叫「衍」的人喝醉了酒,無意間折斷了槐枝。守樹小吏將此事上報
齊景公。景公大為惱怒,下令官差將衍抓起來,準備加罪懲罰。

衍的女兒小婧聽到這個消息,惶恐不已,匆匆地出了家門,來到相國晏子的府邸前。她
對門衛說,甘願以身相許,侍奉相國。

晏子聽到門衛的呈報,不禁大笑起來,說:「難道我晏嬰是一個好色之人嗎?為什麼到
老了,竟然還有人要委身於我?想必有其它原因吧。」於是,命門衛將少女帶進府中。

少女小婧一心想著救父之事,臉上充滿了憂鬱的神色。晏子站在廳堂上,遠遠地看著她
,獨自思量著:「看她的表情,充滿了深深的憂色,真是奇怪。」所以,當小婧一進入
廳堂,晏子就問她:「你為了什麼事憂慮至此呢?」

少女一聽,知道瞞不住相國的慧眼,於是道出實情:「小女的父親衍,看到眼下時節陰
陽不調,風雨不順,憂心莊稼得不到雨露滋養,難保收成,於是前往名山神水虔心祝禱
。不料,不勝酒力,傷犯槐樹,成為第一個違逆『傷槐之法』之人。是我的父親不好,
喝醉酒撞到樹上,折斷了槐枝,罪當處死。」

「小女聽說,英明的國君立國聽政,不會折損百姓的福祿,不會濫施刑罰,也不會因私
憤而危害公法,不會為了禽獸傷害人民,不會為草木而傷害禽獸,更不會為了保護野草
而傷害禾苗。

「如今國君為了一棵槐樹,就要降罪法辦小女之父。民女擔心,這樣做會有損國家的法
度,以致於損害我們聖明君主的仁義。如果鄰國聽到此事,一定會認為我們國君只愛槐
樹,不愛百姓,這怎麼行?」

晏子聽后,非常感慨,答應少女婧在國君面前陳述此事。說罷,就命人把少女送回去了
。次日,晏子朝見齊景公,向他說起因犯槐樹而判人刑罰之事。「犯槐者刑,傷槐者死
」,刑罰不正,最傷害百姓。言外之意,不得民心,國家怎會長治久安?

齊景公由此警醒,迅速做出決定,即刻下令撤去守槐差吏,拔掉告示,從此廢除「傷槐
之法」,並無罪釋放了衍。

荀灌率軍突圍 搬救兵救全城
晉懷帝永嘉年間,杜弢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杜曾,奉命圍攻晉朝宛城。當時荀崧鎮守宛
城,率軍奮力抵抗杜曾,導致兵力受到重創。

此時,城中的糧食也吃光了,宛城危在旦夕。荀崧想派人突圍,向他的舊部下平南將軍
石覽搬討救兵。但敵軍死死地圍困宛城,荀崧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計策。

他的女兒荀灌,當時才十三歲,自告奮勇,請求率軍突圍。起初荀崧不同意。或許,他
認為突圍殺敵,連將士都膽顫的難事,又豈是小女孩能夠解決的?

在荀灌的一再懇求下,荀崧只好同意。荀灌帶領數千兵士,趁著夜深人靜之時,越城突
圍。敵軍在後面窮追不捨,荀灌鼓勵眾將士奮力殺敵,他們一面奮戰,一面前進。荀灌
等人日夜兼程,終於抵達襄城見到石覽將軍,向其說明宛城險情。

一個十三歲的少女冒死帶著將士成功突圍,石覽大為震撼,當即和周訪聯手出兵去救荀
崧。敵軍聽說對手的救兵到了,竟然聞風潰散。有膽有識的荀灌,既解除了宛城危難,
也解除了父親的憂愁;既保全了宛城,也拯救了全城百姓。《晉書》以「幼有奇節」頌
贊荀灌救父護城之功。

緹縈上書 推誠救父

淳于緹縈像取自清上官周繪,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畫傳》。(公有領域)
漢朝緹縈救父的方式,和荀灌很不同。荀灌像是征戰沙場的巾幗女英雄,渾身是膽,方
能率軍突圍,做出驚人之舉。緹縈救父,同樣需要勇氣和膽氣。她沒有任何武藝,只以
至誠的純孝之心撼動了當朝天子,令一國之君躬身自省,同時引發了刑罰變革。

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緹縈的父親淳于意因事被判有罪,要處以肉刑(古時
切斷犯人肢體,或割裂肌膚的刑罰)。他被押送長安,在那裡監押候審。緹縈非常悲傷
,跟隨父親一起來到長安。

為救父親,緹縈上書漢文帝。她寫道:

「我的父親淳于意,本是齊國太倉令。做官之時,父親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稱讚。如今
因為犯法,應當受刑。然而死者不能復生,受刑後肢體不能還復如初,即使罪人想改過
自新,卻也沒有了機會。他們沒法回頭,也無路可走。」緹縈甘願到官府做一名婢女,
以贖父罪,希望他日後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讀罷奏書,被她的孝心所感動,於是頒下詔書,廢除肉刑。詔書曰:

「朕聽說,舜帝之時治理國家,如果百姓犯罪,只是給罪人穿上有特殊標誌的衣冠,眾
人就知道他是一個犯人。罪犯有了羞恥之心,就會改過自新。於是,百姓都不敢再犯法
,這是多好的治國之道。」

「如今國家增加了五種肉刑,但是人民犯法行為卻仍止不住,還是有人不斷地以身試法
。癥結究竟在何處?這不是我們應該反省的嗎?這難道不是因為朕的德行微薄,教化不
明所致嗎?

「唉!朕實在太慚愧了。因為沒有好好的訓導百姓,從而使他們陷入罪罰之中。《詩經
》上說:『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國君擁有高尚的美德,百姓敬重他,就像尊敬父
母一樣)

「現今百姓犯下過錯,是朕沒有先施教於民,反而加重實施刑罰。即使他們想改過遷善
,卻因變成殘疾人,也無法再為社稷效力。朕非常憐憫他們。況且那些受刑之人,從此
肢體殘疾,皮膚留下疤痕,這些永遠都不能復原與康復,又該是多麼令人痛心而又不人
道之事!這怎會是身為百姓父母的本意呢?」

因此,漢文帝決議廢除肉刑,並命大臣修改了相關的處罰條例。

為此後人稱頌:「緹縈不畏刑罰代父贖罪,向皇帝申辯陳情,真是一個有膽有識的女子
。緹縈用至誠之心,純孝之語,上呈奏章。委婉的措辭,深刻的語義,感動了賢明的皇
帝。皇帝廢除了肉刑,也免去了其父的罪過。」緹縈真是一個勇敢而又孝順的人。

從春秋至晉朝,世間改朝換代,風起雲湧,轟轟烈烈。相比之下,靜謐的星空始終沒有
多大的改變。這三位少女在不同的時代,各自以才華和智慧,以膽識和勇氣,拯救自己
的父親。在歷史的天空,她們就像燦爛的明星,耀於星空,閃爍至今。@*#

事據《晏子春秋》卷二、《列女傳》卷六、《晉書》卷七十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0: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