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複製鏈接]

10

主題

10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ucy34 發表於 2019-5-14 15: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海關與邊境管理局(CBP)正式發布聲明,將於5月10日凌晨零點,對第三批2000多億美金的中國商品,將關稅從10%提高至25%!針對美方的聲明,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遺憾,並稱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與此同時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通過合作和協商辦法解決存在的問題。美方這一做法已經點燃了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的導火索。美方的行為恰好暴露出了其強權政治、貿易保護主義的一貫作風,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同時也說明了一個事實,不管你做沒做錯,甚至是做沒做那件事,只要別人要害你,他都可以找出理由,像北宋時期秦檜害岳飛那樣。這次特朗普政府無視中美雙方代表達十一次的洽談磋商,悍然宣布繼續實施對中國進口的2000多億美金的中國商品,將關稅從10%提高至25%,實在令人痛心!貿易戰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中國政府一直都希望和平發展,也需要和平環境,但針對「邊打邊談」的煙霧彈,我們的回應一直很明確:能談則談,想打就打。那麼美國點燃貿易戰的導火索,又一次次升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利益敲詐。通過貿易戰或發動貿易戰的威脅,迫使貿易夥伴開放市場、讓渡經濟利益,是美國的慣用伎倆。近年來,美國從倡導「自由貿易」轉向保護主義,無視世界貿易組織針對發展中國家的授權原則,曲解「對等開放」,無理地要求各國在每個具體產品的關稅水平和每個行業的投資准入都應與美國完全一樣,把廣大發展中國家置於非常不利的貿易地位。二、戰略遏制。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美國一直防範任何可能的追趕國家。近十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上升,美國對華認知與情緒全面轉向,重新定義了中美關係。2018年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提出,「國家間的戰略競爭現在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把中國定義為美國長期的「戰略競爭對手」。這一報告還提出,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就是國家安全。三、模式打壓。美國從維護其全球霸權的角度出發,對中國發展模式橫加指責。美國污衊中國發展模式是「國家資本主義」,無端指責中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存在強制性技術轉讓要求、中國支持企業「走出去」是獲取先進技術的政府行為、中國政府支持網路盜取美國商業機密與知識產權,肆意批評中國實行產業政策。從近期美國對我國華為公司的打壓就是一個典型的模式打壓。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打壓華為意在遏制中國的技術突破。正如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也承認這一點,在今年2月5日他在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數字絲綢之路"圓桌會議上發言時表示,為應對中國在數字化發展領域的野心「我們應爭奪全球先進科技市場的每一個角落」。他認為,若美國無所作為,保持現有路線方針不變,10年後,中國將主宰地區數字市場。所以美國政府派出官員不遺餘力地試圖說服歐盟國家不要與華為合作建設5G移動網路,並造謠稱這家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可能對歐洲國家構成安全威脅。
貿易戰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中國政府一直都希望和平發展,也需要和平環境,但針對「邊打邊談」的煙霧彈,我們的回應一直很明確:能談則談,想打就打。中美經貿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方認為,加征關稅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中美雙方不利,對世界也不利。首先中美經貿合作具有全面性。中美是倆個互為重要的貨物貿易夥伴,美國是中國最大貨物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國,對美出口占我國總出口的19%。2017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5837億美元,是1979年兩國建交時的233倍。中國是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其次中美經貿合作具有互惠性。中美經貿合作的互惠性體現在多個方面。一雙邊經貿合作為雙方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雙方企業通過出口或投資,分享了對方的市場機會。最後中美經貿合作具有互補性。中美兩國分別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國的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和國際分工地位不同,儘管雙邊經貿關係中競爭性在上升,但以互補性為主的基本格局並沒有改變。
中美貿易戰休戰談判風風雨雨,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帶來打擊是不爭事實,我們不想和美國打貿易戰,希望早點達成協議,但是特朗普政府如果非要搞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名堂,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在困難面前保持團結的巨大體制優勢,我們完全有能力化解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利因素,中國夢也一定能早日實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6: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