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個當教師的父母是什麼體驗

[複製鏈接]

436

主題

436

帖子

280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按理來說,教師是一個十分體面又光鮮的職業,可是誰曾想到,這份表像之下卻藏著極大的痛楚和悲哀。

  尤其是對於教師的子女來說,攤上這樣的父母,可能是他們這一生都走不出的陰影。

  在知乎上搜:「有一個教師父母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為了敘述方便,暫且以第一口吻的方式來敘述):

  我媽是一個小學班主任,很嚴格,班上學生頗有不滿。

  最開始我沒在她的班級,但由於我學習差,我媽想把我放在她的班級來教。

  還沒去之前,我就聽說,我媽那個班的學生放出話說,我過來要當間諜,等我去了他們的班便弄死我。

  聽到后,我死活不去她班。然而並沒有用,我媽還是將我弄到了她們班。之後,我便成了全班的眾矢之的。


  幾乎所有人都把我當個異類,不跟我說話。

  後來,隨著他們對我的防備心和厭惡感沒那麼重的時候,他們又當著我的面罵我媽。

  比如,「你媽可真賤」 、「你媽好變態啊」 、「我真的好同情你,你怎麼能有這樣一個媽媽」 「你媽好噁心啊」 「你媽的穿衣品位可真差」等等。

  每每聽到她們方面對我這麼說,我只能回以無可奈何的笑,裝傻。儘管這個笑容是硬逼出來的。

  我得承認,我媽確實有時的處事風格確實難以接受,她的強硬甚至是不可理喻,作為她的女兒,我算是在家裡經受得最多的。

  但更因為我的懦弱,說這個話的人太多太多,我害怕了。害怕被人無休止地針對,害怕被人議論紛紛背後中傷,害怕遭受校園暴力。

  同時,我還需要友誼,即使這友誼看上去如此廉價。

  只是個普通人,渴望擁有朋友,渴望融入群體,渴望像一個正常人,渴望像他們那樣,抽個周末一起去看個電影。

  我曾經寫過一封長信給我媽,也就是我班主任,向她說明我的難處,我覺得我活得憋屈。

  然而,她也是強硬地駁斥我說,

  你只管把你書讀好就可以了,你管他們怎麼說啊!

  室里的老師一說起你的成績,我都想鑽進縫裡去。

  現在這種皇太子待遇還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呢!

  從此之後,我再也沒和她聊過這些事。

  當然,在此期間,我們發生過很多劇烈地摩擦。

  有時放學之後,我直接去我爸家(我爸媽離婚了);有時我把自己關在屋裡,我媽在外面瘋狂地砸門;有時我會離家出走,只是拉著行李,看著來人往,不知道該去哪裡?

  甚至我還自殘過,這段經歷給我落下了不少病根,時隔幾年下來,依舊瑟瑟發抖。

  我變得極度自卑。不敢和不熟的同齡人快速建立起聯繫,不敢和他們走得過緊。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

  不敢談戀愛,覺得自己配不上好的。太多的誇獎讓我覺得很不真實,很心虛,感覺自己配不上這些。

  遇到很複雜、需要耐心或者是有失敗可能的事時,自信心就會突然全線垮掉,誰都不想見,什麼事都不想干,窩在被窩裡哭個不停。


  看,作為教師的子女,實際上壓力是非常大的。

  而這種壓力往往來自於教師本人,原因有三:

  首先,在教師的潛意識中,自己的職業就是教育,可是如果自己孩子的成績不好,不管帶出的學生多優秀,都會遭到身邊人的質疑。

  只因你連你自己的子女都教育不好,你還有什麼資格教育別人。因為這一想法,她們會變本加厲對自己的孩子非常苛刻。

  一個教師女兒說,整個小學期間,她儘管學習非常優秀,但是每次考評,她媽都主動將優秀獎勵讓給其它同學。

  這個女兒悲傷地說,可能不管我得到多大的成就,在我父母眼中都遠遠不夠吧!

  其次,教師在學校的壓力特別大。

  一般來說,作為一名教師,首先需要對每一名學生負責;接著作為一名下屬,需要對領導負責,這其中包括數不清的課題競賽;最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家長負責,而現在家長和教師的關係,堪比中國的醫患關係。

  就這樣,教師將負面情緒統統壓抑了下來,而在面對最親近的人的時候,則會選擇習慣性爆發,因為她們最不設防。

  而在這些親人中,孩子是最弱小可欺的,自然會承擔的多一點。


  再次,長久潛移默化中形成的職業慣性。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還無法有效控制行為和注意力的孩子,他們採用的最有效的就是:現在立刻馬上去做。

  當然,她們也會將這種習慣帶回到家裡。在學校,她們是孩子的老師,回到家裡,按理說應該回歸媽媽的身份,但往往很多人走不出自己的職業慣性,依舊用老師的眼光來審視孩子,導致孩子特別沮喪,充滿壓力。

  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說的,一個孩子跟媽媽說,「媽媽,我想。。。。。」,這個媽媽的第一反應則是,「錯了,叫老師。」

  在教師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身上往往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對親密關係十分的抵觸。

  親密關係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

  簡單地說,因為和父母關係不親密,如果再沒有其他兄弟姐妹,那麼這個孩子將一直處於孤獨的狀態且非常習慣這樣的狀態。

  未來的婚戀關係也會受此影響。說白了,婚戀關係就是跟父母關係的延續。

  如果跟父母很疏離,那麼長大之後,他也會很排斥另一個人的靠近,跟對方非常有距離感。


  第二,自信心嚴重不足,自我認知模糊。

  由於長期處於被父母否定的狀態下,對自我認知不清晰,甚至嚴重和實際情況不符,很難有正向積極的反饋。

  曾經認識一個長的非常漂亮的女孩,儘管早已經到了婚戀年齡,可她卻遲遲無法開啟一段戀情。

  問她原因,她的回答是,我身上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我得解決完再去戀愛,要不被對方發現了就不太好。


  我一臉懵逼,她身上有啥問題呀?再說,哪個人身上沒問題,有問題難道就不配談戀愛了么?

  說到底,這個女孩極其自卑,這也導致在看待戀愛這件事上,特別卑微。

  第三,異性相處中,極力討好,聖母心泛濫。

  小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安全感最初的來源就是父母。

  可是如果父母太過於看重外部成就,就會讓孩子感受到的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不是真的」。

  這時候,孩子的內心會非常的不安,會盡一切所能去得到父母的愛,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

  延展到日後和異性的相處中,很多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如果我不去儘力地討好對方,我就沒有資格獲得他的愛。」

  最終,因為無底線地討好,以及「聖母心」般地縱容,會將自己的婚姻拖到無底深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8: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