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崇禎究竟是明君還是昏君

[複製鏈接]

144

主題

156

帖子

776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S53872 發表於 2019-3-20 2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朱由檢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後世稱為崇禎帝。與其他朝代的末世君主不同,他繼位后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算得上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奈何此時的大明王朝已是積重難返,最終在內憂外患下崇禎只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讓後人嘆息不已。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崇禎究竟是明君還是昏君?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他是如何坐上皇位的。
歷史上,崇禎繼位可以說就是一個意外。天啟七年,木匠皇帝朱由校到西苑遊船,乘小舟去深水處泛蕩漾時被一陣狂風刮到水裡,差點被淹死。因驚嚇落下了病根,身體每況愈下。飲用了尚書霍維華進獻的「仙藥」幾個月後,漸渾身水腫,卧床不起。沒過多久便一命嗚呼,朱由校沒有子嗣,所以把王位傳給他。

所以從當皇帝這事上,崇禎皇帝朱由檢可能沒有什麼心理準備,壓根就沒想過。這就造成一個問題,他想當一個好皇帝,但是他卻不具備一個好皇帝應有的性格。崇禎的天賦算不上優秀,也沒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只能靠後天的勤奮去彌補,想在實踐中摸索一條救國之路,可惜時局給不了他那麼多時間。
我們要了解崇禎皇帝,就必須了解他執政時期所面對的主要敵人:其一明末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其二為崛起的大清,其三為農民起義軍,其四是崇禎自己。
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崇禎的執政生涯都幹了些什麼。
第一,剷除閹黨,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伊始,就是大力清除閹黨。在整個過程中,崇禎皇帝朱由檢所展現出來的隱忍與果斷確實非同凡響,他先是麻痹魏忠賢及其黨羽,在魏忠賢試探性地遞交辭呈時,果斷回絕,誇讚魏忠賢對朝廷貢獻巨大,哥哥天啟皇帝叮囑他要信任魏忠賢。這是讓魏忠賢萬萬沒想的,魏忠賢誤以為崇禎皇帝依然會像天啟皇帝一樣寵幸他,於是就此打消了圖謀不軌的念頭。

接著,崇禎抓準時機先後剷除了魏忠賢的羽翼客印月及兵部尚書崔呈秀,奪回兵權,使魏忠賢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經此一事,大臣們紛紛彈劾閹黨集團,崇禎看準時機,借著海鹽縣的貢生錢佳徴彈劾魏忠賢十大罪狀的時機,一紙詔書貶魏忠賢鳳陽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縊而死後,下令磔屍於河間。

此後,將閹黨二百六十餘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至此,貪污受賄、玩弄權術、禍國殃民,還陰謀造反的閹黨受到致命打擊。但崇禎過早過快的剷除魏忠賢集團,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崇禎時代的政治平衡被打破。
第二,重啟東林黨,東林黨起於萬曆年間,最初是一群充滿理想,心懷天下,以匡扶社稷為己任的士大夫建立了東林書院,向天下傳遞著自己的政治理想,痛斥時局的昏暗,朝廷的腐敗。反對派將東林書院講學及與之有關係或支持同情講學的朝野人士籠統稱之為「東林黨」。

明熹宗時期東林黨人開放言路指責朝政,觸動大太監魏忠賢,魏忠賢開館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維華的基礎上纂輯萬曆、泰昌、天啟三朝有關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大案的檔案資料,打擊東林黨,同時造編《東林點將錄》等文件上報朝廷,天啟五年的時候明熹宗下詔,燒毀全國書院。天啟六年,東林書院被拆毀。東林黨人也遭到打擊,楊漣、左光斗等許多著名的東林黨人都遭到殺害,東林黨人在朝堂之上已經失去話語權,活著的東林當人也只剩一些阿諛奉承、明哲保身之輩。
一直到了天啟七年,崇禎帝即位,魏忠賢被流放南直隸鳳陽府,東林黨人餘人才免遭魏忠賢的打擊。等到魏忠賢餘黨基本被肅清的崇禎二年,崇禎皇帝下令為東林黨人恢複名譽,並下詔修復東林書院,自此,東林黨算是重新被啟用,在朝堂之上重新佔據主導地位。而這裡我所說的東林黨,是指崇禎剷除閹黨之後的以東林黨為首的整個文官集團。

此時的東林已不同往日,雖然一直高舉放言路,反對宦官干政,反對礦稅三項具體主張,但此時東林人士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明末飢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征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如何奸佞污濁的集團和閹黨其實沒什麼兩樣,可惜的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沒能看清,他對東林黨的印象還是保持在「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階段。
第三,拒絕議和,崇禎元年,清皇太極便積極聯繫遼東督師袁崇煥,聲稱願意「去帝稱汗」,積極尋求與明廷和議,但是因為崇禎以及朝臣均認為流匪不足為懼,朝廷可以集中力量對付清軍,所以議和一事在部分大臣的反對下,被擱置了。與清(后金)議和時機就此錯過,清軍旋即入關報復,明朝也集中軍隊與清朝開戰,結果十三萬大軍一擊潰敗。此後中原叛亂再起,明廷疲於兩線作戰。同樣,李自成攻入北京前,曾給崇禎明確表過態,只要明廷能封他作河南王,他可以馬上調轉槍口跟八旗開戰,但崇禎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其實崇禎想過與清(后金)議和,但與李自成議和可能壓根就被他心裡拒絕。

第四,處死袁崇煥,明末袁崇煥算得上是三朝元老,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后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后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天啟七年,崇禎即位后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同年七月,袁崇煥返回京城,崇禎於平台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為此得到了崇禎皇帝的讚賞。隨後的袁崇煥當上了遼東督師,拿著崇禎賞賜的尚方寶劍再次來到前線,成為東北地區和渤海灣部分地區的最高指揮官。

然後,袁崇煥卻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做了至今都仍有很大爭議的幾件事:以糧資敵、擅殺毛文龍、私自議和,加上之前在崇禎面前「五年平遼」的欺君,條條罪狀都可以要了袁崇煥的命。
此時的崇禎本來就大為不滿,接著又爆發了己巳之變,即崇禎二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聽聞后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但不久之後,遵化、三屯營都被后金軍攻破,后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京師與后金軍鏖戰,經過艱難的戰鬥后,皇太極率軍撤退。

金軍退兵后,袁崇煥卻被治罪,原因是朝中大臣卻有很多人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於是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后金軍有勾結,朱由檢對此也很懷疑。最終,崇禎以擅自與后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袁崇煥是否該死,我們不討論,但是崇禎殺袁崇煥確實是自毀長城。
第五,錯失保京機會,崇禎十七年,明朝內憂外患令崇禎帝長吁短嘆。清軍攻佔了山東、畿南88個州縣,攝政王多爾袞統領十幾萬大兵虎視眈眈;張獻忠一路沿湖北、湖南奪關佔地,準備全面佔領四川;更嚴重的是李自成已經西進潼關,佔據西安,控制了西北,並整頓兵馬打算直取北京,大有成王建國之勢。

正月初四,崇禎帝急召大學士及首輔大臣陳演、魏藻德、邱瑜及兵部尚書到御書房議事,討論陝西總督余應桂和薊遼總督王永吉三人提出的速調吳三桂入京勤王的緊急奏摺。雖然放棄了山海關,但能避免京城落陷落。崇禎陷入兩難選擇,如果命令吳三桂進京勤王,山海關很有可能落入清軍手中,如果不讓吳三桂進京則北京城很有可能被李自成大軍攻破 。崇禎沒有自己決斷,而是在朝堂之上與大臣們共議。
第六,錯失南遷,在爭論是否棄地守京的朝會退後,大臣李明睿為崇禎獻上南遷之計。他認為即使棄地也難保北京安危。這個計策在當時而言確是上策,崇禎心裡也是贊同的。在李自成攻克寧武,明軍一敗塗地,京城岌岌可危時。李明睿又在朝堂上奏請南遷,崇禎當即徵求大臣們的意見,沒料想,左都御史李邦華竟說:皇上應該 鎮守京師,讓太子南下江南。崇禎帝見自己的計劃被打亂,便將太子南遷之事訓斥一番,南遷之事作罷。

結果朝堂之上,眾位朝臣展開了唇槍舌劍的爭論。一派主張棄地守京,另一派主張絕不棄地,雙方僵持不下,不歡而散,命吳三桂入京勤王的提議也就這樣被擱置下來。
隨後的崇禎皇帝下了「入京勤王」的聖旨,等待各路大軍前來護駕。但是,此後的幾天,勤王軍隊始終沒到,大順軍卻像潮水一般湧來。這時,李明睿又來緊急求見崇禎帝,勸他儘快南遷。結果朝堂之上眾大臣各懷心事地一言不發。正在尷尬無奈之時,前方傳來保定失陷的消息。南遷之路被掐斷,往南逃跑的可能性很小了,再議南遷之策,已是不可能實現的了。崇禎帝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裡涼透,徹底絕望。3月28日,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自縊身亡。

那麼我們現在來捋一捋,崇禎皇帝到底是明是昏。
細數崇禎的執政生涯,可以說崇禎是個非常勤政的君主,但問題是一個國家的興亡,和君主是否勤政沒有直接關係。作為一名君主關鍵還是要會用人,要善於發現賢臣,更要善於用賢臣,信任賢臣,大膽的放權於賢臣,讓賢臣最大限度的發揮才能。從此處看來,崇禎用人有著他致命的缺陷——用人多疑,急功近利,有恩不欲歸下,有過全盤托出。
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頻繁地調整官吏,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領兵的大元更不用說,稍有不慎就是性命不保。他狹隘的用人,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可以說崇禎的性格決定了他的用人,而他的用人又決定了大明的興衰。

崇禎不是明君,因為他本身不是一個能力挽狂瀾的皇帝,他是一位有著太多小聰明而缺乏全局考慮和管理的皇帝,他急躁輕信、急功近利、情緒上容易大起大落,剛愎自用,待人處事喜怒無常!在崇禎看來,民眾敗者為賊寇,官員敗者為罪臣。永遠正確的只有他天子崇禎。這一任性猜疑和多變的性格,造成了無數個可堪任用的傑出將領朝夕之間身首異處、命喪黃泉!而可用的人當然也越來越少。
同樣,崇禎皇帝也不是不是一個昏君,因為他勤儉自律、清心寡欲、勵精圖治,試圖重現明皇朝當年輝煌景象,他確實為了朱明王朝奮鬥終生,盡了他能盡的力。只能說崇禎是一位時運不濟的皇帝,「非亡國之君,當亡國之運」。

那麼,你又認為崇禎是個怎樣的人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