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黑色星期五

[複製鏈接]

144

主題

165

帖子

197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從0開始99 發表於 2019-1-11 16: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時候英語課本中不少人應該都學過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這個單詞,也就是每年十一月的四個星期四,而隨之而來的第二天,也就是周五這一天則被稱之為「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一個令美國人瘋狂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之中,美國各地的百貨零售商都會針對自己所銷售的產品給出一個誘人的折扣價,同時採用各種促銷手段,從而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購物,引得場面非常火爆。


不過很多人或許會有一些疑惑,「黑色」這個詞語在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當中,往往都有著一種陰暗哀傷之類的意味,那麼這個詞反而偏偏會用在一個瘋狂的購物日子當中,令人瘋狂的參與其中,這樣的稱呼緣何而來?下面就來講講「黑色星期五」一詞在歷史上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黑色星期五一詞的出現,其實有著較為漫長的歷史,而且最初在美國出現也並沒有和購物扯上任何關係,反而與「黑色」一詞的陰暗哀傷的深意有著些許聯繫。這一歷史就要從十九世紀中葉的華爾街說起,對於美國甚至是世界而言,華爾街就是金融的代名詞,當今美國的各大證券交易所以及各大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都坐落於這一條500多米長的街道之中,影響力遍布世界。十九世紀中葉的華爾街就已經成為了著名的金融機構的集中地,當時有兩個華爾基的金融家想乘機壟斷黃金,抬高金價以便從中獲利。可是這一陰謀就在當年九月的一個星期五被拆穿,當時美國總統格蘭特獲悉這兩人的陰謀之後,便命令財政部向市場中投放大量的黃金,令金價出現大幅下跌,一天之內眾多參與投機的富翁們瞬間破產,也給美國帶來了一次令人記憶猶新的金融危機,而「黑色星期五」一詞便由此而生,不過當時並沒有指定是感恩節后的第二天。


黑色星期五與商業購物產生直接聯繫這就到了20世紀20年代,經過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一系列演化,這一時期百貨公司也開啟了感恩節大遊行活動,大家對於感恩節第二天進行購物也逐漸形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進入60年代才將「黑色星期五」一詞與購物掛上鉤,當時美國費城的警察用「黑色星期五」來形容聖誕節購物季開始時的人群和交通擁堵,很快這一詞就出現了在了印刷品當中,但這一詞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泛使用。


直到1975年11月29日的紐約時報當中,使用「黑色星期五」來指費城一年中最繁忙的購物和交通日。使得黑色星期五一詞在大眾之中廣為傳播,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黑色星期五的這一說法就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隨後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將黑色星期五打造成了購物狂歡季的開始,畢竟之後很快就要到一年一度的聖誕節。伴隨著這一獨特的「節日」帶來更多的商業繁榮景象,許多西方國家也出了同樣稱呼的購物狂歡日,讓「黑色星期五」告別了負面的含義,成了人氣高漲的購物狂歡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5: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