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撲克牌曾是緊急貨幣?史上最色彩斑斕的鈔票

[複製鏈接]

2

主題

5

帖子

6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eterSue_987 發表於 2018-12-4 1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PeterSue_987 於 2018-12-4 13:58 編輯


這是一張印製在撲克牌上的緊急貨幣(notgeld),從撲克牌背面的印刷文字可以看出,這張「鈔票」是在1920年4月6日,由奧地利Steyregg的Burgermeister Lehmeyer所授權印製,面額為80 Heller。

在黃渤自導自演的喜劇《一出好戲》中,孤島求生的人們以撲克牌代替貨幣,用來交易糧食與資源。該片荒誕諷刺,但你知道嗎?片中把撲克牌當成鈔票使用的橋段,在真實世界是切切實實地發生過的。

一戰金屬稀缺與惡性通膨,促生五花八門的緊急貨幣notgeld



notgeld一詞來自德語,意思是緊急貨幣(emergency money)或代用貨幣,在歷史上許多經濟危機時期取代了法定貨幣,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爭炮彈需要大量的金屬,造成金屬價格飆升,加上鑄造硬幣的成本還比硬幣本身的價值高,德國人開始囤積硬幣,從而又增加了金屬稀缺的嚴重程度,最後導致在市面流通的法定貨幣不足。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戰後德國與奧地利又碰上了惡性通貨膨脹,所以這兩國的中央政府決定開放各城鎮的儲蓄銀行、市政府、私人或國有企業可以發行緊急貨幣,也就是notgeld。

一般來說,notgeld僅限於特定地區流通,效期也不會超過一年,而且主要還是印刷在紙上,但由於notgeld並沒有制式的設計規定,所以有些城鎮也出現了少量由其他材料替代的notgeld,像絲綢、亞麻、郵票、撲克牌、鹿皮、日曆紙或鋁箔等五花八門的緊急貨幣,這些鈔票的價錢往往比一般材質的紙鈔要高得多,因為它們不僅數量稀少而且十分難以保存,是鈔票中難得一見的珍品。

這當中又以撲克牌貨幣最為獨特,它們被稱為spielkarten notgeld(spielkarten是紙牌、撲克牌的德語),對許多收藏家來說,spielkarten notgeld就像藝術品般色彩斑斕,極具吸引力。

德國的撲克牌貨幣


1914年至1923年間,德國的Bretleben、Leipzig、Lopischewo、Marienwerder、Roetzenhagen和Stralsund等城鎮都發行過撲克牌緊急貨幣,這些稀缺的撲克牌背面印有發行的機構和面額等信息,面額都不大,因為當初這些撲克牌貨幣就是為了因應小面額的硬幣不足而印製,而且它們也被切成尺寸不同的碎片,讓民眾方便當作零錢使用。





奧地利的撲克牌貨幣

奧地利的Steyregg和Reichental城鎮在1920 至 1921年左右也發行了撲克牌貨幣,而且部分還帶有迷人的木刻插圖。





更早的撲克牌貨幣

事實上,比一戰更早之前,撲克牌就曾被當成貨幣使用了。在1685年至1714年間,法國於北美洲的殖民地─新法蘭西地區─由於海狸毛皮貿易吸引了大量法國商人,但當時使用的貨幣就跟其他貨物一樣要從法國進口,導致殖民地交易所需的貨幣嚴重缺乏,在緩不濟急的情況下,撲克牌便成為了流通貨幣的替代品,當然這種撲克牌得經過法國政府審批,通常上面會有地方首長和財務官員的簽名。



現在我們知道了,撲克牌不僅供紙牌遊戲使用,也曾成為市面流通的貨幣。此外,它也是許多隱密訊息的傳播媒介,當它們被重新利用時,有時候也會成為一項重要的歷史文件,為學者和收藏家們提供了一扇了解過去的大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6: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