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活常識] 這些壞習慣讓胰腺遭殃

[複製鏈接]

42

主題

42

帖子

26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邊的彩虹 發表於 2018-11-27 1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相比心肝脾肺腎等臟器,人們對胰腺的了解不多,它就像一個隱士,深居人體左上腹。如果它正常工作,我們吃進去的脂肪、蛋白質和糖類就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如果胰腺「罷工」,不僅影響人體對營養的吸收,還可能帶來可怕的嚴重後果。

  胰腺在哪裡?胰腺「隱居」在腹膜后,其頭部位於十二指腸彎曲所形成的凹處。其主體,即胰腺的主要部分,位於胃的正後部,而胰腺尾部則延伸至脾臟處。它長約14-18厘米,重65-75克。胰腺有兩方面的重要功能,一為外分泌功能,二為內分泌功能。

  功能:外分泌和內分泌

  外分泌腺是一類有導管的腺體,其分泌物不進入血液,由導管流出。胰髒的外分泌部分能產生胰液,由胰管流入十二指腸。

  胰腺分泌的胰液,內含鹼性的碳酸氫鹽和各種消化酶。碳酸氫鹽能中和進入十二指腸的酸性食物,使小腸黏膜免受強酸腐蝕,為小腸內多種消化酶的活動提供最適宜的PH環境。多種消化酶包括胰澱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被稱為「生命的力量」,是生物催化劑,可加速消化。食物到達腸道后,消化酶在消化道內消化食物,使各種營養變成非常微小的營養物質,可以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為新陳代謝提供必不可少的能量。

  內分泌腺是指沒有分泌管的腺體,它分泌的物質——激素——直接進入周圍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它們將激素輸送到全身。胰腺中的胰島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前者促進組織攝取、貯存和利用葡萄糖,促進脂肪的合成及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和貯存;後者促進肝糖原分解、脂肪分解並抑制蛋白質合成,這種物質與胰島素相對抗,起著增加血糖的作用。

  當胰腺的內分泌功能失常時,如胰島素缺乏,那麼進入組織細胞內的葡萄糖減少,肝糖原的分解就會增強,導致肝臟釋放進入血液的葡萄糖增加,血糖水平升高,引起糖尿病,表現為多食、多尿、皮膚乾燥、飢餓、視物不清和疲倦等癥狀。

  急性胰腺炎十分兇險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20%~30%的患者臨床十分兇險,總體病死率為5%~10%。其病因較複雜,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膽道疾病:膽道結石向下移動過程中,有可能阻塞膽總管末端,膽汁可經「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可能引起胰腺組織壞死,產生急性胰腺炎。

  2.高脂血症,俗稱高血脂:高血脂性胰腺炎的發病率呈上升態勢, 當甘油三酯≥11.30毫爾/升,極易發生急性胰腺炎;當甘油三酯<5.6毫爾/升,發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險性減少。

  3.飲酒:過量飲酒逐漸成為我國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危險因素之一。酒精可直接損傷胰腺,還能間接刺激胰液分泌,並引起十二指腸乳頭水腫和oddis括約肌痙攣,致胰管內壓力增高,細小胰管破裂,胰液進入胰腺組織間隙,此時胰蛋白酶原被膠原酶激活成胰蛋白酶,對胰腺進行「自我消化」,而發生急性胰腺炎。

  4. 十二指腸反流:當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十二指腸液可向胰管內反流,其中的腸激酶等物質可激活胰液中各種分解蛋白的酶和磷脂酶A,從而導致急性胰腺炎的發生。

  5.其他:創傷、胰腺血循環障礙、飲食、感染、藥物、高血鈣等因素。

  急性胰腺炎癥狀主要包括:腹痛,位於上腹部,常向背部放射,多為急性發作,呈持續性; 腹脹,常伴噁心、嘔吐;發熱、寒戰、黃疸等。出現以上癥狀或疑似急性胰腺炎,必須立刻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慢性胰腺炎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胰實質和胰管的不可逆慢性炎症。表現為反覆發作的上腹部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內、外分泌功能減退或消失。發病原因中,酗酒、吸煙仍然是主要因素。

  胰腺癌高危人群

  全球胰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居所有腫瘤第八位,並且40歲以上好發,男性比女性多見。90%病人在診斷一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僅1%-3%。

  胰腺癌發病高危人群包括:年齡大於40歲,有上腹部不適;有胰腺癌家族史;突發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齡60歲以上,缺乏家族史,無肥胖,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確診時伴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認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患者中是一個重要的癌前病變,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良性病變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別是術后20年以上的人群;長期吸煙、大量飲酒,以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萘胺及苯類化合物者)等。

  胰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主要包括:消化不良、噁心、黃疸、脂肪瀉(註:就是小腸吸收能力差,過多脂肪排出體外)、疼痛和抑鬱,以及不明原因的體重急速下降等。80%-90%的患者在診斷時存在體重減輕和吸收不良。早期發現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如胰酶替代治療,可減少營養不良和疾病死亡率。

  遠離不良習慣

  對於普通人群,保護胰腺,首要的是控制飲酒量,還要戒煙;減少高脂肪飲食和暴飲暴食,因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會刺激胃腸道釋放出多種激素,增加胰腺對致癌物的敏感性;警惕含鹽量高的熏制、腌漬食物;多運動;不熬夜;提防一些藥物的副作用,如利尿葯、雌激素、促皮質激素、四環素等。

  查出胰腺疾病後,除積極進行正規的治療,還要自我調理,如戒煙酒;避免高脂飲食;適量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營養不良者可給予營養支持;如出現胰腺內分泌功能不全,在藥物治療(二甲雙胍、胰島素)的同時注意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發作;如出現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癥狀,需補充外源性胰酶製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3: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