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魯迅先生去世后, 看看為他抬棺的這十六個人, 名氣一個比一個大

[複製鏈接]

345

主題

420

帖子

363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鐵林 發表於 2018-11-19 1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魯迅先生是我國的文壇巨匠,寫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作品。他原本是想靠醫術來拯救國人,在發現國人麻木不仁的靈魂后,決定棄醫從文,用文字力量來喚醒沉睡中的中國人。回國后,他參與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致力於改革舊文學,讓進步青年接受民主和科學。因為他在中國文學界超凡的影響力,所以死後有很多人自發來給他送葬。

1936年,55歲的魯迅先生在上海的公寓里與世長辭。消息一經傳出,立刻轟動了整個上海,進而整個中國文化界都感到了震動。他們不約而同的從全國各地趕往上海,準備瞻仰魯迅先生的儀容,見他最後一面。宋慶齡女士在收到消息后,立刻趕往了魯迅先生的家中。在同許廣平商議之後,擬定了一個治喪委員會名單,上面共有九個人。

治喪委員會受許廣平的重託,辦理魯迅先生的身後事。因為仰慕魯迅先生的人太多,所以治喪委員會不得不提前安排好出殯當天的行程安排。1936年10月22日下午,魯迅先生的靈柩從萬國殯儀館抬出,打算用車運往萬國公墓。雖早有準備,但治喪委員會還是低估了魯迅先生的影響力。當時為他送喪的人,堵的馬路上是水泄不通,光北京前來弔唁的就有五千人。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都在為魯迅先生舉辦追悼會。



治喪委員會臨時決意,用人抬的方式將魯迅先生抬到萬國公墓。因為棺槨較大,所以他們共選出了16個人。分別是:肖乾、陳白塵、巴金、張天翼、曹白、黎烈文、黃源、歐陽山、周文、鹿地亘、胡風、吳郎西、靳以、孟十還、肖軍、聶紺弩。可能現在很多人只知道巴金的名頭,但是這16個人當時的名聲卻一個比一個大。而為魯迅先生扶靈的則是北大校長蔡元培、孫中山的妻子宋慶齡、日本作家內山完造,還有著名文學家矛盾、胡風等人。

由於路程較遠,所以一路上這些人彼此間換了好幾趟。但沒一個人喊苦,更沒一個人喊累。路上的行人自發組成人群,跟在送葬隊伍的後面。他們手拿橫幅,唱著一首又一首抗敵救國的歌曲,直到親眼看著魯迅先生下葬,眾人才漸漸散去。而葉聖陶也曾說過,像這樣的盛況,中國之前從未有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