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央行強調貨幣政策更有針對性 精準滴灌促進民企融資

[複製鏈接]

120

主題

203

帖子

84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anggesheng 發表於 2018-11-12 1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期民營企業成為市場的焦點,貨幣政策的未來走向更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11月9日,央行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政策定調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鬆緊適度,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首次提出「三角形支撐框架」內容,並提出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槓桿、強監管的關係。

  在談及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方向時,央行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在多目標中把握好綜合平衡,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動態預調微調。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和機制。


  不過,在強調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的基礎上,央行對於貨幣政策的措辭有了變化。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央行此番將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變為「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對此,恆豐銀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王麗娟認為,提及「針對性」主要是針對當前民營企業來說的,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促進民企融資將會成為重要的政策目標。

  另外,相比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此次報告新增加了「三角形支撐框架」內容,這是繼10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專題會議首次提出這一內容后,央行的又一次表態。央行表示,聚焦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研報指出,這是央行首次提到三角形支撐框架,意味著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不能緊,也不能太松,但同時要支持微觀主體獲活力和資本市場。

  在增強貨幣政策針對性、靈活性方面,央行表示,將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滴灌,在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方面精準發力。加強貨幣政策工具創新,為經營正常但暫遇困難的微觀市場主體紓困。實施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研究設立股權融資支持工具,帶動民營企業信貸、債券、股權等融資渠道改善。用好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等政策工具,擴大中期借貸便利合格擔保品範圍,加大對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報告中,央行提出「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槓桿、強監管的關係」 區別於二季度報告的「堅定做好結構性去槓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

  事實上,央行行長易綱日前在談及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時曾直言,前期一些政策制定考慮不周、缺乏協調、執行偏離,強監管政策效應疊加,導致了一定的信用緊縮,加大了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央行會同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要吸取相關經驗教訓,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和強監管、穩增長的平衡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指出,我國貨幣政策主要通過信貸渠道產生效應,而信貸渠道影響的對象主要是對外部融資存在依賴性的中小企業(尤其是面臨信貸歧視的民營企業)。當貨幣政策緊縮時,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加強,銀行信貸資源的分配服從於照顧國有企業、穩定就業等非效率目標,導致民營企業面臨的信貸融資約束更加嚴重。貨幣緊縮的目的是為了抑制某些行業過熱的投資和投機行為,而民營企業卻因此遭受生存和發展的威脅。

  在王麗娟看來,未來金融去槓桿和強監管的方向不會變,但是會更加註意節奏,防止政策疊加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對於「今年以來央行投放的資金大量淤積於銀行體系」的觀點,央行以專欄形式回應道,目前我國銀行體系的超額準備金率(超儲率)並不高,在1.5%左右,央行投放的資金基本上全部傳導到了實體經濟。王麗娟分析稱,監管部門先後出台多項措施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根據貨幣政策時滯理論,這些政策的見效也會存在一定的滯后,並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相關政策實施后,金融機構超儲率增速已在逐步下滑,三季度僅比二季度提升0.16個百分點,遠低於二季度的環比增速,這也表明央行定向投放的資金正逐步流入實體經濟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