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莫讓家長群變成「指責群」、「攀比群」

[複製鏈接]

143

主題

241

帖子

103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itanghuakai 發表於 2018-11-8 14: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前,江西吉安幾位學生家長在家長群里被老師揶揄,「你們是連二年級的口算都不會呢,還是昨晚賺了幾百萬?」原因是家長沒按老師要求批改孩子作業。在家長辯解幾句之後,又遭老師諷刺:「你這樣,將來你的孩子和你一樣可悲!」

有位家長的親戚氣不過,又顧及孩子上學,不敢去和老師當面理論,於是把微信內容截屏發到了網上,從而引發了網民對於家長群的又一輪爭議。

家長群本是方便家長和老師聯繫、減少家校溝通成本的便捷平台,也曾為促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作出過貢獻。但最近卻不時因群成員之間「水火不容」而屢生事端:有的家長因受不了群里的阿諛奉迎、攀比炫耀而「憤然出群」,也有家長因質疑老師給孩子排座位、沒按老師要求填問卷而被「掃地出群」,甚至有家長因為開跑車送孩子上學而被「踢出群」。

相信家長和老師都是愛孩子的,也都願為孩子的成長付出努力。然而雙方在教育分工上的不明確、家校銜接上的不順暢以及教育方法上的不匹配,讓雙方共同的美好願望時常走向它的反面,從而釀成彼此的芥蒂和不快,一些極端現象還被傳播到網際網路上,引發其他家長群及社會的憂慮。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曾推出一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類紀錄片《鏡子》,通過3個孩子,3對父母,3個家庭,6天家長學堂,81天基地教育,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最普遍的現實:社會上的許多職業都需要上崗證,唯獨做父母不用。很多父母一輩子也沒有做好一名家長應盡的職責,在涉及子女教育的很多方面,父母也需要接受教育。家長和老師為了「教育孩子」的目標建立群聊,但自己的言行示範,能不能在孩子、老師、別的家長面前成為榜樣?教育不只在學校與書本,網路上的虛擬空間,同樣是「課堂」。

家長群是家長和老師的交流群,更是家庭教育和課堂教育兩種教育互相溝通協調的網路空間。家長們的言行舉止、價值取向,如果時不時散發出銅臭味、市儈氣和庸俗氣,那麼對於孩子們,無疑都是一種惡劣的負面影響。當部分「家長群」變味成老師和家長責任互推、互怪的「指責群」,家長們互相炫富的「攀比群」,不僅「家長群」原有的溝通功能消失,而且這樣的負面情緒還會通過家長傳染到孩子身上,造成一些孩子之間的矛盾,甚至扭曲正處青少年階段的他們的價值取向,影響校園正常的學習生活風氣。

孟德斯鳩說:我們接受三種教育,一種來自父母,一種來自教師,另一種來自社會。家長群無疑也是個承載教育功能的「小社會」。我們應當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家長群,讓孩子在這裡學習社會規則、人際往來和正常的行為規範,而不是被污濁的氛圍包圍、熏染。

日前,青海西寧城西區教育局出台《家校網路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青島也有學校開始制定群公約,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現象,期待著各地成熟的經驗能夠在全國推廣,還家長群溝通信息、交流思想、傳遞人文精神的本來面貌。

143

主題

241

帖子

103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9
沙發
 樓主| haitanghuakai 發表於 2018-11-8 14:47 | 只看該作者
家長們的言行舉止、價值取向,如果時不時散發出銅臭味、市儈氣和庸俗氣,那麼對於孩子們,無疑都是一種惡劣的負面影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6: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