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父母,活得好像一條狗啊

[複製鏈接]

75

主題

8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ianyueri 發表於 2018-11-5 2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夾縫中的中國家長,要麼逼孩子,要麼逼自己。


    最近,網際網路上有一個很火的遊戲,叫《中國式家長》。

     

    這是一款「雲養娃」的遊戲。在遊戲中,玩家扮演父母,通過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輔助孩子成才。

    意外的是,不少年輕人玩過遊戲之後,一個個從吐槽父母的孩子,變成了自己口中的「中國式家長」。

     

    不久前,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哪一瞬間,你突然懂得了父母撫育我們的艱辛?」

    有人說,是「自己有了孩子的那一刻」。

    也有人說,是「自己掙錢還不夠花,他們掙的錢一大半還用在我們身上」的時候。

    還有人說,是讀到一句話——「你現之所以覺得容易,都是有人在承受著你的那份不容易。」

    曾經,有人總結了中國家長的「十宗罪」,彷彿他們是現代妖魔。

    但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會和自己的父母和解。因為中國式家長,是全天下最不容易的人。

    1

    湖北赤壁,經過一段漫長的等待,王盼一家終於迎來了高考分數的公布。

    對於高考分數的期待,讓這個常年蒙著灰的家庭充滿了希望之光,但這光也只是依稀的,面對未來,王盼一家已經習慣帶著害怕去憧憬。

    初中的時候,老師曾問王盼為什麼要學習,她說,是為了脫貧。

    在她看來,讀書從來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父母。

    王盼的父母沒有讀過書,夫妻倆大字不識,只能在家附近的縣城裡干著最苦最累的體力活,賺著微薄的血汗錢。

    母親手部有殘疾,但生活沒有因此對她有任何優待。

     

    但再苦再累,也要賺錢供孩子讀書。「讀書改變命運」,是這個家庭最大的共識。

     

    有文憑才能找到腦力勞動的好工作,為此,再苦再累,父母都能扛。

    正是因為了解生活的艱辛,才害怕孩子重蹈覆轍。

    百度百科上,對中國式家長的解釋,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很多時候,「成龍成鳳」的期待,僅僅只是因為自身已經飽嘗了生活的苦難,希望孩子的未來多些甜罷了。

    2

    陳林和妻子一起從貧窮的鄉下,背井離鄉到廣東打工。

    在工廠,每天工作16個小時,八點開始起來工作,干到至少晚上十一點。

    日復一日長達十年的機械勞作,身體先於主人提出了抗議,職業病已經開始顯露苗頭,但腰椎的不適並不能阻擋夫妻倆拚命工作。

    掙錢對於他們,是生活,是必須,是責任。

    而在鄉下的女兒,是他們每天工作的最大動力。

     

    在中國,像陳林這樣的父母數不勝數,他們的孩子則有另一個稱號——「留守兒童」。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達到1550.56萬人。

    冰冷的數據背後,是千千萬萬的習慣離別,淚往心裡流的家庭。

    更多的陳林夫婦,像流水線上的螻蟻,佝僂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他們日復一日的埋頭苦幹,干著透支健康的活,掙來的錢,一塊當做兩塊花。

    生活最大的享受也只是,茶餘飯後一包2塊的煙,一瓶5塊的酒。最開心的,則是抽空和孩子視頻。

    孩子的成績,是他們和工友聊天時最大的快樂。得意的神情彷彿在說,「看,我家孩子真爭氣,我們的苦沒白吃。」

    更多的時候,視頻也是難得的,家裡網路差、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機、孩子在寄宿學校……

    離家萬里,有太多的阻礙。期待過年的團聚,也害怕團聚后的再一次離別。

    為了賺錢,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被迫選擇分離。

     

    賺得了錢,就顧不了家,陪得了孩子,就無力生活。生活對於這些父母,從來就不是選擇題。

    3

    「在北京你有無數條路線通往五道口,在毛坦廠只有一條狹長的小路走出大別山。」

    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鎮,這裡的一切都只為了高考而生。

    這裡坐落著「亞洲第一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僅2017年,這個中學送考的考生人數就近2萬。

    同時,這裡也聚集著數量龐大的「陪讀家長」。

    毛坦廠中學的大門口,家長給孩子們送飯

    擁擠破舊的出租屋,人聲鼎沸的菜市場,摩肩擦踵的校門口,這些構成了陪讀家長的全部生活。

    還有一些家長,在陪讀時還需要兼顧生計。

    胡仁榮就是其中一員,從校門口送飯回來的,自己只能草草的吃幾口飯,就要趕著去上班。

    服裝廠的工作,每個月能為她帶來千元左右的收入,勉強維持陪讀的支出。

    但賺錢只是其次,照顧好孩子的衣食起居,讓孩子能沒有後顧之憂投入學習,才是重中之重。

    對於她們來說,飯菜的質量,決定了孩子的成績,甚至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在這裡,壓力無處不在,有學生跟媽媽嚷嚷:「飯燒不好,會影響我周考成績的!」


    在枯燥的生活和巨大的壓力下,陪讀父母還要時刻謹記「陪讀鐵律」:

   
   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也不要過多的刻意關注,以免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
   
   
   家長也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如果家庭氛圍過分凝重,孩子的心中也會抑鬱和沉悶。
   

   陪同孩子學習,這樣的畫面,出現在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

   在中國,為了陪讀,夫妻兩地分居,在學校旁邊租房照料孩子並不少見。更加瘋狂的家庭,早從孩子上小學便開始漫長的陪讀生涯。

   或許,不是中國家長在逼迫孩子學習,而是生活在逼迫著中國家長。

    4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那些當初被父母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點贊最高的回答是:六歲半被父母逼著開始學習鋼琴,和很多被逼著學習鋼琴的孩子一樣,答主@kissin OD剛開始很抗拒,直到初中后,發現自己的樂器特長竟然能吸引異性目光,隨後愛上鋼琴。

    而另一條高贊回答則是:從小就羨慕別人能玩樂器,家裡窮只能看書,還是圖書館借的,羨慕到現在。沒有任何音樂書畫技能。

    長大后,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才藝,身處其中的我,深感羨慕,甚至會遺憾自己父母沒有逼自己上興趣班。

    該不該送孩子上興趣班,上什麼樣的興趣班,是大多數中國家長的難題。

    有條件的家庭,在培養孩子興趣,發掘孩子天賦上面,害怕錯過孩子的每一種可能。

    為此,他們不僅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還承擔著「現在你不懂,怪我沒關係,但等你長大之後就會明白」、「孩子這麼不開心,不願意,我這樣真的對么?」的靈魂拉扯。

    強勢的給予,暗自的自我懷疑,最後成為孩子眼中泰山崩於眼前面不改色的萬能超人,這也是中國式家長。

    5

    有一次,加班打車回家,司機是個發色斑駁的中年男人。

    途中的時候,司機小心翼翼的問到,「您一定是讀過書的人吧,有個問題想問下,你如果工作中遇到問題,會和父母說么?」

    我說,不會。因為我們時代不同,人生軌跡也天差地別,他們只會讓我忍耐退讓,即使說了,也不會得到什麼有效的幫助。

    司機面色陷入僵硬,一臉被說中的樣子,「那你希望他們怎麼做呢?」

    然後,這個將近50歲的中年人以極其心虛的姿態,向我討教著。

    《請回答1988》里有一幕,平日里倔強的父親難得在孩子面前低頭道:「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很多時候,父母在子女面前就如同一座堅挺的大山,習慣了風吹雨打,日晒雨淋,習慣了什麼都獨自消化,苦累自己扛。

    中國式家長,表面上犟著脾氣,硬著脖子,內心深處,卻是「我想更懂你」的渴望。

    6

    在遊戲《中國式家長》開始,有這樣一幕畫面。

    「孩子最初愛他們的父母,等大一些他們評判父母,然後有些時候,他們原諒父母」。

    作家王朔也在《致女兒書》中寫道:「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或許,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之下,比起原諒,用理解和體諒會更加合適。

    現代網際網路對於中國式家長幾乎是一邊倒的批判,充滿控訴的十宗罪,讓中國式家長成了謀殺孩子人格,禁錮孩子自由的罪人。

    在西式尊重孩子意願,崇尚孩子自由天性的教育承托下,中國式家長幾乎被全盤否認。

   
    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

    在中國這個擁擠到讓人頭皮發麻的社會中,競爭是如此之激烈,轉圜的空間是如此之小。
   
   
    每一次輸贏,在西方也許意味著自己的孩子勝過了十個人,未來多了十次機會;而在中國,這個數字也許要乘上二十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了二十倍好勝的父母,有了二十倍愛面子的親戚,有了二十倍壓力的童年。
   
    大家都在期待完美父母,但也忽略了,家長也只是處處受制於生活,被挾裹前行的其中之一。

    中國式家長,是孩子保障,是責任,是愛,唯獨不是自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6: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