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避免大腦短路?用心理學分析重慶公交車墜江案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8-11-4 0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11月03日 11:27 科學大家

  
  

  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學大家》

  撰文 | 祝卓宏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應急心理行為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新聞》重慶公交車墜江原因公布:一乘客與司機爭執互毆致公交車墜江

  一、墜江事故的殘酷真相

  10月28日10時許,重慶市萬州區一大巴車在萬州長江二橋橋面與小轎車發生碰撞后,墜入江中,15人因此遇難,引發眾多媒體和網友關注。車輛打撈上岸后,經重慶市鑫道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所鑒定,排除因故障導致車輛失控的因素。事發時天氣晴朗,事發路段平整,無坑窪及障礙物,行車視線良好,也排除天氣和路況因素。11月2日,據車內黑匣子監控視頻顯示,公交車墜江原因系乘客與司機激烈語言爭執,然後用手機攻擊司機,司機還手致車輛失控所致。

  

  二、事故鏈語境行為分析

  根據公安機關綜合前期調查走訪情況和車輛內部視頻監控,還原事發當時事故鏈,按照語境行為科學的理論對此進行語境行為分析:

  1、10月28日凌晨5時1分,公交公司早班車駕駛員冉某(男,42歲,萬州區人)離家上班。據調查,冉某事發前幾日生活軌跡調查,其行為無異常。事發前一晚,駕駛員冉某與父母一起用晚餐,未飲酒,21時許回到自己房間,22時冉某在家中唱歌,精神情況正常。據華西都市報報道,他由於和妻子的關係不好,最近幾年,冉某都是一個人跟著父母一起生活。事發當天凌晨5點24分,冉某曾登錄某K歌軟體,演唱了一首《再回首》,冉某個性簽名為「沒事的時候唱唱歌可以緩解壓力」。

  從冉某的背景情況可以看到,他出事當天是早班車司機,似乎一切行為正常。但是他當天選擇演唱《再回首》值得分析。這是一首傷感的情歌,任何人唱起來都會引發無限的傷感「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只有那無盡的長路伴著我」。這首歌並不是當下流行歌曲,選擇這首歌可能與他的心境有關,也許與他的婚戀狀況有關。他與妻子的關係到底如何?也許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他有沒有其他情感糾葛?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從他的個性簽名可以看出,他還是充滿壓力的,因此,他才喜歡經常唱歌減壓。做為42歲的男性,與妻子分居幾年,是否有孩子?與孩子關係如何?目前媒體中沒有相關消息,也許大家也不願意打擾他的妻子,隨著後續事故處理進入法律程序,他妻子必然要出面處理。

  難道他的家庭婚姻狀況與這起交通事故會有關嗎?

  是的,根據語境行為科學的理論,任何行為都是在內外語境下發生的,只有了解內外語境,才能理解、預測、控制行為,不然我們就難以理解他被乘客劉某激怒與還手而且沒有應對好車輛突髮狀況這一行為。不能理解就不能預防和控制下一場交通事故災難。雖然這一事故,冉某不負主要責任,但是,其行為仍然違反了《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之規定,涉嫌犯罪。

  我們來分析一下,他是一位24年駕齡的老司機,自然知道雙手離開方向盤多麼危險,也應該知道如何緊急剎車,而且開公交車已經6年,一定處理過很多行車過程中的突髮狀況,但是從視頻看,他並沒有處理好這些問題。在劉某語言攻擊他的五分鐘之內(從10時3分32秒至10時8分49秒),他既沒有減速靠邊停車,也沒有緩和與劉某的矛盾。相反,他顯然是被乘客無理取鬧的語言攻擊給激怒而失去理智了。他為什麼會失去理性?這與他的內外語境密切相關。人們的內部語境包括情緒狀態、態度、信念、生理狀況等,他選擇唱《再回首》這一行為及個性簽名「沒事的時候唱唱歌可以緩解壓力」的行為,內部語境明顯是傷感的,消極的,充滿壓力的,這契合他與妻子分居的外部婚姻語境,也與父母、哥哥及侄兒、父母住在80平米的房子里的生活狀況等外部家庭語境契合。

  2、9時35分,乘客劉某(女,48歲,萬州人)在龍都廣場四季花城站上車,其目的地為壹號家居館站。由於道路維修改道,22路公交車不再行經壹號家居館站。當車行至南濱公園站時,駕駛員冉某提醒到壹號家居館的乘客在此站下車,劉某未下車。當車繼續行駛途中,劉某發現車輛已過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車,但該處無公交車站,駕駛員冉某未停車。

  在這個環節,劉某顯然是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聽到冉某的提示,我們沒看到相關車載監控視頻,不知道劉某是因為什麼沒有聽到司機提醒,但是,可以推斷出,她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力一定是被內部語境或外部語境吸引了。也許在考慮問題?也許在看手機?也許在打電話?她有什麼內部語境,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從北青報記者報道中了解到,女乘客劉某與男友在重慶萬州區經營一家布藝館,顯然,她應該是到店館工作,錯過這一站后,就要到下一站下車,步行返回來,可是,顯然要繞過橋了。這也許就是讓她產生憤怒情緒及言語攻擊的外部語境。

  3、10時3分32秒,劉某從座位起身走到正在駕駛的冉某右後側,靠在冉某旁邊的扶手立柱上指責冉某,冉某多次轉頭與劉某解釋、爭吵,雙方爭執逐步升級,並相互有攻擊性語言。我們沒有看到監控視頻,不知道他們在爭吵什麼,但是,可以推斷一下他們的行為。一定是劉某希望司機能中途停一下,能夠早點下車,不跑太遠的冤枉路,而冉某一定是堅持原則不能中途停車下客。這個過程中,很可能是劉某先語言攻擊冉某,而冉某的負性心境在此刻必然被激發出語言還擊的行為。在這種雙方爭吵的語境下,有經驗的老司機會怎麼做呢?一般是盡量不與乘客發生語言衝突,緩解矛盾,好言相勸,或者乾脆不接話,冷處理。遺憾的是,冉某捲入了語言衝突和語言攻擊。也許,這種攻擊與他的婚姻狀況有關,假如他有一個幸福的婚姻,情緒就會比較穩定,也許會按照「好男不與女斗」的做事原則處理,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這短短五分鐘過程中,車上的乘客是怎樣反應的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沒有那位乘客出來阻止這種影響駕駛安全的行為。這是目前的社會心態語境,也是宏觀語境,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或發生在發達國家,也許會有人站出來勸阻事情的發展。我們這個社會,管閑事的人沒了,都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中國青年報的中青評論提出「雪崩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乘坐在社會這一輛車上,如果有人違規違法違反道德,我們視而不見,沒有人站出來維護社會規則,社會的車子就會出事。所以,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十分重要,只有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是根本解決之道,「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

  4、10時8分49秒,當車行駛至萬州長江二橋距南橋頭348米處時,劉某右手持手機擊向冉某頭部右側。

  隨著雙方語言相互攻擊,特別是侮辱性語言攻擊,內部語境很容易發生突變,讓人大腦短路,情緒爆發,擺脫理性的控制,導致攻擊行為的發生。劉某的行為明顯是極度危險的違法犯罪行為,置公交車安全和一車人的安全於不顧,為什麼會有這一不理智行為?我們從工人日報重慶融媒體報道中看到,肇事女子劉某已離婚,也許她在婚姻生活中也經常有家庭暴力,也許她在生活中存在著暴力的外部語境,暴力和創傷會在人際間不斷傳遞。另外,從她的年齡判斷,48歲的劉某可能已經進入更年期階段,神經系統穩定性明顯受激素變化的影響,很容易被激惹而失去理性,這是可能的內部語境。

  5、10時8分50秒,冉某右手放開方向盤還擊,側身揮拳擊中劉某頸部。隨後,劉某再次用手機擊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擋並抓住劉某右上臂。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冉某一邊開車,一邊還擊,顯然是被憤怒情緒和本能反應控制了。憤怒情緒很容易激活大腦內部儲存的創傷記憶網路,從而行為反應不再是理性的選擇而變成了自動化防禦反應,這基本是內部語境決定的。因為劉某的第一次攻擊顯然是憤怒情緒的攻擊行為,不會威脅到冉某生命安全,但是,冉某右手放開方向盤還擊,側身揮拳擊中劉某頸部,冉某的回擊十分用力,這又引發劉某的二次攻擊,也只是打到冉某肩部。而冉某不僅僅是迴避,而是再次放開右手格擋並抓住劉某右上臂,這一動作需要身體傾斜,明顯重心偏離座位,方向盤在這一刻發生了大幅度偏轉。

  6、10時8分51秒,冉某收回右手並用右手往左側急打方向(車輛時速為51公里),導致車輛失控向左偏離越過中心實線,與對向正常行駛的紅色小轎車(車輛時速為58公里)相撞后,衝上路沿、撞斷護欄墜入江中。

  當冉某保護性地往左急側打方向盤時,已經失去穩定性,這時候由於車速較快,加上對面有紅色小轎車駛來,冉某的內部語境的認知、情緒和行為失去和諧一致,完全處在本能性反應狀態,而外部語境是大橋上的保護欄桿設計無法阻止車子高速撞擊,悲劇於是便發生了。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8-11-4 03:16 | 只看該作者
  三、痛定思痛的反思

  相信每個人看到這一監控視頻都會譴責女乘客劉某,都會為乘客最後絕望的驚呼感到心痛,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向交通安全管理部門及大眾提供有用的專業建議,以阻止下一場悲劇的發生。

  語境行為科學(CBS)是把行為放到內外語境中進行分析的科學,是以一定的精度、廣度和深度有效描述、預測和控制語境中個體和群體的行為。通過對這一交通事故的事故鏈語境行為分析,可以看到一些明顯的事實。

  1、婚姻家庭外部語境是事故行為的重要根源

  司機冉某處於分居狀態,乘客劉某處於離婚狀態,他們的婚姻家庭語境相似,都是人到中年,婚姻並不幸福。而這一語境可以反映出他們曾經經歷過生活的挫折,而憤怒情緒、語言暴力、身體暴力總會發生在不幸的家庭中,而這樣的暴力造成的創傷記憶可能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境下被任何負性線索激活,這是創傷心理學中的「扳機效應」,誰會躺槍呢?具有偶然性,但是,扣動扳機,確是必然的。

  而當今社會太多家庭處在破裂狀態,很多婚姻中都存在語言暴力和身體暴力,如果要預防下一場車禍,不僅僅需要加強法制教育,從法理上建立防護網,也不僅僅需要加強駕駛室安全防護,從物理上建立起防護欄,更要加強社會心理體系建設,建立起心理的保護層,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幸福的追求。

  公交公司對於司機的管理需要有心理檔案,了解司機的婚姻狀態和情緒狀態,對於處在離異、分居或鬧離婚的狀態的司機,需要提供必要的心理諮詢服務,幫助司機處理好家庭婚姻矛盾和心理創傷。

  民政部門在辦理離婚手續時,應該做一些調查,對離婚者應了解有無家庭暴力,有無心理創傷,對於有心理創傷或家庭暴力者應該提供心理諮詢或輔導。

  2、安全事故需要加強心理行為分析

  以往處置交通安全事故時,大多考慮道路設計問題、車輛故障、行車操作問題、車輛管理、司機身體疾病等,雖然也考慮司機心理情緒狀態,但是,大部分都歸因於麻痹大意或僥倖心理,而這些心理因素往往無法預測和控制,自然不好預防。

  另外,近期也有多起乘客因為錯過站而奪司機方向盤的事件發生,不良乘客大多被根據嚴重程度處以不同的法律處罰,而事後很少分析司機在應對過程中的行為問題,因為司機似乎是無辜和無責的。但是,僅僅是處罰不良乘客顯然不夠,因為不良乘客因為各種原因層出不窮,靠法制教育似乎無法有效管控這一風險,往往事倍功半,因為法治社會建設需要漫長的進程。其實,每一次事故后如果對司機的言行態度或應對策略進行心理行為分析,找到問題發生的語境行為規律,從公交公司角度改善管理,才能事半功倍。司機冉某如果訓練過如何有效應對劉某這類乘客鬧事,也許就可以避免這一悲劇。

  3、人人都要學會管控憤怒,避免大腦短路

  諸多類似乘客攻擊司機的交通安全事故中,都存在著雙方憤怒情緒釋放,導致不理性行為發生。當乘客與司機發生言語爭執的時候,雙方都需要及時管理憤怒情緒。

  憤怒情緒是情緒中樞本能的情緒反應,往往在遇到威脅、遭受攻擊、受到侮辱、自尊受傷等情況下引發憤怒。憤怒時往往伴隨言語和身體暴力攻擊,特別是不善於溝通表達的極端內向者,有過創傷記憶的個體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在憤怒時會採取極端行為。秦皇島因一個西瓜導致三人死亡的案件就是典型的憤怒導致激情殺人和自殺。而這次案件中雙方明顯被憤怒情緒控制了,大腦出現「短路」現象,這是在憤怒的時候,大腦皮層下情緒中樞脫離大腦皮層抑制的心理現象,這時候正常認知功能喪失,表現出本能的保護性或攻擊性反應。因此,每個人都要學習控制憤怒情緒,也許你不惹別人,別人會惹你,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才是本事,能像韓信一樣理性處理胯下之辱,才能避免因口舌之非導致性命喪失。

  正如新華社微博發評論 「生活中,情緒難免起伏,但須時刻謹記敬畏生命、敬畏規則、敬畏秩序,理性、平和,多一些推己及人的寬容。不放任自己,不縱容他人,生活方能平安美好」。

  當我們上了一輛公交車,我們便與司機簽署了安全協議,我們把身家性命託付給了司機,我們就要敬畏規則和秩序,沒有誰再是孤島,沒有誰再能旁觀。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遇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互相理解而不嗔恨,互相包容而不縱容,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管理好憤怒,避免大腦短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8: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