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訪諾獎得主McDonald:中國將成粒子物理領域研究先鋒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8-8-14 0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08月13日 16:55 新浪科技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Arthur McDonald 接受新浪科技採訪

  新浪科技訊 8月13日消息, 8月10-12日,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包括Kip 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內的20餘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中科院院士曹春曉、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剛等諸多中外頂級學者專家應邀出席,共同打造史無前例的中國最高級別智慧盛宴,探討全球科技創新成果、描繪未來中國科技創新藍圖。在論壇上,新浪科技有幸採訪到了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rthur McDonald教授。

  近些年來,粒子物理領域一直是諾貝爾獎的寵兒。對此,Arthur McDonald教授認為,粒子物理吸引諾貝爾獎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年物理界在深入理解世界的運行機製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經有三四次諾貝爾獎都頒給了與基本粒子適用的標準模型相關的研究。另外,理解微觀物理結構與理解宇宙之間也有很強的聯繫,所以很多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天體物理學的測量有關,比如宇宙微波背景,對遙遠超新星的測量。所以在過去三十年間,除了對微觀世界的了解之外,我們也更好地了解了宇宙的組成、自大爆炸以來的演化過程等等。

  諾貝爾獎委員越來越認可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突破,他覺得這是合情合理的。但另一方面,還有很多諾貝爾獎頒給了實際應用方面的研究,如2014年的藍光LED,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貢獻。2009年獲獎的電荷耦合器件更是為數碼相機造成了革命性影響。它的發明者博伊爾的出生地離我的出生地僅相隔200公里。這些諾獎都頒發給了對社會有用的實際研究發明。

  聊到中國的粒子物理學領域,Arthur McDonald教授認為,近年來,中國的粒子物理界做了很多極其出色的實驗,比如大亞灣、江門等等。為開展這些實驗發明的技術本身也極具創新性。位於中國西部的錦屏地下實驗室是全球最深、規模最大的地下實驗室。他盛讚了王貽芳等中國科學家在大亞灣實驗中極其出色的表現。

  他表示,王貽芳等中國科學家以非常直接、精確的手段,對他想了解的中微子性質展開了測量。另外,江門中微子實驗也很可能成為世上首個確認中微子質量順序的實驗。這些都是過去十年間所做出的創新,它們使中國成為了粒子物理領域的領軍者。現在提出修建的下一代高能加速器、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將超越歐核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其釋放的能量能夠產生成百上千萬個希格斯玻色子。未來中國將成為這一領域的先鋒。

  Arthur McDonald教授認為從他所在的領域來看,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功,也頗具創新力。他透露,目前他正在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合作,力爭提高暗物質粒子探測的靈敏度。

  提及8月12日發射的太陽探測器「帕克」對分析中微子是否有所助益?Arthur McDonald教授表示,中微子來自太陽中央的核反應。而帕克探測器主要研究的是太陽外層結構,與產生中微子的部位幾乎毫無關聯。所以帕克探測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太陽風等現象,這對地球非常重要,但和中微子的產生沒有太大關係。

  最後,Arthur McDonald教授建議年輕的科學家們:「應該放手去做能幫助科研,因為科學樂趣無窮,每天都可能學到新東西。趁著年輕多學些基礎的東西,但也要保持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科學領域,以及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要想明白自己是有志於基礎科學研究,還是希望將科學投入實際應用、造福人類。總之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然後樂在其中。」(河雨)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5: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