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數據開放共享:打破心中的「科研圍牆」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8-4-27 1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4-27 10:19

  

  「單打獨鬥」式的科研既難以適應時代要求,也不利於科研人員自身成長,應當多一些合作共享的意識,形成開門搞科研的文化

  最近,我國首次出台《科學數據管理辦法》,意在大力推進科學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此舉一出,得到科技界廣泛好評。

  之所以要在國家層面來推進「開放共享」,是因為長期以來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和相關部門等掌握的科學數據大多實行封閉管理、不對外開放,導致很多有價值的數據資源難以讓科技界同行共享。這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科研資源,不利於科技創新的較快推進。

  科學數據資源的「孤島」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科技界多少存在著「寧願單打獨鬥、不願開門合作」的現象,科研領域的合作意識還不夠強,合作氛圍還不夠濃,團隊文化亟待完善。

  為什麼一些科研人員更青睞「單打獨鬥」?首先,在傳統的科研文化中,科研人員往往被要求追求科研的獨立性,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鮮明的個人標籤。筆者就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個植物學科研團隊的項目原本進展得很順利,卻因為幾位骨幹人才中途退出而延後了很多年。這幾位骨幹人才「自立門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能「走自己的路」,以免讓大家覺得自己「只是在執行團隊領銜科學家的想法」。

  不夠合理的評價機制,也是造成一些科研人員不願合作的一個原因。當前在對科研人員的考核上,往往以發表論文和爭取課題項目為導向,比較看重「第一作者」和「項目牽頭人」,署名在後面的往往不太被重視,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一些科研人員願當「第一」、不願當「第二」。而在團隊合作特別是多個研究團隊的合作中,「第一」只有一個。這樣一來,一些科研人員在面對合作邀約時往往會有「最後只是掛個名,耽誤時間還不少,對我沒啥好處」的想法,不願意參與合作。

  今天,隨著現代科學的深度、廣度和複雜程度不斷增加,出現了學科間不斷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這一趨勢對團隊合作攻關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單打獨鬥」式的科研既難以適應時代要求,也不利於科研人員自身成長。比如,基因學不再只是研究單個基因,而是發展到了組學等宏觀層面,要求全面系統地看問題,靠單個人的研究力量幾乎難以進行;再如,材料學研究已經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個學科,要求各領域的專家相互合作、優勢互補、攜手攻關。

  量子通信、載人航天等重大成果和突破,都充分證明了團隊合作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科研人員就應打破心中的「科研圍牆」,多一些合作共享的意識,形成開門搞科研的文化;相關部門也應建立健全鼓勵科研人員合作攻關的長效機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語言不過關被拒?美國EditSprings--專業英語論文潤色翻譯修改服務專家幫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