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別迷信飽腹感食物,東西吃不對照樣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8-1-18 1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1-17 16:41:00 來源: 科技日報

  冬季原本就是容易長胖的季節,再加上元旦、春節相繼到來,朋友聚會、各種飯局,對於正在實施減肥計劃的人來說,美食當前還要強行忍住,實在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於是很多自媒體平台開始推介高飽腹感的食物,並聲稱這些食物可以讓你既過了嘴癮又不長肉。很多人將飽腹感食物視作「免死金牌」彷彿只要吃的是飽腹感食物,吃再多都不怕發胖。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飽腹感受個體差異的影響

  有解釋稱,所謂飽腹感食物就是在你嘴饞時吃了會讓你很飽、但熱量負擔又相對較低的食物。但世紀壇醫院營養科主任李素雲卻對此持不同意見,「雖然很多食物確實可以給人飽腹的感覺,但『飽腹感食物』的名字並不科學」。

  人的饑飽與血糖水平有很大關係。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血糖低的時候,飽腹感就會迅速下降,飢餓感隨之會瘋狂上升,而當血糖水平上升后,人自然而然就感覺到飽了。但是每個人對於飽腹感的界定有所不同。李素雲認為,這是一件既有主觀意識也有客觀因素還有個體代謝狀況參與的事情,絕不是從碗里裝進胃裡那麼簡單。

  體型偏瘦的人,飽腹感比較敏感。一些胃腸功能不太好的人,哪怕沒吃多少,也經常會感到胃中脹滿;而一些體型偏胖且胃口很好「吃嘛嘛香」的人,對飽腹的感受相對來講就比較遲鈍,「在觀察中發現,體型偏胖的人進食比較快,攝入量也比較多,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必須到了嗓子眼實在裝不進去了才覺得飽了』」。

  高纖、高蛋白食物更容易飽

  那麼,有沒有這樣一些食物,吃了會讓大多數人更容易感覺飽呢?

  李素雲表示,總的來說,在控制熱量基礎上,低脂肪、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具有比較強的飽腹感,同時相對於我們的健康,它們的營養價值也更高。

  榮登美國《時代》雜誌「全球十大健康食物」的燕麥,熱量並不比大米低,可它消化吸收慢,飽腹感特別好;含有膠質的蘋果能自然地減緩消化速度,增強食用后的飽腹感。同時,在你細細咀嚼蘋果的過程中,體內相關的荷爾蒙有足夠的時間向大腦發送「已經吃飽」的信號;在番薯中含有一種叫做抗消化澱粉的成分,膳食纖維是米面的10倍,根據英國營養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有些人在食用番薯后,可以保持長達24小時的飽腹感;魚肉中富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而這種脂肪酸的攝入可以讓你維持持續的飽腹感。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表明,愛吃魚的人比愛吃牛肉的人更容易感到吃飽了。

  吃太快「飽腹感食物」也難幫你

  高纖維、高蛋白的飽腹感食物雖然比較扛餓,但是要想保持體重仍然需要控制每餐攝入的總熱量,飽腹感食物不是靈丹妙藥,吃得太多也會發胖。

  對此,李素雲提醒公眾,在用餐時除了可以先吃膳食纖維高的食物,比如雜糧、薯類,各種葉菜、蘆筍、西蘭花、蘑菇菌類等外,在進食時,你的身體需要大約20到30分鐘來告訴你「夠了,我飽了」。「因此細嚼慢咽是避免多吃屢試不爽的方法。」吃得太快,飽腹感食物也會吃過量。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你想少吃,就自己一個人吃飯。荷蘭科學家研究發現,和別人一起吃飯時容易吃多。因為如果對方一直在吃,你就會跟著吃,自然會吃下更多的食物。「這個時候應該嘗試飯間休息,特別是食物並不需要趁熱吃時,也許你會發現吃完一半就不餓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2: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