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貓眼社評 懼怕聖誕老人?我們的自信跑哪裡去了?

[複製鏈接]

134

主題

135

帖子

107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狼 發表於 2017-12-28 1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北京王府井商圈,人行道上擺放多棵造型華麗的聖誕樹,吸引不少市民拍照。
  華人評論員 梁浩明
  在聖誕節前夕,中國傳出有黨政部門禁止黨員幹部過聖誕節,社交媒體也有人呼籲民眾抵制。然而聖誕節當天北京街頭未見「抵制」行為,民眾慶祝如常。
  綜合媒體12月25日報道稱,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大城市,民眾歡度平安夜及聖誕,氛圍依然濃郁。中國宗教局也按慣例在節前向天主教、基督教界發出賀信,表示「值此聖誕節來臨之際,謹向你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在北京,王府井商圈,人行道上擺放多棵造型華麗的聖誕樹,吸引不少市民拍照。 甚至帶有宗教色彩的聖誕活動也如常進行。上海著名的徐家匯天主教堂,25日共舉行四場聖誕彌撒,該教堂聚集大批人潮,其中包括不少來感受氣氛的遊客。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北京、上海、重慶各大城市的民間聖誕活動如常進行,大街小巷擺放大量聖誕裝置,商家聖誕買氣火爆,看不到網上「抵制聖誕節」的聲音對民間慶祝活動構成多大影響。
  原來,這個「抵制聖誕」一事源於中央的一份文件——《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這份文件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在2017年年初聯合發布,其意是提倡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意見》中並無「抵制聖誕」一說。
  中國《環球時報》12月25日發表評論稱,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黨員幹部今年沒有收到任何專門針對聖誕節的禁令,網傳個別地方和機構的通知,有些是出於治安的目的,並非「抵制」,反而是有一些外媒藉此製造中國「出於政治考慮」抵制外來文化的印象。
  筆者認為,大張旗鼓地抵制聖誕,做法並不可取。在國際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主力軍,這不僅是對中國經濟實力的考驗和提出全方位新要求,同時也是對中國文化如何參與其中提出時代新要求。中國要負起這份責任,就要用全新思維去適應新時代。武斷地抵制某一文明,是野蠻行為,也會令其他文明抵制中華文明,故抵製做法並不可取。
  很難想像,在地球村的今天,在中國高舉「文化自信」的當下,聖誕節竟然被視為「洋文化」入侵,還與八國聯軍侵華聯繫在一起。
  清朝末年,中國北方民眾在朝廷暗中支持下,發起反洋教、拆教堂、殺傳教士、破壞鐵路、排斥西方教育等行動,又稱義和團運動,以「排洋拒外」為特徵。近年再現的反聖誕節風潮有似義和團運動的變種,與現代化的中國格格不入,與大國崛起背道而馳。這種抵制行為,與當年義和團排外運動又有何異?
  不可否認,所謂現代化,某程度上就是「西化」,高鐵、第五代戰機、太空船、航空母艦、國人引為自豪的互聯網創新經濟,哪一樣不是西方傳來?教育制度、政府組織、政黨政治以至馬列主義,哪一個是中國發明創造?生病了,要不要看西醫?耶穌出生的那一年,開始公元紀年,既然要抵制聖誕節,是否連元旦也要一起抵制,只保留農曆紀年及春節?
      擔心過洋節會導致文化淪陷也有些過慮。那些抵制活動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心理的表現,很多地方尤其是教育部門禁止過洋節,卻不反對元旦、洋厲,也不反對洋學制、洋學問。如果說西方文化入侵,其實已經侵得差不多了,現代國家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等,從器物到制度到文化,不是全面西化了嗎?
       我們拒絕的「全盤西化」,主要在政治體制,經濟制度,傳統文化三大方面,除此外的其他方面,該學習的要學習,該改革的要改革。
  網路颳起的「抵制聖誕之風」,對國家形象並無好處,也給西方媒體利用,給中國打上「封閉」,「排外」的標籤,十分不利中國日後在「一帶一路」的拓展大業。最大的後果,就是令全球十數億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對中國升起憎恨的情緒,這樣如何能令中國一帶一路成功,如何在中國崛起,民族復興后令人心服?
       試問,高調抵制聖誕節,不是「高級黑」是什麼?
  因此,有沒幕後勢力,利用民粹,刻意營造這種氣氛,給西方媒體一個「把柄」,一個「口實」攻擊中國,變相對中國「高級黑」呢?實際上,西方媒體已經給社會製造出中國「出於政治考慮」大規模抵制外來文化這樣的印象,這種印象對中國的海外拓展並無好處,因此,筆者有必要將「抵制洋節」,上升至對國家「高級黑」的層面看待。
  另一方面,中國要崛起,中華民族要復興,就一定要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文化自信!
      高層強調文化自信,關鍵在於在文化競爭中贏得先機,而不是採取堵截方式獲勝。
  抵制聖誕節,最大的擔憂是文化入侵,但聖誕節在中國的宗教色彩已經弱化,反而是商業色彩濃厚。每年聖誕節,最開心的不是基督教教徒,而是各大商家們,他們可以利用這個噱頭販賣商品,大發其財;年輕人則呼朋引類,談情說愛,在緊張的壓力下獲得一時的狂歡,以減輕精神重負。
  必須承認,確實有一部分90后,00后喜歡過洋節,因此,武斷地抵制洋節,無疑會引起這些未來一代的反感,長遠造成社會分化。因勢利導才是正確做法。
  抵制洋節與抵制洋快餐都是一樣荒謬。抵制,是缺乏自信的結果。高調抵制,最大的後果就是:西方民眾對華更加反感;中國年輕一代對國家有代溝。
  那麼,既然不抵制以聖誕節為標誌的西方文明,中華文明又如何發展呢?這才是頂層設計的著眼點。
  中華文化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兼容並包 ,說句簡單的,就是具有強大的同化能力。 我們要學會外來文化為我所用!
  在訊息全球化時代,一味抵制是最愚蠢的行動,如何求同存異、包容並存、吐故納新才是好辦法。
  比如聖誕節這個概念,完全可以走中國化路線。今年很多網民發的聖誕賀卡,圖中的形象已不是傳統的聖誕老人,而是披著紅袍的關公。眾所周知,關公是中國的財神爺,也是兄弟義氣的象徵,這種變異的聖誕賀卡帶有濃烈的中國文化氣息,完全是本土化的結果。麥當勞在中國不是賣起豆漿了嘛,灰溜溜退出后最終還是留下一切,這是中華文明的一次勝利,我們要站在歷史高度看麥當勞改名「金拱門」的意義。若當初抵制麥當勞,把麥當勞趕走,還有現在的「金拱門」嗎?
  我們一直強調文化自信,但這種自信不應該抱殘守缺、故步自封,而是要兼容並包。在最強盛的唐朝,長安是世界之都,無論是阿拉伯、印度,還是日本、朝鮮的文化,都能夠在這片大地上競相發展,適者生存。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與大國掘起,先要有這份自信。
  打著捍衛傳統文化的招牌,抗拒聖誕節,暴露的是文化不自信,玩的是「高級黑」!做為捍衛傳統文化的堅定支持者,筆者創辦了中華遠古文明網—山海經網,旨在繼承,傳播中華遠古文明,不讓其在我們這一代斷層。
  但筆者不認為「排斥」外來文明是對的做法。吃掉它,消化它,才是中華遠古文明帶給我們的啟示。
  多元化,使我們對西方文明一直使用的口號,目的就是阻止西方文明吞噬中華遠古文明,要求共存。既然如此,我們也沒必要對西方文明趕盡殺絕(也不可能改變白人,中東人的信仰)。否則,嘴上主張多元化,做法卻是單一化,我們不是自己打臉嗎?
  其實,西方已經在向中國學習。故我們應有這份文化自信。
  數年前,一本《當中國統治世界》讓英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聲名大噪,這部著作已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於全世界發行。雅克承認書名有點「標題黨」,在英文中,Rule這個詞有「統治」的意思,也有「規則」的意思,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中國為世界提供另一種規則」。
  一三年雅克在和香港「民主阿婆」陳方安生辯論時,亦強調西方要謙虛地向中國學習,他提醒陳方安生要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和世界民主進程,指民主不是一個國家的終極目標,終極目標應是透過國家職能而讓人民都能生活得更美好。
  十九大以來,西方漸漸從理性和正面的角度去解讀中共執政與改革思路,西方主流社會對中國的目光,由過往的俯視,逐漸變成平視甚至仰視,西方正在向中國學習。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取得的巨大進步,讓很多國家逐漸把目光轉向中國,期望能從中吸取為己所用的有益經驗。
  法國總統馬克龍早前表示,要在二四年時建成一個可與中國匹敵的強大歐洲。歐洲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學習趕超的目標,但現時中國卻變成歐洲學習的楷模,特別是法國這個發達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其總統竟如此謙虛地說出這番話,反映時代真的不同了。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表示:「當中國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目標時,中國會比任何一個社會都要強大。」具有宏觀視野的政治家及大國領袖基辛格和馬克龍,對中國的評價不會是一時興起,必然經過認真的思考與分析,充分認識到向中國學習的重要性。
  筆者認為,西方當前對中國的學習心態,多少已經反映出西方自己對自己的不自信。
  澳洲總理的「站起來」論,就是這種不自信的產物。 風水輪流轉。可見世道確實變了,中國愈來愈有自信,反而西方國家愈來愈沒有安全感。
  一個擁有近十四億人口、複雜多元、長期積弱的古老大國,進行這樣一場翻天覆地的改革,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沒有走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和擴張的老路,而是在自己內部消化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基本上保持社會穩定,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及世界和平穩定的中流砥柱,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有理由自信!
  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世界天平正向東方和中國傾斜,這是歷史的必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西方國家要站起來,首先必須接受別人站起來。
  同樣,中華文明應有足夠自信,迎接外來文明,進而同化它,為我所用。這樣不僅不會激化對外矛盾,有利中國實現龍行天下,還會延續中華遠古文明的生命力,若有一日,西方的聖誕老人,換成是關公的臉,那會怎樣?
      對於聖誕節,過去怎樣還怎樣,但在內地可以改變一些細節,實現最大的同化或本地化,中華大地,中華遠古文明為主流,也歡迎各國文明做客,也做好與不同文明博弈的準備,順道錘鍊中華文明,使之不斷升華。
  (2017.12.27貓眼社評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貓時報》見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