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房地產稅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yyj 發表於 2017-12-25 18:0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感悟生活  微信公眾號:shsp_003
  這幾天,微信朋友圈和財經媒體中,「房地產稅真的來了」的新聞瘋傳,如《房地產稅真的要來了!今天,財政部長一錘定音!》、《剛剛,房地產稅真的來了!財政部長表態這樣收》、《剛剛房產稅一錘定音 ! 有房者夢中驚醒!》。
  起因是12月20日,財政部長肖捷在《人民日報》第七版(理論版)發表了一篇《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文章,在幾千字的長文中其中有這麼一段:「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度。」於是,一些無知又喜歡迎合大眾心理的媒體和自媒體人,便斷言這回房地產稅真的來了。
  事實上,「房地產稅真的來了」十年前就開始炒作,百度一下可以找到幾萬個相關新聞鏈接。近十年來,我在凱迪論壇、新浪博客、微信公眾號寫發過近十篇專門闢謠的文章,在微信群和QQ群中做過上百次闢謠和澄清。這次在我闢謠之後,竟然有人對我粗俗謾罵,他們罵我的理由,一是指責我為房價上漲推波助瀾,二是認為我自以為是,連財政部長這樣權威官員的表態都熟視無睹。罵人的國話,當然是極為難聽了。因此,我發誓,寫完這這篇文章,以後再不回應有關房產稅來了的話題,而且我建議讀者朋友們:十年內誰再跟你提房產稅來了的事,直接給他一個大耳光。
  開徵房地產稅這個事,最後見於20年前的人民日報一篇長文,具體哪一年的人民日報已經記不得了,最近十多年來隨著房價的飛漲,更是每年有幾波炒作。雖然我寫了大量的文章加以反駁,而且在房產稅的炒作聲中,房價上漲了十幾倍,但還是有許多買不起房子或老想著等房價暴跌再買房子的人深信不疑。現在我就系統地把這個問題再說說。
  我說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首先就本人對中國高房價的態度做一個聲明。最近十多年,我寫了上百篇有關房產問題的文章,一類是批評土地財政導致住房這個生活必需品,成為地方政府、政府官員和房產開發商暴利的工具,綁架了中國經濟,拉大了貧富懸殊的鴻溝,並且助推了一夜暴富、不勞而獲的醜惡社會現象;第二類是堅持認為推動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對土地的壟斷,以及貨幣的大規模超發,因此判斷在2020年前房價會一直在波動中不斷上漲,任何一次政府房地產調控與房地產市場技術回調的共振,都是逢低買房的最好時機。換句話說,一方面基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人本思想,我主張必須堅決制止房價的飛漲;另一方面基於我對推動房價上漲根本原因的分析,我認為房價一直會持續上漲,因為這事關能否繼續書面中國奇迹的神話,事關政府不斷擴大的債務規模會否引發巨大的金融海嘯。前者是個人良好願意,後者是基於事實的個人判斷。許多罵我的人,根本分不清兩者的區別。
  另外,我們還必須對媒體經常炒作和本文說的房產稅或房地產稅是什麼做一個較嚴謹的定義,防止各說各話。事實上,我們國家早就開徵了針對商業辦公房產的房產稅,幾個月前炒作甘肅出台了房產稅政策,就是無知的媒體人將這個稅張冠李戴。這裡所說的房產稅,是指針對個人住宅商品房開徵的房產稅。更狹義的定義,我所說的十年內絕對沒有開徵房產稅的可能,是指國家針對個人住宅開徵足以影響個人購買意願、導致房價下跌的房產稅。像上海、重慶幾年前搞的那種對房產市場沒有絲毫影響、純粹忽悠傻*的房產稅試點,不在本人預測的範圍內。
  最後,言歸正傳,我為什麼斷言十年內不會出台足以引發房價下跌的個人住宅房地產稅。
  第一、基於土地財政的需要,政府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目標是維持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的發展,通俗地說,就是避免漲得過快導致房地產市場累積巨大的金融風險,衝擊到社會穩定,而是保證房價平衡上漲,讓土地政府可以吃得更久。鑒於大多數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土地出讓和房地產相關的稅費佔了60%以上,而且從中央到地方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債台越築越高,因此,不可能放棄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或者換句話說,如果房價上漲的預期發生逆轉,房子賣不出去,土地出讓沒人要,大部分地方政府就得關門。
  在社會正常運轉一刻也不能離開政府的中國,讓政府關門,可能么?討論政府的社會控制力,時下是一種風險極大的事,因此,我也無法再像過去十多年來那樣直言不諱,而只能點到為止,由讀者諸君自己去思考。
  第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國企佔用了70%的金融資源,搞了無數賠錢的面子工程,絕大多數無法滿足最低的投資回報要求,將來只可能通過央行和財政聯手印鈔向銀行輸血,來避免引發巨大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現在即使停止大規模的政府盲目投資項目,已經累積的巨大債務也只能通過央行印鈔來平衡。而只要印鈔不止,貨幣貶值就是必然,房地產作為不動產,自然會水漲船高。換句話說,不是房子多值錢,而是鈔票多了,所有東西都在漲。豬肉、大米、水果、蔬菜都在漲,只是它們無法長期留存下來保值增值而已。因此,開徵足以導致房價持續下跌的房地產稅,必須設置極高的稅率,使得房產持有人從房租漲價和房價上漲中獲得的收益,無益抵消房地產稅帶來的負擔。
  這樣問題就來了:對個人住宅徵收足以影響房價走勢,或房產持有人決意拋售自己手中房產的高額稅收,在中國絕對會引發一場大規模的稅務戰爭!道理非常簡單,房產稅可不像個人所得稅能由單位代扣代繳,擁有多餘房產的居民沒有人1億,也有幾千萬,稅務部門如果每年每家上門去收取幾萬、幾十萬的房產稅,相信大部分都會拒絕繳納,而且在稅務部門決定凍結他們的銀行賬戶之前,大多數人會把存款轉移到親友名下。如果稅務部門會同法院去上門強制執行,估計每年打死打傷的稅務和法官執行人員數以十萬計,這恐怕需要把中國現有的武警、城管全部編為稅務警察,並且給他們配備世界上最強大的先進裝備,才能弄得這些人傾家蕩產。想想看,明顯違法且與政府爭利的不產權房、商改住房都搞不定,政府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偶爾抓一兩個典型悄悄處理一下,能向涉及人數十倍、百倍的群體,開徵這個高額稅收么?
  第三、開徵高額房地產稅,受到最大衝擊的是恰恰是中國社會中擁有最大話語權的官員和富人。像我這樣的平民百姓,能看準時機、與狼共舞,在京滬兩地也買了幾套房,現在勉強擠進所謂中產階層,但我相信在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中,像我這樣無權無勢的人只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不是貪官就是巨富。在開徵足以影響房價走勢的高額房產稅的決策者中,他們的財富絕大多數與房地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全國人大代表平均持有的房產,絕對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我相信,開徵高額房產稅從自己身上割肉的舉動,絕對只會是極少數聖人才有的姿態,絕大多數凡人一定會自覺抵制。
  一個同樣利國利民但涉及權貴切身利益的陽光法案,人民日報喊了30多年也沒有動靜,而且現在誰公開倡議就抓誰,憑什麼認為嚴重損害權貴利益的高額房產稅能很快開徵?不客氣地說,財政部長在中國雖屬財經高官,但在是否開徵房地產稅這個問題上,最多也就一點建議權,根本談不上什麼權威,更別說扯淡的「一錘定音」;相反,如果他老提這個忽悠窮人的話題,讓老百姓胡思亂想導致領導們不開心,甚至說不定會動搖他屁股下面的寶座哩。
  一定有人會反問我:依你這麼說,房價不是要永遠漲下去么,憑什麼認為只漲到2020年呢?你說十年內不會開徵足以影響房價走勢的住宅房產稅,那十年以後還開徵不?
  對上面這兩個問題,我的回答是:
  1、中國雖然不是一個完全市場經濟國家,但違背市場規律的任何政府行為,終究會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目前這種竭澤而漁的經濟政策,絕對不會長久,何況還有2020年開始中國人口進入長期負增長的巨大壓力。任何中長期預測,時間上會稍有出入,但大趨勢絕對不會改變。
  2、十年後是否開徵房地產稅,預測實在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說不定我活不到那個時候呢,而即使到時我還苟活著,我也老到打不動一些胡說八道者的耳光了。最重要的是,說不定那個時候,媒體不需要再拿這個話題來忽悠愚昧的大眾了。

點評:個人不認同大趨勢說法,房地產稅是西方泊來品,誠信社會的出品,要百姓出這種錢,除非逼中國和百姓進入民主憲政國家,像在西方那種社會大環境中逼百姓自己選官監督官員。西方當官的很多都有正當職業有文化,不乎公務員那點錢,有的還貼錢辦公務,有點像現在的公知。按照共黨的說法就是吃飽了撐,因文化思想因素看慣不政府,天生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如果在那種社會環境中,誰准許9000萬共產黨員騙吃騙喝?怎麼可能准許某黨養這麼多人?連公款消費都要地方參議、下議院審批,誰會加入共產黨?更加不要說貪污受賄常態化。
作為世界第一大黨,現今中國的黨員有幾個有信仰的?沒信仰他還能跟著這個黨,不就圖跟著能有點利嗎?你要斷了他的財和利他會跟著你?你敢收這些權貴的稅?你試試?你收它1元,它回單位利用權力搞回1000,它們入黨不就看重專制有機會發財嗎?如果專制者和官員不要特權,不要社會主義優越性------集中權貴去搶掠,專制者還會堅持這個堅持那個?堅決不走邪路?不走邪路百姓怎麼會成為公民?作為專制的特產-----刁民、暴民,誰想養三個代表犯罪集團?一些刁民、暴民加入了某黨成為權貴,大家都是刁民、暴民出生,你打什麼算盤,黨外的刁民、暴民不清楚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0: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