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美聯儲想賣的,中國為何搶著買?

[複製鏈接]
憑海臨風到處盪 發表於 2017-10-10 0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創:天天說錢

  【作者:劉曉博。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天天說錢(ID:liuxb0929),原創的財經評論,獨立的觀察視角,深度的市場剖析。】

  10月9日一大早,就看到了一條醒目的財經新聞:

  《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報道預測:中國未來仍將小幅增持美國國債。

  於是問題來了:在美聯儲宣布即將縮表(主要是減持美國國債和MBS債券)的時候,中國增持美國國債,這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在過去6個月中國一直在增持美國國債。根據「黃金周」之前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末):

  7月份中國增持195億美元美國國債,為連續第六個月增持,持有規模增至1.166萬億美元。今年6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模超過日本,再度成為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7月當月,日本增持223億美元美國國債,持有規模增至1.1131萬億美元。

  截至7月底,外國主要債權人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約為6.2503萬億美元,高於6月底的6.1716萬億美元。其中中美兩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就佔了外國債權人的36.5%。

  

  美聯儲即將開始縮表,其方式主要是:不再續作到期的美國國債和MBS債券,也就是「被動減持美國國債、MBS債券」。這樣做的結果是,市場里美國國債、MBS債券的供應量將逐步增加,但現金將逐步減少(被美聯儲收回、註銷)。

  可見想見,美聯儲縮表的影響是「讓美元現金減少,讓美國國債增加」,最終美國國債的價格將微跌。

  既然如此,中國、日本、沙特等一批國家的央行、主權基金為什麼還要增持美國國債呢?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第一,由於美聯儲在加息的同時,開啟了「縮表」,所以美元將繼續升值。美國國債作為美元資產,也會相對其他國家的國債升值。

  雖然從理論上,美聯儲的「不再續作美國國債」將讓國債微跌,但這個跌幅或許會被不斷湧入美國國債市場的買盤抵消。

  第二,對於中國、日本、沙特這類擁有貿易順差的國家來說,央行手裡的美元總是在增加的(中國還有外匯管制的因素)。這些美元需要保值,同時還需要比較好的流動性、安全性,美國國債是為數不多的選擇。

  第三,對於中國來說,還有一個特殊原因。去年以來國家的外匯管制不斷收緊,個人境外投資基本上全面禁止(目前只有QFII和港股通等極少被認可的渠道,額度也受到控制)。至於企業,特別是民企的海外併購也被嚴格管制。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貿易項目下是順差,資本項目下也是順差。同時,國家還控制民間持有美元的「國內投資渠道」,換美元的人「轉不出去、缺乏投資渠道」,相當一部分被迫換回人民幣。所以,中國的外匯主要集中在央行和主權基金手裡,買美國國債就成了重要出路。

  那麼,這告訴我們了什麼?

  這告訴我們: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相當漫長,人民幣成為被廣泛認可的硬通貨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在目前這個階段,一些媒體整天在誇誇其談「去美元化」,基本上是意淫。中國央行和中國的主權基金首先不同意,他們仍在買買買,不斷買美國國債。

  其次,當一個國家宣布「禁用美元」,「使用人民幣」或「讓人民幣成為法定貨幣」的時候,你要小心這個國家,它很有可能是準備忽悠中國人了。一般來說,這個國家正在經歷經濟崩潰,在那裡經商是件風險極大的事情。比如辛巴威和委內瑞拉。

  辛巴威曾提出過「讓人民幣成為法定貨幣」,但事件的全部真相是:當時辛巴威貨幣完全失去信用,9種主要國家的貨幣被宣布為法定貨幣,人民幣只是其中之一。

  委內瑞拉上個月曾宣布,將實施新的國際支付機制、創建一籃子貨幣,棄用美元。此舉被國內媒體報道為委內瑞拉將棄用美元,使用人民幣。事實上委內瑞拉建立的新機制是——在國際支付機制中使用人民幣、俄羅斯盧布、日元、歐元和印度盧比組成的一籃子貨幣,並可與本國貨幣玻利瓦爾進行兌換。

  委內瑞拉的舉動看起來很解氣,可謂「痛毆美元」。但問題是他們選擇的「一籃子貨幣」,基本上都是跟美元在某種程度上掛鉤的。

  換句話說,目前在地球上只要你使用貨幣,就很難擺脫美元的影子。如果你真的想顛覆美元霸權,首先要在軍事上征服美國,把美國人徹底打趴下,改變二戰以後建立的國際政治、經濟、貿易體系才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6: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